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974条记录
不同生长年限柠条在肉牛瘤胃中降解规律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限柠条在肉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试验根据柠条生长年限设定5个试验组,分别为试验1组(1年生柠条)、试验2组(2年生柠条)、试验3组(3年生柠条)、试验4组(4年生柠条)和试验5组(10年生柠条),各组样品整株剪成1 cm茎段后粉碎过筛,装入自制尼龙袋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个尼龙袋,分别于投喂后第6,12,18,24,36,48,72小时取出尼龙袋冲洗,烘干,经过粉碎、过筛后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含量并计算瘤胃实时降解率、有效降解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试验5组DM (55.11%)、NDF(69.88%)、ADF(59.55%)、Ash(6.51%)含量均最高,试验1组CP含量(15.36%)最高,试验2组EE含量(4.22%)最高;试验1组CP、EE、NDF、ADF含量与试验2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3组仅CP含量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1)。随着瘤胃降解时间延长,各组DM、CP、NDF和ADF的瘤胃降解率均逐渐增加,第72小时达到最大,DM、CP的瘤胃降解率以试验2组最优,分别为68.10%、75.84%;NDF、ADF瘤胃降解率以试验1组最优,分别为59.85%、50.79%。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柠条在1~3年生长期营养成分总体差别不大,但1年生柠条不利于柠条林生态恢复,2年柠条具有较优常规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特性,因此2年生柠条是饲喂草食家畜最适生长年限。

关键词: 柠条 生长年限 肉牛 营养成分 瘤胃降解率 降解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抗性葡萄品种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引种表现

宁夏农林科技 2024

摘要:将2个抗性葡萄品种Chambourcin、Catawba引入宁夏银川进行栽培试验,观察葡萄植物学性状、调查物候期、测定果实品质、鉴定霜霉病抗性和耐寒性,结果表明,2个引进品种在银川地区能够正常成熟,具有酿造葡萄酒的潜质,表现出良好的霜霉病抗性和耐寒性,值得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进一步推广种植。

关键词: 葡萄 品种引选 银川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耕地质量提升科技创新浅析

宁夏农林科技 2024

摘要:粮食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质量提升是落实粮食安全的基础.通过分析宁夏耕地质量现状,梳理了耕地质量提升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从加快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实施科技项目、打造示范工程、创新农技服务模式、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等多个角度,提出宁夏耕地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退化耕地 退化类型 宁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不同日龄滩羊毛囊发育关键基因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日龄滩羊皮肤组织毛囊形态变化,挖掘影响毛囊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和候选基因,对揭示滩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出生后0、35和55日龄的滩羊各3只,采集皮肤组织样品,利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分析;利用IlluminaNovaSeq6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DESeq2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并对DEGs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与毛囊发育相关的基因。随机选择10个DEGs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滩羊日龄的增加,初级毛囊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减少(P<0.05;P<0.01),次级毛囊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次级毛囊逐渐密集分布在初级毛囊周围,形成了毛囊群结构。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35和0日龄比较组中共筛选到681个DEGs,其中368个上调,313个下调;在55和0日龄比较组中共筛选到852个DEGs,其中469个上调,383个下调;在55和35日龄比较组中共筛选到194个DEGs,其中99个上调,95个下调。3个比较组DEGs取并集得到1274个DEGs,可分成4个簇(K1~K4cluster)。对各簇进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显著富集在PI3K-Akt和MAPK等与毛囊形态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其中PDGFRA、PDGFRB、PDGFB、FGFR4和NR4A1基因在毛囊发育和分子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所选10个DEGs的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说明测序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挖掘到PDGFRA、PDGFRB、PDGFB、FGFR4和NR4A1是毛囊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滩羊裘皮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滩羊 毛囊发育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特征及提升机理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2024

摘要:有机碳是土壤质量与肥力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过程,提升土壤有机碳是维持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关调查研究,分析了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腐殖质碳组分的含量特征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阐述了宁夏农田有机碳提升研究需要揭示的机制问题,提出农田土壤有机碳提升机理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提升技术的不断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有机碳 腐殖质碳 提升机制 宁夏农田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

