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固沙技术生态效益监测评价
《宁夏农林科技 》 2024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设置沙障后不同固沙条件下植被物种组成、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扎设草方格、尼龙网格、草绳方格固沙的沙地植被恢复技术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模式对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总结不同固沙模式对沙地植被恢复区的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及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从总风蚀速率来看,流动沙丘风沙活动最强,为0.15 cm·d-1,且以沉积为主;草方格沙丘风沙活动最弱,为0.04 cm·d-1;土壤风蚀的总风蚀速率较流动沙丘减小0.11 cm·d-1。沙丘风蚀与沉积的净变化速率在草方格沙丘最小,为-0.04 cm·d-1;流动沙丘最为剧烈,为0.15 cm·d-1;土壤风蚀的净变化速率较流动沙丘减小0.19 cm·d-1。(2)流动沙丘和尼龙网格沙丘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和电导率无明显变化(P>0.05);草绳方格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层、深60 cm、深40 cm(P<0.05),不同土层深度电导率差异不显著(P>0.05);草方格沙丘土壤电导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层、深60 cm、深40 cm(P<0.05),土层深度对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P>0.05)。(3)不同固沙模式对多度和物种数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固沙模式中,草本植被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较为一致的趋势;草方格沙丘的香浓-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数均最高,分别为0.93、0.57和1.80。【结论】综合分析表明,草方格固沙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对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影响较小;草绳方格固沙对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的影响较大。建议在后续沙地生态修复时,以草方格固沙为主,草绳方格为辅。


基于称量反馈的设施番茄灌溉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设施番茄灌溉的精准性,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称量反馈的灌溉系统,该系统包括称量反馈模块、多源信息采集传输模块、灌溉决策模块与水肥执行模块。称量反馈灌溉决策首先利用卫星定位模组获取灌溉地经纬度信息自动计算当天的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日中时刻,结合椰糠条吸水特性与番茄植株日需水量变化规律,把1 d自动划分为4个不同的动态灌溉阶段;根据温室内温湿度信息及排液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反馈的番茄植株根部信息,制定了一般模式灌溉肥液或洗盐模式灌溉清水(或低浓度营养液)。设计试验以基于辐射累积控制灌溉、定时灌溉作为对照,分别从栽培效果、灌溉效果、应用效益方面验证该灌溉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使用该称量反馈灌溉系统比基于辐射累积控制灌溉系统灌溉量增加1.8%,用肥量减少7.3%,排液比降低7.9%,排液EC值降低9.3%;与定时灌溉方式相比灌溉量减少11.3%,用肥量减少20.0%,排液比降低17.9%,排液EC值降低4.9%。栽培效果显示,使用该称量反馈灌溉系统的椰糠条栽培番茄在茎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糖度值、单穗质量和基于辐射累积的控制灌溉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株高增加4.8%;与定时灌溉相比在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糖度值、单穗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计使用该称量反馈灌溉系统,园区15栋日光温室(1.22 hm2)相比基于辐射累积控制灌溉,应用效益月节约0.276万元,与定时灌溉方式相比,园区月节约2.247万元。该系统简化了番茄植株需水量的计算过程,实现了番茄栽培水分的精准感知与按需精量灌溉。


