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满江红内生菌外膜泡囊的电镜观察与超微结构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前人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独立生活或纯培养的细菌等原核微生物会分泌外膜泡囊,这些泡囊在多个生物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用扫描和透射电镜对水生植物满江红体内的共生蓝细菌和内生细菌(合称内生菌)产生的泡囊进行了观察和超微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内生菌不仅在活跃的营养生长期,而且在有性繁殖阶段均会释放泡囊,甚至在濒临死亡时也会排出泡囊。根据这些外膜泡囊的超微结构特征,将之分成5种类型,即中透型、内膜型、单核型、多核型和多泡型。通过对泡囊产生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的分析,认为本研究材料的内生菌周质层中的肽聚糖参与外膜泡囊的生成与释放。这一结果对阐明原核生物泡囊的发生机制具有普遍意义。本研究还对电镜图像的判读进行了讨论,以避免由于样品前处理等人为干预产生的假象而导致误判。

关键词: 膜外泡囊 蓝细菌 细菌 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致病力的分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筛选抗病玉米品种及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玉米苗期采用喷雾接种法,以11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以分离自福建省7个地区21个县(市)的298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的孢子悬浮液为接种体,先在感病玉米品种上品上进行菌株致病力测定,7d后调查病情指数,从中选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采用同样方法接种其他玉米品种,分析菌株致病力差异。【结果】供试菌株对玉米感病品种上品均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介于13.50~80.95,平均值为49.49。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菌株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各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29.87%,63.42%和6.71%,中等致病力菌株占优势。不同地区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以福州地区菌株致病力最高;同时福州地区来自玉米连作田的菌株比非连作田的菌株具有较高的致病力。不同菌株、甚至同一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致病力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供试的298个菌株中MH141和JY142致病力较强,供试的11个玉米主栽品种中榕甜1号和永珍7号抗病性较好。【结论】来自福建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小斑病菌对玉米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菌株对同一玉米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玉米品种的致病力也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菌 致病力分化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素酶对常规水分和低水分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纤维素酶对常规和低水分稻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优质稻草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调制常规水分(70.00%)和低水分(37.50%)两种水分的稻草青贮,每种水分均设4组纤维素酶(cellulase,CEL)添加浓度,分别为0(CON)、20(CEL1)、40(CEL2)和80mg·kg~(-1)(CEL3),共计8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青贮60d开封,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两种水分青贮料中,低水分青贮料的pH和DMR显著(P<0.05)提高,NH_3-N含量显著(P<0.05)低于常规水分青贮料;常规青贮中,4组纤维素酶浓度组的WSC含量显著(P<0.05)增加、NDF和ADF含量显著(P<0.05)减少,其中CEL1组和CEL2组的pH显著(P<0.05)降低;低水分青贮中,4组纤维素酶浓度组的pH和NDF含量显著(P<0.05)降低、DM含量显著(P<0.05)增加,另外,CEL2组和CEL3组的DMR含量显著(P<0.05)提高,CEL2组的WSC含量显著(P<0.05)增加;2种水分青贮中,均以CEL2组的DM、DMR、WSC最高,pH、GLR、NDF含量、ADF含量、NH_3-N含量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水分和低水分稻草青贮中,3个纤维素酶水平都有显著的添加效果,且以40mg·kg~(-1)的添加效果最佳。

关键词: 稻草 纤维素酶 低水分青贮 发酵品质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短短芽孢杆菌施用技术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从不同施用方式、不同浓度及不同施用次数等方面优化短短芽孢杆菌FJAT-0809-GLX的施用技术,并研究其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短短芽孢杆菌叶面喷施和灌根结合施用显著增加了辣椒幼苗的株高和茎粗,处理14d后株高净增长为20.00 cm,茎粗净增长为0.16 mm。不同浓度短短芽孢杆菌均能促进番茄和辣椒幼苗的生长,其中稀释500倍对番茄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稀释10倍对辣椒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短短芽孢杆菌不同灌根次数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灌根2~3次对番茄幼苗生长效果较好,灌根2次对辣椒幼苗生长效果最好。

关键词: 短短芽孢杆菌FJAT-0809-GLX 番茄 辣椒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被氧化锌+微生物发酵饲料饲喂断奶仔猪的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摘要:探明包被氧化锌+微生物发酵饲料饲喂断奶仔猪的效果,为开发出替代抗生素使用的环保生态型饲料产品提供参考,选用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健康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Ⅰ组,基础日粮对照组(CK);Ⅱ组,基础日粮+1 800mg/kg包被氧化锌;Ⅲ组,基础日粮+1%微生物发酵饲料;Ⅳ组,基础日粮+1 800mg/kg包被氧化锌+1%微生物发酵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验期28d,其他饲养管理措施一致,考察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腹泻情况。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包被氧化锌及二者合用均能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有效降低腹泻率,其中以添加1 800mg/kg包被氧化锌+1%微生物发酵饲料的饲喂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增加17.66%,料肉比降低14.61%,直肠中乳酸杆菌数提高21.15%、大肠杆菌数降低16.02%;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3.81百分点和粪便中大肠杆菌数51.60%。

