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临洮县水川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中国马铃薯 》 2017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临洮县水川区及相近生态区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引进马铃薯品种11个,并以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号’为对照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和‘LK99’产量分别为76 709和59 247 kg/hm2,分别较对照产量(48 253 kg/hm2)增加58.98%和22.7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优良;‘费乌瑞它’、‘中薯5号’和‘克新23号’产量与对照相当,但生育期较短。生产中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籽粒的化学-力学特性灰色关联度及本构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豆籽粒在不同受载情况下的力学特性,探索其化学-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该文选择11种大豆籽粒在含水率为8.65%下对其进行化学组分、针尖压入、剪切、压缩试验,并借助Abaqus软件建立本构模型,对压缩试验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力学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所测大豆籽粒硬度为18.39~52.58 N/mm,大豆籽粒破损强度为3.65~15.32 MPa,大豆籽粒极限剪切力为12.70~52.33 N,纵轴的抗剪能力明显高于横轴;不同压缩形式和剪切方向分别对大豆籽粒破损强度和极限剪切力影响极显著;试验与仿真的载荷-变形曲线拟合良好,说明所建立的大豆本构模型能够分析研究其抗挤压特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化学组分含量最为密切的力学指标是硬度与接触刚度,其中硬度与粗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粗纤维含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309 4、0.327 8、0.171 9、0.191 8,接触刚度与其关联度分别为0.220 6、0.283 7、0.186 9、0.133 4,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对硬度与接触刚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粗纤维素,粗淀粉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品质预测和品种鉴别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 力学特性 作物 模型 大豆籽粒 化学特性 灰色关联度 本构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砧木建园方式对一年生早酥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以早酥梨为试材,研究探讨杜梨当年嫁接,隔年嫁接2种建园方式对早酥梨长势的影响,提出适合于甘肃的省力高效早酥梨园快速建园方式为:第一年栽植砧木,第二年春季采用单芽切腹接进行嫁接;也可以采用大砧定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古黄芪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中药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无菌苗为外植体,通过调整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种类和配比,选择出适合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快繁条件。结果:将带腋芽的茎段接种到MS+6-BA 0.2mg/L+NAA 0.5 mg/L培养基利于诱导出不定芽,可用于初代培养;MS+2-ip 1.0 mg/L+IAA 0.2 mg/L+GA_3 0.05mg/L可用于丛生芽的继代增殖培养,20 d增殖倍数达到5.0;1/2MS+IBA 0.5 mg/L+IAA 1.0 mg/L适于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82.2%。生根苗春、夏季移栽,成活率85.0%。结论:蒙古黄芪带腋芽的茎段可用于丛生芽的诱导,筛选出了丛生芽的诱导、分化增殖及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建立了蒙古黄芪的快繁体系,为其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旱塬耕作方式和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耕作方式与施肥措施对陇东黄土旱塬黑垆土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农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耗水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甘肃省镇原县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为主处理,CK、N、P、M、NP、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措施条件下的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耗水特性及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结果】在产量方面,相同耕作方式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或无机肥配施高于有机肥或无机肥单施,有机肥单施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在水分利用特性方面,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降雨年型,不同施肥措施在不同年份均以NMP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显著高于CK和其他处理,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NMP>NP>M>P>CK>N,传统耕作和免耕NMP较CK分别增加84.0%和84.1%;相同施肥措施中传统耕作高于免耕,NMP传统耕作较免耕增加13.6%。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措施冬小麦阶段耗水量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其中NMP总耗水量相对较高,传统耕作干旱年、平水年、丰水年较CK分别增加了3.0%、4.4%、31.4%,免耕分别增加了10.2%、1.5%、25.7%,且NMP明显降低了播种—返青阶段耗水量及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增加了返青—成熟阶段耗水量。耕作方式间总耗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为干旱年传统耕作高于免耕,丰水年和平水年免耕高于传统耕作,而降雨年型间总耗水量变化不一致。另外,无论何种降雨年型,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措施均在60 cm土层含水量呈拐点变化趋势,但拐点处含水量变化不同,其中NMP低于CK及其他施肥处理,变化顺序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不同施肥措施的边际水分利用效率以NMP最高,耕作方式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结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降雨年型,不同年份NMP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边际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收获期60 cm土层处含水量出现低值。总耗水量以NMP相对较高,且NMP有利于降低播种—返青阶段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增加返青—成熟阶段耗水量和0—200 cm土层贮水量的消耗。耕作方式及施肥措施间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边际水分利用效率均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因此,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耗水特性,认为无论何种降雨年型,采用传统耕作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耕作施肥组合模式。
关键词: 黄土旱塬 耕作与施肥 冬小麦 耗水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主栽马铃薯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42份甘肃省主栽的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124个等位位点,其中112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89.5%。每对SSR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为4~16个,平均10.2个;经NTsys 2.10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11 8处,所有参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显示甘肃省主栽马铃薯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基础较狭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类型和β-甘露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2017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类型和β-甘露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子随机试验设计。A因子为日粮类型(玉米-豆粕型、玉米-30%小麦-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B因子为β-甘露聚糖酶添加水平(0 g/t和500 g/t)。选用576羽健康的1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鸡(公母各半)。结果表明:日粮类型和β-甘露聚糖酶间交互作用对肉仔鸡生长前期干物质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的肉仔鸡试验前期和后期平均体增重均显著高于饲喂小麦-豆粕型日粮的肉仔鸡,且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添加β-甘露聚糖酶显著提高了肉仔鸡体增重,而显著降低了料肉比(P<0.05)。试验前期,随着小麦添加水平的提高,肉仔鸡干物质利用率、氮利用率和表观代谢能(Apparent Metabolic Energy,AME)均显著递减(P<0.05);试验后期,玉米-豆粕日粮组肉鸡干物质利用率、氮利用率和AME都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果显示,日粮添加高比例小麦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有负面影响,而添加β-甘露聚糖酶能够改善这种负面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