宁夏农林科技 2024

摘要:作物种质资源作为品种培育、种业创新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芯片”,对品种培育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基于此,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国内小麦种质资源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为加强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促进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宁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变化对肉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研究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不同性别和年龄肉羊采食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银川市某肉羊养殖场健康同龄公羊、同期产羔母羊、同期断奶育肥羔羊和同期出生哺乳羔羊各10只,分为公羊组、母羊组、育肥羊组和羔羊组.除哺乳羔羊外,各组试验羊采食饲料营养成分均完全一致.试验期28 d,平均分为4个阶段,试验第1、8、15、22天记录环境温度.试验采用常规测量、ELISA等方法对试验羊采食量、生理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第1、8天相比,第22天母羊采食量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羊生理指标温度由试验开始时的31.6℃降至试验结束的29.11℃,与第1、15天相比,第22天母羊呼吸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与第1、8天相比,第15、22天母羊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15、22天母羊体温极显著降低(P<0.01);第8、15、22天羔羊呼吸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第8、15、22天羔羊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与第1天相比,第15、22天母羊反刍频率显著降低(P<0.05),第1天相比,第15天母羊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第22天育肥羊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第1天相比,第22天公羊血清皮质醇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环境温度的持续降低,可改变不同年龄和性别肉羊的生理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而影响肉羊养殖效益及健康水平.

关键词: 温度 银川地区 肉羊 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滩羊红外热成像温度与直肠温度的关系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2024

摘要:为提高对羊场滩羊健康、发情、应激和疫病的监测预警能力,实现滩羊体温的快速、非接触、无应激获取,采集50只6月龄母滩羊直肠温度,以及特征区域眼睛、耳朵和鼻子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 IRT)温度数据,研究利用局部IRT温度替代体温(直肠温度)的测量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直肠温度和眼睛IRT温度离散度较小、稳定性较强,眼睛IRT温度受直肠温度影响最大,与直肠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也最接近直肠温度且方便测量。因此,将眼睛作为滩羊红外热成像测温部位,采用线性模型和多项式数学模型构建滩羊IRT温度与直肠温度关系模型,并进行测试组数据拟合比较,结果表明,线性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0.215℃,平均相对误差为0.548%,拟合度最优,精准度最高,可用于检测滩羊体温。

关键词: 滩羊 红外热成像 直肠温度 体温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了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4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大豆与玉米行比为3∶2、4∶2、3∶4、4∶4)和单作玉米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玉米产量减产25.18%~41.45%[大豆与玉米行比4∶2处理减产幅度(41.45%)最大,大豆与玉米行比3∶4处理减产幅度(25.18%)最小],玉米有效穗数减少3.95%~14.47%(除大豆与玉米行比3∶4模式处理外),千粒重减少0.56%~3.63%,穗粒数减少5.24%~10.85%,穗长减少6.15%~11.28%,穗粗减小0.21%~3.16%,秃尖长增加21.65%~37.11%,株高降低2.21%~9.36%,茎粗减小15.83%~20.83%.综合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大豆与玉米行比4∶2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大,以大豆与玉米行比3∶4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和休耕改善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

土壤与作物 2024

摘要: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土壤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探究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为耕作措施的制定和土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免耕+秸秆覆盖(NTMS)、休耕(AL)和常规耕作(CK)对黄绵土0~2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并解析其与土壤性质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TMS和AL显著增加了>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显著降低了<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和分形维数(D);土壤容重(BD)、饱和持水量(SM)和毛管持水量(CMC)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SOM)、可蚀性因子(K)、pH和过氧化氢酶(CA)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7项因子可以解释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92.0%的变异,解释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CMC(33.6%)、 SM(25.8%)、BD(11.4%)、SOM(8.71%)、pH(5.42%)、CA(5.27%)和K(1.86%)。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措施和短期休耕(3年)促进黄绵土>5 mm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关键词: 黄绵土 土壤团聚体 保护性农业 黄土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