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省蓝莓病虫害调查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福建省蓝莓栽培中的病虫害发生及为害情况,为福建省蓝莓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踏查和定期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2018年对福建省的4个蓝莓种植基地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福建省为害蓝莓的病虫害有23种,其中病害7种,包含2种生理性病害和5种侵染性病害,2种生理性病害分别是红叶病和黄叶病,5种侵染性病害分别是僵果病、枝枯病、炭疽病、灰霉病和休克病毒病,其中休克病毒病为我国新发病害;虫害16种,分属4个目11个科,分别为梨剑纹夜蛾、铜绿丽金龟、云尺蛾、日本龟蜡蚧、黄刺蛾、黑腹果蝇、斑翅果蝇、暗黑鳃金龟、舞毒蛾、桃蚜、盗毒蛾、斜纹夜蛾、扁刺蛾、星天牛、桃红茎天牛和越橘巢蛾;23种病虫害中仅枝枯病和果蝇中度发生,其余病虫害均轻度发生.[结论]福建省蓝莓病虫害为害水平整体较轻,未发现为害严重的病虫害,枝枯病和果蝇是目前的主要病虫害,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2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季节性同期发情处理对舍饲福清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为提高舍饲福清山羊的繁殖效率,研究季节性同期发情处理对舍饲福清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RID+PMSG+PGF2α法分别在春、秋季节对舍饲福清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观察处理山羊的发情情况,并比较分析同期发情处理与自然发情处理山羊的繁殖效率.[结果]舍饲福清山羊季节性同期发情处理的平均发情率为96.88%,平均受胎率为93.75%.在试验周期内,自然发情配种(对照组)的产羔总胎次低于季节性同期发情处理组(试验组);对照组的胎产羔数和羔羊初生重均高于试验组(P>0.05),但断奶活羔羊数却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母羊产羔间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年产胎次高达1.87胎,年供活羔数3.12只,比对照组提高了36.8%.[结论]研究初步证实利用季节性发情调控进行舍饲福清山羊的繁育生产,能提高羊群繁殖效率,具有一定的生产利用价值.


精准农业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畜牧兽医 》 2019
摘要: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精准农业的定义和关键技术,并对我国发展精准农业方向和方式进行讨论。


水稻所举行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优质稻米品鉴会
《福建稻麦科技 》 2019
摘要:为推动和加快水稻所优质稻选育步伐,展示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优质稻育种的最新成果,2019年2月1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举行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优质自育稻米品鉴会。鉴评专家组包括谢华安院士、水稻所占志雄所长、王乌齐


西葫芦CpActin内参基因的分离及其作为内参基因的初步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基因表达的一种新型核酸定量技术,具备快速高效、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根据相应的实验材料选择适宜的内参基因对于提高qRT-PCR分析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Actin基因表达范围广且表达稳定,常常作为内参基因应用于qRT-PCR表达分析中.前期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获得了西葫芦低温弱光转录组数据库,本研究从中筛选到1条长达2543bp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包含1个开放读码框(ORE),大小为2064 bp,预测编码氨基酸数为682个,理论分子大小约为79.67kD,蛋白质等电点为6.28.Wolf Psort分析发现,CpActin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Motif Scan分析显示,CpActin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207~406位和558~682位分别为Actin的中端和C端保守区域.同源性分析表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同为南瓜属的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达到99%,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基于所获得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设计了基因ORF全长引物对CpActin-F、CpActin-R,经PCR扩增得到一条特异、明亮的条带,经测序验证,序列与RNA-seq数据库的cDNA序列一致,基因命名为CpActin,GenBank登录号为MH211008.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对荧光定量PCR引物CpActin-Fq、CpActin-Rq,分析显示,该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且在西葫芦不同组织(根、茎、花和果)和不同胁迫处理[正常(25℃,300μmol/m2·s)、低温处理(4℃,300 μmol/m2·s)、弱光处理(25℃,80μmol/m2·s)、低温弱光处理(4℃,80μmol/m2·s)、强光处理(25℃,2000μmol/m2·s)和高温处理(38℃,300μmol/m2·s)]叶片中均能稳定表达,适合在西葫芦基因qRT-PCR表达分析的研究中作为候选内参基因.


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对福清一山羊养殖场发生的山羊肺炎病原进行确诊,为福建山羊溶血性曼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检测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对剖检采取的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随后对溶血性曼氏杆菌、羊口疮病毒、绵羊肺炎支原体和丝状支原体簇等羊常见呼吸道病原进行PCR检测,对分离菌进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并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从病死羊肺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PCR检测结果显示,除溶血性曼氏杆菌有扩增条带外,未检测到其他病原;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其他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同源性为97.1%~100.0%,与溶血性曼氏杆菌美国D171参考株同源性高达100%;以上结果表明分离菌为溶血性曼氏杆菌,命名为FJ-FQ2018.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头孢噻吩、头孢唑啉、环丙沙星等高敏,对氨苄西林中敏,对多粘菌素B、林可霉素低敏.[结论]福建某养殖场引进的山羊发生肺炎后经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分离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差异.


土壤镉胁迫对甘薯品质和镉、锌吸收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揭示土壤镉污染对甘薯品质及镉、锌吸收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不同镉水平胁迫下甘薯产量、营养品质及镉、锌吸收的变化,同时采用迁移系数分析镉、锌在土壤-甘薯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随着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薯块根产量呈下降趋势,最大程度可降低32.6%;块根果肉中蛋白质指标受影响程度较大,含量显著下降,最大程度可降低32.1%.镉胁迫会显著增加土壤和甘薯植株各部位的镉含量,但会抑制块根果肉对锌的吸收.种植甘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的镉含量,甘薯属于低镉吸收作物,当镉处理质量浓度不超过5mg·kg-1时,块根果肉中镉含量基本低于国家安全限量标准(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Cd≤0.1mg·kg-1).甘薯不同部位镉含量高低顺序为柴根>茎段>块根皮部>叶片>块根果肉,其中柴根和茎段部位对镉的迁移能力较大,镉主要富集在柴根部位.[结论]在镉污染程度不高的土壤中,可以通过种植甘薯来富集镉,同时柴根部位对镉的截留可以减少镉通过食物链向人体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