不同品种黄花菜营养与功能成分差异性研究
《农产品加工 》 2024
摘要:为研究黄花菜不同品种的营养成分组成、含量及其差异性,以宁夏盐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主栽的 7 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利用主成分对其花蕾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适合宁夏地区种植的黄花菜品种.结果表明,总糖、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分别是DWZ和DTH,QZH的脂肪、粗纤维含量均最高;这几个品种的秋水仙碱含量差别不大,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最高的分别是DTH,MZH,CBH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氨基酸组成中SYHH的氨基酸总量最高,达 12.24%,其次是QZH,MZH;DWZ所含矿质元素的总量最高,钙、钾、镁,均在 1 609.50 mg/kg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 5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96.99%,较好地反映黄花菜花蕾中营养成分的综合信息,综合得分最高的是猛子花,其次是马莲黄花、沙苑黄花.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寒旱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中部干旱带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其次为宁南山区,引黄灌区营养状况总体最好。pH和盐基饱和度均是引黄灌区(银北)最高,宁南山区最低,矿质离子含量中部干旱带最低。土壤颗粒组成中,宁南山区土壤组成最好,中间粗细颗粒占主要成分。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的土壤氮含量较高,分别是0.83 g/kg和1.51 g/kg,其余土壤均低于0.60 g/kg,土壤氮素匮乏。引黄灌区盐碱土和灌淤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9.62 mg/kg和18.28 mg/kg,是该生态区灰漠土和灰钙土的速效磷3~4倍。中部干旱带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为15.82 mg/kg,而宁南山区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仅为3.13 mg/kg,不足1/5。引黄灌区(银北)的灰漠土和宁南山区灰褐土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9.09 g/kg和17.43 g/kg,明显高于其他生态区土壤,其他土壤均低于10.00 g/kg,在全国土壤养分分级中处于第四级及以下,表明宁夏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偏低。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有机质中的胡敏素含量较高,而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中腐殖酸含量较高。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不同产区及品种枸杞果实多元化质量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夏银川市芦花台园林场、宁夏海原县四营、青海诺木洪农场的4种品种枸杞果实宁杞1号(N1)、宁杞7号(N7)、宁农杞15号(7-8)、科杞6082(14-02)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其外在品质(平均单果重、横纵径、果形指数)和内在品质(总糖、多糖、甜菜碱、类胡萝卜素)的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枸杞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将7个品质性状综合成3个主成分因子,可反映枸杞品质84.807%的原始数据信息量。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产区“14-02”、“7-8”和宁夏海原产区“14-02”果实品质较好。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能够综合评价各品种枸杞的品质,为后续不同产区及品种枸杞果实的品质评价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也可为枸杞的产区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林分结构对森林生态功能影响的研究综述
《宁夏农林科技 》 2024
摘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用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林分结构决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反作用于林分结构,林分结构合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林分密度、冠层郁闭度、冠层叶面积指数等主要林冠层的结构特征为基本指标,分析其对森林固碳增汇、林分蓄积与木材生产、林下植物多样性保护、森林产水与涵养水源等主要生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与需要长期探讨及研究的难点课题,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及林分结构的合理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林分结构 林分密度 郁闭度 叶面积指数 森林生态功能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期西门塔尔杂交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代谢物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42.00±2.50) kg、日龄相近的30头新生西门塔尔杂交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占1/2)。犊牛随母牛哺乳,从7日龄开始补饲颗粒料。3组犊牛分别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高蛋白质组,22%粗蛋白质(CP)、5.40 MJ/kg综合净能(NEmf)]、中蛋白质水平(中蛋白质组,20%CP、5.62 MJ/kg NEmf)和低蛋白质水平(低蛋白质组,18%CP、5.70 MJ/kg NEmf)的颗粒料,并饲喂相同的苜蓿干草。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高蛋白质组犊牛第60天和第90天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中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P<0.05)。2)高蛋白质组犊牛血清总蛋白(TP)、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中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中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P<0.05);高蛋白质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5)。3)通过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得出,3组间共筛选出124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胆固醇代谢、胆汁分泌以及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等,其中6种代谢物肉碱、甘氨鹅脱氧胆酸、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和神经酰胺C18,可以作为主要标志指标来识别犊牛生长发育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综上所述,高蛋白质水平饲粮可以提高哺乳期犊牛平均日增重,增强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并促进胆固醇代谢、胆汁分泌以及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本试验条件下,哺乳期犊牛颗粒料以22%CP和5.40 MJ/kg NEmf为宜。


6个青贮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品质及产量差异性分析研究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采用小区试验,分析不同品种性状、叶面积指数、品质及产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各品种的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德育丰568的穗位最高,华亦1204的茎粗、茎秆鲜重、果穗鲜重、雄穗鲜重和叶面积指数最大。各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德育丰568产量位居第1位,为85.36 t/hm2。各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科河699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干物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5.44%、36.54%、10.19%、40.75%,宁单40、种星619、种星618品种之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宁单40、德育丰568可作为该地区主推的粮饲兼用型青贮品种。


设施樱桃番茄长季节基质袋栽培技术
《园艺与种苗 》 2024
摘要:目前设施蔬菜多年连作,重茬种植导致土传病害严重、连作障碍加剧、土壤盐碱化加重,应用基质袋栽培,可解决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等问题,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品质。因此,笔者连续开展3年的基质袋栽培樱桃番茄生产试验,总结了一套樱桃番茄长季节基质袋栽培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于非耕地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田-畜牧系统氮素流动与平衡时空变化特征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宁夏的农牧系统氮素流动及平衡特征,为农牧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以“农田—畜牧”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2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NUFER(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模型,开展对宁夏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利用效率的研究。[结果](1) 2002—2021年宁夏畜牧系统氮素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9.3万t增长到26.0万t;(2)宁夏农田系统氮素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13年均达到峰值,从94.8万t增长到2013年的126.0万t,2021年为118.3万t,其中化肥氮输入的占比最大,占氮素总量的80.9%~86.4%;(3)宁夏农牧系统氮素总量从99.6万t增长到126.7万t,趋势与农田系统一致。农牧系统氮素利用率为12.1%~19.7%,较我国其他地区偏低;环境排放量在2013年最高,为130.9万t;(4)氨挥发为氮素环境排放量的主要损失形态,占氮素总投入的40%~50%。(5)从空间分布上看,2002年和2021年宁夏农牧系统氮素总量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在空间上氮素投入总量平罗县、青铜峡市、利通区和贺兰县区域明显大于其他地区,盐池县氮素总量最少,整体看农牧系统氮素投入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结论]宁夏农牧系统化肥投入比例偏高,畜禽粪尿利用效率偏低,本地饲料供给不足,应减少化肥投入比例,增加氮素在农田和畜牧系统内的循环,减少外源氮素投入,合理分配氮素资源,提高农牧系统氮素利用率。
关键词: NUFER模型 农牧系统 氮素平衡 宁夏 氮素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