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974条记录
两种香菇对小麦秸秆营养特性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两种香菇对小麦秸秆营养特性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选取两种香菇(X3和243)分别固态发酵小麦秸秆,对照组不接种香菇,于23℃下避光培养48 d,采用尼龙袋法评价发酵底物的常规养分、纤维组分和瘤胃降解特性。结果显示:两种香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秸秆大部分时间段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蛋白(CP)的瘤胃降解率。香菇X3可使小麦秸秆大部分时间段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相反,香菇243可显著提高小麦秸秆大部分时间段的NDF和ADF的瘤胃降解率(P<0.05)。两种香菇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秸秆OM和CP的有效降解率(P<0.05)。香菇X3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秸秆DM、OM、CP的快速降解部分(P<0.05)。香菇243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秸秆DM、NDF的有效降解率(P<0.05)。研究表明,使用香菇固态发酵小麦秸秆能够有效降解其纤维组分,提高其营养价值和瘤胃降解率。综合比较,香菇243对小麦秸秆的固态发酵效果更好,具有改善小麦秸秆饲用价值的潜力。

关键词: 香菇 小麦秸秆 营养特性 瘤胃降解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高产、高光效生产存在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作为宁夏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和饲料作物,高产稳产高效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年度降雨、温度等气候资源禀赋状况,评估降雨、温度、光照等资源对玉米生态适应、光能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关于该地区玉米育种、栽培文献的整理分析,探讨玉米品种、栽培措施、水肥管理对该地区玉米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及对水肥光热资源高效利用的机制,指出气候干旱少雨、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玉米品种少、种植管理方式粗放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合理密植和高光效栽培是高产玉米的生理基础和目前育种、栽培研究的热点,阐明了玉米品种、种植模式、水肥管理对玉米光合效率及产量的协同作用机制。并指出鉴选和培育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高抗耐旱耐密玉米新品种、研发集成配套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相结合培肥地力、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高水、肥、光、热资源协同利用效率是该地区玉米高产稳产、产量潜力突破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密植 高产 高光效 耕作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地区不同颜色覆膜对土壤水热及茴香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民勤2号”茴香为试材,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置无覆盖(NM)、黑色地膜覆盖(BM)、透明地膜覆盖(TM)3个试验处理,测定了干旱区不同颜色覆膜下茴香农田土壤的含水量、温度、株高及产量,通过比较测定数据探究不同颜色覆膜对土壤水热及茴香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茴香覆膜栽培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覆膜可以提高茴香全生育期及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B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生育期茴香农田土壤温度及不同生育期0~10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均表现为覆膜处理高于无覆膜处理,且BM>TM>NM;茴香株高、产量试验均表现为覆膜处理高于无覆膜处理,且BM增加效果最为显著。综上,覆黑色地膜在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增加茴香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茴香 地膜覆盖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方法]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人工林地、梯田和川道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C、N、P含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并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微生物熵(qMBC、qMBN、qMBP)及化学计量不平衡性(C∶Nimb、C∶Pimb、N∶Pimb)之间的关系.[结果](1)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人工林地土壤SOC、C∶P、N∶P高于梯田和川道地,而农耕用地(梯田和川道地)土壤TP含量则高于人工林地.(2)土壤微生物量C、N、P的含量分别为51.56~133.19,7.97~21.98,4.63~12.81 mg/kg.其中,土壤微生物量C、N、P均表现为人工林地>梯田>川道地;微生物量C、N、P的比值及C∶Nimb、C∶Pimb、N∶Pimb在各土地利用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内稳性特征.(3)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微生物熵具有显著影响,qMBC表现为梯田地>人工林地>川道地,而qMBN和qMBP均表现为人工林地>梯田>川道地.通过RDA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得出,微生物量C∶P(R2=0.75,p<0.01)和C∶Pimb(R2=0.74,p<0.01)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熵变化的关键因素.[结论]综上所述,"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引起土壤C、P以及微生物量C、N、P含量的显著变化,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主要受到P元素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熵 生态化学计量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草畜平衡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建议