关键词: 包被氧化锌 微生物发酵饲料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切西瓜隔夜冷藏后的食用安全性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隔夜冷藏对鲜切西瓜食用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参照国标GB 4789.2-2016检验方法对福州市售3种不同品种西瓜的新鲜切面、隔夜冷藏后切面和隔夜冷藏后切面表层下2cm处样品的菌落总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隔夜冷藏后同一品种西瓜在新鲜切面、隔夜冷藏后切面和隔夜冷藏后切面表层下2cm处样品的菌落总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采用基于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品种西瓜切面菌落总数平板内不同形态细菌菌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细菌菌落归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欧文氏菌属Erwinia等5个属,多是空气和土壤环境常见细菌种类,且为致病性较弱的菌株类型。因此,鲜切西瓜在隔夜冷藏后不存在因细菌大量增殖导致的食用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 隔夜冷藏 鲜切西瓜 食用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成效、问题及思考——以福建省为例

台湾农业探索 2018

摘要:目前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后的影响因素尚未理清,也没有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该文对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后的创新成效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投入结构不合理、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科技政策与创新环境不协调等成为阻滞该类科研院所实现进一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在当前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攻坚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投入结构、加快与市场接轨、促进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协调性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调整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公益类科研院所 科技创新 体制改革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乌龙茶园土壤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与肥力状况评价

茶叶学报 2018

摘要:为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乌龙茶减肥增效技术模式,本研究通过设置65个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和采集7697个代表性耕层土样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乌龙茶土壤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和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乌龙茶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245mg·kg~(-1)、34mg·kg~(-1)和114mg·kg~(-1),低产临界指标则分别为126mg·kg~(-1)、13mg·kg~(-1)和69mg·kg~(-1)。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平均分别为4.3±0.5和21.7±9.2g·kg~(-1),总体上茶园土壤明显偏酸,土壤有机质含量则普遍适中;闽南茶园的酸化程度远高于闽北茶园,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多高于闽北茶园。茶园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为112.2±61.2mg·kg~(-1)、32.0±47.4mg·kg~(-1)和75.4±48.5 mg·kg~(-1),总体上土壤碱解氮普遍严重缺乏,有效磷含量尚可,速效钾含量明显偏低;平和县和南靖县的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达到丰富等级,南安市、大田县、武夷山市和建瓯市则普遍属于缺乏等级。因此,乌龙茶茶园肥力状况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需结合各区域茶园肥力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减肥增效技术模式。

关键词: 乌龙茶 土壤 肥力 临界指标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适合于苦瓜的ISSR反应体系,为后续苦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鉴定奠定基础,本研究以"609"苦瓜品种作为模板DNA,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反应体系的DNA模板、引物、d NTP和Taq酶的含量进行优化,并对单因素结果进行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苦瓜ISSR:20μL最佳反应体系为:2μL的10×Buffer(含Mg2+),30 ng模板DNA,0.25 mmol/L的d NTP,0.5μmol/L的引物,1.25 U的Taq DNA聚合酶。在此基础上,对优化引物的退火温度,确定最适宜的退火温度。验证优化的最佳反应体系,选用引物cw39132对48个苦瓜品种进行所确立扩增体系的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的反应体系适用于苦瓜的ISSR分子标记。

关键词: 苦瓜 ISSR 分子标记 PCR扩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南瓜α-微管蛋白CpTUA基因的分离及其作为内参基因的应用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8 CSCD

摘要:为了获得美洲南瓜α-tubulin基因,并设计合适的荧光定量PCR内参引物,该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T-PCR方法获得了1条长达1 863 bp的c DNA,命名为CpTUA, GeneBank登录号为:MH31044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包含1个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大小为1353 bp,预测共编码45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大小约为49.57 kDa,蛋白质等电点为4.84。Motif Scan分析显示, CpTUA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49―246位和248―393位分别为Tubulin和Tubulin-C保守区域。同源性分析表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同为南瓜属的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达到99%,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对的荧光定量PCR引物,该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RT-PCR和qRT-PCR分析表明, CpTUA基因在美洲南瓜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处理下均能稳定表达,适合在美洲南瓜基因表达研究中作为内参基因。该研究为开展美洲南瓜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美洲南瓜 内参基因 α-微管蛋白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