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浅析小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综合防控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4

摘要:本文从我国主粮作物小麦安全生产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生物学特性,阐述了多花黑麦草危害、分布及传播途径,提出了防控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小麦田 多花黑麦草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郑麦16、郑麦20和郑麦22的遗传基础解析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高产广适多抗小麦新品种郑麦16、郑麦20和郑麦22的分子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和功能基因标记对郑麦16、郑麦20和郑麦22及其亲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郑麦16和郑麦22分别与周麦22、周麦16之间的亲缘关系相近,郑麦20与周麦18之间的亲缘关系相近。周麦16、周麦18和周麦22分别含有与郑麦16、郑麦20、郑麦22的相同基因型位点占比分别为78.97%、64.99%和88.83%,相应遗传贡献率也最高,分别为46.60%、43.08%和60.96%。进一步对21条染色体进行分析表明,周麦16、周麦18和周麦22的1B、1D、2D、3A、3D、4B、4D、5A、5B、5D、6A、6D、7B和7D染色体上为亲本贡献了最多的位点。在2A染色体上,偃展4110与郑麦16、偃展4110与郑麦20、矮抗58与郑麦22相同基因型的位点占比分别为70.6%、80.4%和78.0%,推测2A染色体上存在的广适早熟相关基因被选择利用。功能标记检测结果表明,郑麦16和郑麦22聚合了Yr5、Yr30、QYr.nwafu-4BL、QYrqin.nwafu-2AL和Lr13,郑麦22携带Phs1基因,穗发芽抗性较好。

关键词: 小麦 遗传基础 功能基因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什么是大数据,进一步分析大数据的特征,基于此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大数据能够为中小企业管理提供什么样的应用,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最后提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策略,为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企业 管理模式 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入侵宿主细胞途径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是其完成自身复制周期的首要步骤。全面解析病毒入侵宿主细胞途径可深入揭示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机制,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抗病毒策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往研究报道PRRSV主要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CME)入侵宿主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除CME外,PRRSV还会采取其他途径入侵宿主细胞。本文通过总结PRRSV入侵宿主细胞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加深人们对PRRSV的认识,并为防控该病毒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入侵 内吞 巨胞饮 膜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层级特征筛选和无人机影像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素是冬小麦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无人机超高分辨率影像丰富的光谱信息和纹理信息为冬小麦植株氮含量精准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途径,但是过多变量造成了信息冗余和模型复杂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相关分析+共线性分析+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特征筛选”的多层级植株氮含量敏感特征的筛选方法,引入约束系数向量的L1正则化实现特征的稀疏性,将某些特征的系数缩小为0,基于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无人机影像提取的65个光谱和纹理特征,采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BP)、Adaboos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关分析筛选出51个通过0.01显著性检验的变量;基于共线性分析,当LASSSO正则化参数λ取值为0.08时,17个敏感特征变量被筛选。基于筛选的敏感特征变量,BP、Adaboost、RF和LR 4种算法建立的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均达到了0.01水平差异显著性,且BP、Adaboost和RF 3种预测模型的精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模型R~2均为0.81,RMSE分别为0.36%、0.38%和0.37%,说明该研究提出的多层级特征筛选方法不仅使得模型变得简洁,而且稳健性高,可为智慧农业氮肥精准监测、智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无人机 冬小麦 氮素 多层级特征筛选 LASSO回归 机器学习 最小二乘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花生加工炒花生果的适宜性评价

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河南省主栽的6个品种花生制取炒花生果,比较各炒花生果样品间理化特性、感官品质及稳定性的差异,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其综合品质及加工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豫花37炒花生果在外观、色泽、滋味、口感方面得分均较高(“优”级),因而模糊数学感官评分最高(10.58分);高油酸品种炒花生果的过氧化值显著低于非高油酸品种且增速更缓慢,氧化稳定性更佳。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糖含量高的炒花生果滋味更香甜,感官评价得分更高。对不同品种炒花生果的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豫花37综合得分最高且远高于其他品种,是最适宜制备炒花生果的品种,其次依次为豫花65、远杂9102、豫花75、豫花9719和豫花22。研究结果可为河南花生的推广应用及炒花生果加工专用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炒花生果 花生品种 主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加工适宜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86-2022年河南省夏棉品种遗传改良成效

河北农业科学 2024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为河南省夏棉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1986—2022年河南省审定的43个夏棉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早熟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改良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夏棉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成效显著。其中,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每个时期分别以142.110、70.119和70.121 kg/hm~2的速度递增,同时生育期缩短4~15 d,现有品种产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铃数和衣分来实现的;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每个时期分别以0.083 mm和0.407 cN/tex的平均速度递增,遗传改良效果显著;但马克隆值逐渐变大,纤维变粗趋势明显。枯萎病、黄萎病指数每个时期分别以1.015和2.233的平均速度递增,需进一步加强枯、黄萎病的抗性育种。

关键词: 夏棉品种 遗传改良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果腐病又称烂果病,是河南省乃至全国花生主产区日趋严重的重要病害。为明确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2019和2020年采自河南省各花生产区的92份花生果腐病样进行了菌株分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确定了引起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的病原菌包括镰刀菌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 solani)、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和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曲霉属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和黄曲霉菌(A. flavus)、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以及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共计5属9种,其中以镰刀菌属的尖孢和腐皮镰刀菌为优势种。本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花生果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研究结果可为花生果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花生果腐病 病原菌 镰刀菌属 曲霉属 复合侵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钼对花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施钼对花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不施钼(0)、施钼(0.2 mg·kg~(-1))2个水平,研究了增施钼肥对花生关键生育时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钼相比,增施钼肥显著提高了结荚期和成熟期花生根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加了花生根系、地上部和荚果中氮素积累和荚果产量,其中,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两生育期氮素吸收效率分别平均提高47.79%和21.65%,氮素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10.58%和13.56%,花生分别显著增产38.20%和25.81%。可见,增施钼肥可显著提高花生根系和叶片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显著提高花生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产量。增施钼肥是提高花生产量和氮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花生 增施钼肥 氮代谢酶活性 氮素利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新乡地区金龟甲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南省新乡地区农田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组成、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于2015-2021年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该地区的金龟甲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为河南新乡小麦-玉米/花生1年2熟制农田地下害虫的优势种群,且暗黑鳃金龟的年度诱虫量及其在混合种群中的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金龟甲的发生在不同年份呈现单峰或双峰,暗黑鳃金龟发生盛期表现出明显的隔日出土现象即双倍节律。相较于暗黑鳃金龟发生期的6月中旬至9月上旬,铜绿丽金龟的发生期相对较短,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同时暗黑鳃金龟高峰日也晚于铜绿丽金龟,其中高峰日最多差22 d。金龟甲的发生与环境降雨、湿度、温度相关。本研究为新乡地区乃至黄淮海农田地下害虫的危害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 虫情测报灯 种群动态 气候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