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关于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超期的思考

编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专家评审是科技期刊三审制的核心环节,其中评审时间直接影响期刊的发表周期,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发生专家审稿超期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超期的原因,借此提出相应建议,以期缩短专家评审时间,提高刊物的时效性。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审稿 超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年南方5省150份青辣椒农药残留监测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南方5省市售青辣椒中农药残留情况,为辣椒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随机采集市售青辣椒样品150份(每省30份),按照国家标准GB/T 20769-2008检测啶虫脒等14种农药残留,依据国家标准GB 2763-2016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 150份样品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58. 0%,不合格率为47. 3%。啶虫脒具有最高的检出率(30. 0%)和不合格率(30. 0%);海南具有最高的农药检出率(96. 7%)和不合格率(86. 7%)和农药多残留率(40. 0%样品含有≥2种农药残留),样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检出未在我国辣椒上登记使用的农药。结论我国南方5省150份青辣椒中未登记农药检出率非常高,尤其是啶虫脒和吡虫啉。

关键词: 青辣椒 农药残留 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TCP4转录因子的克隆、表达分析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CP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参与植物生长及环境胁迫的多重调节,然而该家族基因在木薯中少有研究。木薯TCP家族基因有36个,系统进化树分析MeTCP4家族可分为8个亚组。MeTCP4基因是木薯TCP家族36个基因之一,可被miR319转录后剪切。MeTCP4基因开放性阅读框(ORF)长1 269 bp,编码422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5.75 kD,理论等电点为6.17。从木薯基因组中成功克隆得到MeTCP4基因全长cDNA,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MeTCP4基因在各组织器官都有表达,根部表达最低、茎次之、叶子中表达最高并且MeTCP4基因受干旱及低温胁迫抑制。构建高、低植物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

关键词: 木薯 基因克隆 MeTCP转录因子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载体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潜在内源性致敏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筛选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接触特定食物时所复发产生的一种特定的、不利于健康的免疫效应称为食物过敏。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而被广泛食用,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以及马铃薯过敏原信息的逐渐积累,它的致敏性引起高度关注。为探究马铃薯致敏性发病机理,本研究将马铃薯全蛋白基因组与致敏数据库收录的致敏序列进行比对,然后对所筛选出来的致敏蛋白进行保守结构域、生物学功能、系统发育以及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167条潜在内源性致敏蛋白中发现有11条马铃薯致敏原被数据库收录;分析它们的保守结构域发现,72个蛋白家族主要分布在Chloroa_b-bind、Hsp70和Tryp_alpha_amyl等家族中;通过GO注释对预测马铃薯致敏蛋白进行生物学功能描述;对Hsp70和Tryp_alpha_amyl家族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马铃薯在遗传进化上具有多样性;预测致敏蛋白多以成簇分布在马铃薯染色体上。本研究为马铃薯蛋白致敏以及后基因组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致敏性 交叉反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14-3-3蛋白基因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简并引物和降落PCR方法结合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技术在香蕉果实c DNA文库中获得2个14-3-3基因,分别命名为Ma14-3-3d和Ma14-3-3h,把Ma14-3-3d和Ma14-3-3h与Ma14-3-3a、Ma14-3-3c、Ma14-3-3e、Ma14-3-3i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Ma14-3-3d和Ma14-3-3h与Ma14-3-3a、Ma14-3-3c、Ma14-3-3e、Ma14-3-3i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a14-3-3d与Ma14-3-3a、Ma14-3-3c、Ma14-3-3e、Ma14-3-3i同属于non-ε类14-3-3基因,Ma14-3-3h属于ε类14-3-3基因。RT-PCR分析结果表明,Ma14-3-3d和Ma14-3-3h在香蕉不同器官中差异表达,Ma14-3-3d在香蕉的根、茎、叶、花和果中均有表达,且在茎、叶和花中的表达量高于根和果;Ma14-3-3h在根、花和果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较低。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Ma14-3-3d基因的表达明显受乙烯的诱导,而Ma14-3-3h在正常成熟、乙烯处理与1-MCP处理的果实中表达量均很低,与果实成熟的相关性不明显。推测Ma14-3-3d可能与香蕉果实成熟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乙烯调控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

