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海南山栏稻品种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筛选优质抗旱山栏稻种质资源为研究目的,利用陆稻全生育期综合抗旱性鉴定体系对22个海南山栏稻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山栏稻品种不同生育期间所表现出的抗旱能力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山栏糯(黄壳)(编号1、4、6、18、22)等5个品种在全生育期均表现出高抗旱能力。此结果为开展山栏稻抗旱新品种选育及优异抗旱基因挖掘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同时说明海南山栏稻群体中蕴含丰富的抗旱遗传种质资源,应加强山栏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及评价鉴定工作。

关键词: 山栏稻 种质资源 全生育期 抗旱性 鉴定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三倍体的2n配子来源及发生途径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形成三倍体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来源及发生途径,为利用天然2n配子杂交选育多倍体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鉴定其2n配子来源及发生途径,并分析2n配子传递亲本的杂合性。【结果】分别通过4个位点可判定形成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来源于母本GT1,无位点判定2n配子来源于父本PR107。从8个位点判定形成云研77-2的2n配子发生途径为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FDR),从2个位点判定形成云研77-2的2n配子发生途径为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形成云研77-2的2n配子发生途径为FDR的概率为80.00%。从8个位点判定形成云研77-4的2n配子发生途径为FDR,从3个位点判定形成云研77-4的2n配子发生途径为SDR,形成云研77-4的2n配子的发生途径为FDR的概率为72.73%。形成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分别传递亲本60%和70%的杂合性。【结论】形成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均来源于母本GT1,且其发生途径均为FDR。

关键词: 橡胶树 三倍体 2n配子 发生途径 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FDR) 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嘉积鸭生长曲线拟合研究

中国家禽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嘉积鸭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三种非线性生长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嘉积鸭生长曲线,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佳。

关键词: 生长曲线 嘉积鸭 体重 拟合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新发现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海枣异胸潜甲Javeta pallida Baly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我国广西和海南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海枣异胸潜甲Javeta pallida Baly。该虫原产于印度南部,近年来才发现它取食银海枣。由于发生量大,造成银海枣大量叶片枯黄,严重影响银海枣的健康生长。刺葵属植物造型美观,我国南方栽种较多,它的扩散及为害应引起关注。本文描述了成虫、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包括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并附有为害状和形态特征图。

关键词: 入侵害虫 海枣异胸潜甲 形态学 刺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萎病菌胁迫下10个香蕉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香蕉枯萎病抗感品种受枯萎病菌浸染后不同时间内的10个防卫或潜在防御相关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接种Foc4后,10个基因在抗病品种宝岛蕉和感病品种巴西蕉中均有表达,但相对表达量有差异。接菌后1~192h,漆酶4B、谷胱甘肽硫转移酶(9h和120h除外)、ClassⅢ型过氧化物酶、类几丁质酶(putative chitinase)和纤维素合成酶催化亚基等5个基因在抗病品种宝岛蕉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巴西蕉。此外,接菌后除个别时间点外,漆酶4A、周质空间β-葡萄糖苷酶前体合成酶、过氧化物酶、类似烟草叶片表面抗性蛋白和抗菌肽等5个基因在宝岛蕉中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巴西蕉。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菌 防御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化钠处理延缓鲜切粉葛褐化机理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0.1 mol/L氯化钠处理对鲜切粉葛护色效果的影响,将鲜切粉葛放入0.1 mol/L氯化钠溶液浸泡25 min后沥干,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后置于5℃贮藏,定期取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0.1 mol/L氯化钠处理能有效减轻鲜切粉葛的褐变度,显著降低总酚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贮藏后期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同时推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高峰出现和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延缓鲜切粉葛的褐变,鲜切粉葛褐变度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0.1 mol/L氯化钠处理能维持贮藏末期较高总黄酮含量并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关键词: 氯化钠 鲜切粉葛 褐化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中碱性转化酶基因HbNIN8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是高等植物光合产物的重要存储方式,而转化酶和蔗糖合酶是水解蔗糖的主要酶。研究基于橡胶树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克隆到一个中碱性转化酶基因HbNIN8的全长cDNA。该基因预测编码630个氨基酸。同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HbNIN8属于α类中碱性转化酶,叶绿体定位。应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获得其重组蛋白,分析了其酶活性特点,HbNIN8在毕赤酵母中重组蛋白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45℃。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HbNIN8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其表达量随着叶片的成熟而逐渐增加,在稳定期叶片中达到最大,在成熟叶片中,HbNIN8的表达呈现明显的昼夜差异,晚上的表达水平相对高于白天。因此,HbNIN8很可能是负责将叶绿体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从而调控橡胶树叶绿体内蔗糖和淀粉的分配。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中碱性转化酶 HbNIN8 叶绿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进行了克隆。将克隆序列与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的咖啡驼孢锈菌菌株序列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于NCBI数据库中下载其他锈菌菌株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全长950 bp。其中ITS1长为224 bp,GC含量介于30.36%~31.25%之间;5.8S长为153 bp, GC含量为37.25%;ITS2长483~485 bp,GC含量介于24.12%~25.05%。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咖啡驼孢锈菌ITS核苷酸序列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多样性十分低且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化。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咖啡驼孢锈菌与其他锈菌ITS序列差异明显,能独立聚类成一个分支。

关键词: 咖啡 驼孢锈菌 ITS序列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园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氮素矿化是土壤提供氮素养分的重要过程,通过研究海南5种主要母质胶园土壤氮素矿化特性,以期为海南胶园土壤氮素肥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花岗岩发育砖红壤、砂页岩发育砖红壤、片麻岩发育砖红壤、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五种胶园土壤,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试验,在25和35℃下培养70 d,测定培养前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并通过有效积温方程拟合土壤氮素矿化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结果】在25和35℃培养下,各胶园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减小,各胶园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升高。在25℃培养下,花岗岩砖红壤的氮素矿化量为33. 91mg/kg,为浅海沉积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的2. 10倍,为片麻岩砖红壤的1. 75倍,为砂页岩砖红壤的1. 39倍,但与玄武岩砖红壤差异不显著;当35℃培养时,浅海沉积物、花岗岩、砂页岩、片麻岩和玄武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分别为30. 19、38. 93、30. 29、23. 57、40. 29 mg/kg。而且有效积温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各胶园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结论】5种母质胶园土壤中,花岗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最大;升高温度可加快各胶园土壤氮素矿化过程,以浅海沉积物砖红壤最为明显。

关键词: 胶园土壤 氮素 矿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内生细菌BEB17对4个香蕉品种组培杯苗的定殖、促生分析和抗病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EB17是分离自健康香蕉根部的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采用直接灌根法,评价了该菌株对4个不同香蕉品种组培杯苗的促生作用和其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BEB17回接后的香蕉杯苗平均株高、叶片数和鲜重均显著优于对照,其中对南天黄品种的促生效果最好,株高增加48.24%,鲜重增加111.19%;带菌植株接种Foc4后,香蕉杯苗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上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该菌株对南天黄和桂蕉1号的防治效果最明显,相对防效分别可达81.51%和77.46%。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观察其在不同品种香蕉苗的定殖情况,发现BEB17能稳定定殖于4种香蕉品种,其中在南天黄的根部定殖10 d后定殖量最高,达6.43×10~4 CFU/g,在桂蕉1号定殖10 d和20 d后茎部和叶部定殖量达峰值,分别为1.58×10~3 CFU/g和1.43×10~3 CFU/g;品种比对发现菌株BEB17与南天黄和桂蕉1号的亲和性较强,定殖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

关键词: 内生细菌 促生作用 定殖分析 抗病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