现代化农业 2024

摘要:饲草料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支撑作用。随着我国居民对乳品、牛羊肉消费量的快速、持续增长,草畜动物养殖与优质饲草料供应之间的平衡现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研究分析了宁夏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和饲草料生产、消费情况,针对平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草畜平衡 现状 建议 宁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芯+芦苇草不同组合对西杂肉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玉米芯、芦苇草对西门塔尔杂代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500 kg左右的健康西门塔尔杂交肉牛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每头为一个重复.对照组为添加 4%玉米芯+4%芦苇草基础TMR日粮,试验1组、2组、3组基础TMR日粮中玉米芯和芦苇组合比例分别为8%玉米芯+4%芦苇草、6%玉米芯+6%芦苇草、4%玉米芯+8%芦苇草,预饲期15 d,正式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1组、2组、3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 27.03%、3.60%、22.52%(P>0.05),平均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16.67%、12.34%、22.05%(P>0.05).试验2组尿素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1组、3组降低了 28.16%、27.67%、35.20%,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甘油三酯(TG)含量比3组降低了 43.90%(P<0.05);结果提示,在肉牛育肥后期饲粮中添加适量玉米芯和芦苇草,可一定程度提高西门塔尔杂交肉牛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代谢,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建议全混合日粮中添加4%~8%玉米芯+4%~6%芦苇草为宜.

关键词: 芦苇草 玉米芯 西杂肉牛 生产性能 生化指标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多糖功能活性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用菌 2024

摘要:食用菌多糖是一种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对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功能性作用等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章综述了热水浸提法、酸碱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闪式提取法、亚临界水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不同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方法,并简述了其优缺点;阐述了食用菌多糖的组成结构和食用菌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的功能,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食用菌多糖 提取方法 组成结构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学学科研究进展与展望

宁夏农林科技 2024

摘要:作物学作为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形成并逐渐发展完善。作物学是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由作物种质资源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组成。作物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产品供给、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我国及宁夏作物学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作物学 种质资源 生物育种 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果枸杞-酿酒葡萄混合果酒酿造过程中花色苷稳定性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黑果枸杞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花色苷不稳定的关键瓶颈问题,以黑果枸杞鲜果为原料,辅以酿酒葡萄共发酵酿制果酒。分析不同酿造因子对果酒多酚、花色苷及色泽的影响;明确影响酒体中花色苷含量及稳定性的主要因子,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到最佳酒精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黑果枸杞与酿酒葡萄质量比以及pH值对果酒花色苷含量和色泽影响程度较大,但对多酚含量影响作用较小,而酵母菌类型对黑果枸杞果酒多酚、花色苷和色泽影响均较小;复配酿酒葡萄可减少花色苷损失,提高黑果枸杞果酒中花色苷的稳定性。最佳酒精发酵工艺条件为黑果枸杞与酿酒葡萄质量比1∶4、果胶酶添加量0.70 g/L、酿酒酵母添加量0.25 g/L,发酵后酰化花色苷[矮牵牛素-3-O-芸香糖(反式-p-香豆酰基)-5-O-葡萄糖苷]含量可达(459.51±3.66)mg/L。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共发酵果酒 多酚 花色苷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娃娃菜农机农艺融合模式综合评价

蔬菜 2024

摘要:为找寻娃娃菜膜上移栽最优农机农艺融合模式,为娃娃菜机械化移栽和移栽机械的推广提供参考,以市场畅销娃娃菜益农·皇妃F1为供试材料,设置双行机械移栽和三行机械移栽2种农机农艺融合模式,每种农机农艺融合模式分别设3种株行距,双行机械移栽株行距为15 cm×40 cm、20 cm×40 cm、25 cm×40 cm,三行机械移栽株行距为20 cm×25 cm、25 cm×25 cm、30 cm×25 cm,并分别以人工移栽为对照,从娃娃菜农艺性状、产量、移栽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15个指标对不同农机农艺融合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双行人工移栽处理(株行距15 cm×40 cm,种植密度133 400株/hm2)综合评价F值最大,为2.184,综合效益最高,为38 654.44元/hm2;其次是双行机械移栽处理(株行距15 cm×40 cm,种植密度133 400株/hm2),F值为1.548,综合效益为34 613.14元/hm2;再次是三行人工移栽处理(株行距25 cm×25 cm,种植密度100 050株/hm2),F值为1.194,综合效益为35 697.54元/hm2。采用机械移栽时,娃娃菜较为适合每垄双行种植模式;机械移栽株行距为15 cm×40 cm,种植密度为133 400株/hm2时农机农艺融合效果最好,移栽用时128.44 h/hm2,产量为111 846.9 kg/hm2,经济总产值为67 108.14元/hm2,经济纯收入为34 613.14元/hm2

关键词: 娃娃菜 膜上移栽 农机农艺融合 主成分分析 机械化 经济性状 产量 净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