关键词: 香蕉 Ma14-3-3d Ma14-3-3h 成熟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释氮肥在砖红壤中氮素转化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以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缓释氮肥在4种砖红壤中的氮素转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添加尿素相比,25℃下添加缓释氮肥的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花岗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中的铵态氮最大值分别减少52. 38%、40. 58%、38. 47%、50. 33%,硝态氮最大值分别减少52. 06%、15. 02%、26. 01%、12. 25%,相同培养时间同一砖红壤中缓释氮肥的供氮量显著小于尿素.温度升高能够促进缓释氮肥的氮素转化为铵态氮和硝态氮,加快缓释氮肥氮素的释放速率,增加缓释氮肥氮素供应量.表明,与尿素相比,缓释氮肥的养分供应更为缓慢,可延长养分供应时间,有利于减少氮素损失;另外,25、35℃条件下均以花岗岩砖红壤中缓释氮肥的供氮量最大,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缓释氮肥的供氮量最小.

关键词: 缓释氮肥 砖红壤 氮素转化 铵态氮 硝态氮 供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快速测定碱熔法土壤全磷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简称CFA)测定磷的原理,研究了用CFA快速测定碱熔法待测液中土壤全磷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优化CFA进样冲洗液及显色液的酸度,土壤全磷的标准曲线,在0~8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达1.000 0;全磷含量不同的3个土壤样品待测液10次重复测定结果变异系数≤2.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08%~102.42%;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08土壤全磷CFA法测定结果与其参考值一致,CFA法与碱熔钼锑抗手工比色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且由于CFA法去除了手工法中显色前样品酸度的调节步骤,因此CFA法具有快速、准确测定碱熔法待测液中土壤全磷的效果。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仪 土壤 全磷 酸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系统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工核酸酶系统是在特定的基因组位点,进行切割进而利用生物内源的修复系统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创造新基因型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是原核生物抵御噬菌体侵染的天然适应性免疫系统。经过优化的CRISPR/Cas9编辑系统凭借操作简单,突变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优越于其他核酸酶系统,比如锌指核酸酶系统和TALE核酸酶系统。目前,优化改造后的CRISPR/Cas9编辑系统已经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和新材料创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研究简述了CRISPR/Cas9编辑系统的结构和作用机理,归纳并论述了CRISPR/Cas9系统在植物中的编辑效率与脱靶效应和在改良作物农艺性状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CRISPR/Cas9系统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应用扩展,以及展望了该系统在作物育种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期望为高效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新材料创制、作物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CRISPR/Cas9原理 基因编辑 编辑效率 作物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茵衣藻APC/C复合物基因家族及CrCDC20表达谱分析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莱茵衣藻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提高微藻生物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莱茵衣藻参与细胞周期控制的末期促进复合物(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cyclosome,APC/C)基因家族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基因结构、蛋白质特性和进化树分析等.结果显示,莱茵衣藻包含13个APC/C复合物编码基因,在13号染色体存在一个基因簇.除了激活因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ell division cycle 20,CDC20)和CDC20同系蛋白1(CDC20 homolog 1,CDH1)相对保守外,莱茵衣藻APC/C复合物的其他亚基与高等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保守性很低.此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RT-q PCR)分析了莱茵衣藻Cr CDC20基因在缺氮或缺硫下表达谱,发现Cr CDC20基因在缺硫下上调表达,在缺氮下下调表达,说明Cr CDC20参与莱茵衣藻的营养缺乏胁迫应答反应.

关键词: 微藻分子生物学 生物柴油 细胞周期 E3泛素连接酶 进化树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NAC基因家族5个成员的荧光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转录因子是在植物的境胁迫应答、生长发育以及激素调节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一类转录调控因子。为了研究巴西橡胶树NAC基因家族中5个成员(HbNAC1,HbNAC2,HbNAC3,HbNAC24,HbNAC33)在染色体的具体位置,以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无性系热研7-33-97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其进行了物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HbNAC1、HbNAC3、HbNAC33基因分别位于第5号、第9号和第2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对应的信号位点距着丝粒平均百分距分别为73.09、27.42和26.53;HbNAC24、HbNAC2基因分别定位在巴西橡胶树的第6号和第3号染色体的长臂区域,其所对应着的着丝粒与信号位点之间的百分距离平均值为63.67和66.10。本研究通过物理定位确定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和相互关系,在基因组学、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NAC转录因子 荧光原位杂交 物理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