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合理产量负载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适合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产量负载量,以6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设置11. 25、15. 00、18. 75、22. 50、26. 25 t/hm~25个不同的产量处理,以30. 00 t/hm~2为对照,比较各处理的新梢生长、果实发育、果实品质以及花芽分化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所有处理的新梢生长趋势基本一致,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均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产量负载水平越低,新梢长度和新梢粗度越大。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新梢生长适中,成熟期,新梢长度维持在150 cm左右,新梢粗度为13. 26 mm。葡萄果粒大小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中等产量处理的果粒在成熟期最大,果粒横径与单粒质量分别为24. 73 mm和12. 40 g。同时,单穗质量随产量负载量的变化与果粒大小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单穗质量也最大,成熟期为899. 95 g。果实硬度、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抗坏血酸含量均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中等产量处理的果实硬度适中,为0. 7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2. 8%、94. 0和4. 6 mg/kg。果汁可滴定酸含量与pH值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中等产量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 24%,pH值适中,为4. 772。随着产量负载量的增加,成花率与双花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成花率适中,为98. 1%,双花率最高,分别为82. 4%。综上所述,中等产量处理综合表现最佳,因此,确定18. 75~22. 50 t/hm~2为适合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产量负载量。

关键词: 黄河故道 阳光玫瑰葡萄 产量负载 树体生长 果实品质 花芽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马斯燃烧定氮法快速测定土壤中全氮的方法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比杜马斯燃烧定氮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中全氮的试验结果,对杜马斯燃烧定氮法测定土壤中全氮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方法]以土壤中全氮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杜马斯燃烧定氮法和凯氏定氮法进行分析测定,并对2种分析方法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杜马斯燃烧定氮法测定土壤(国家标准物质)中总氮试验结果均在标准物质证书示值范围内,且普遍略高于凯氏定氮法测定值,但2种方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杜马斯燃烧定氮法测定土壤中全氮的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完全能够满足实验室理化分析方法的要求,尤其快速、高效的特点特别适合土壤健康状况调查及等级普查时报告时间紧的批量大样品的测定。

关键词: 杜马斯燃烧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 土壤 全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对芝麻的促生防病效果及其定殖能力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的生防效果与定殖能力,采用浸种法、灌根法、利福平标记法、PCR法等对其促生作用、防病效果、定殖能力、胞外酶活性、抗生素合成酶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10~8cfu/mL的B10-26发酵液对芝麻种子的萌发率及芝麻幼苗的根长、株高和鲜、干质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幼苗干质量增加46. 51%; B10-26发酵液与菜豆壳球孢同时接种芝麻幼苗时,防治效果为37. 2%,而在B10-26发酵液灌根7 d后再接种菜豆壳球孢,防治效果达到61. 1%; B10-26菌株具有植株内部定殖能力,在芝麻植株根部定殖量最高,播种后12 d时达到6. 1×10~4cfu/g;胞外水解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B10-26菌株可以产生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不产几丁质酶;对B10-26菌株基因组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其具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fenB和srf AD以及聚酮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baeB。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具有良好的促生防病及定殖能力,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芝麻茎点枯病 促生 生物防治 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推动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的研究与应用,以改性蛋白质产率与持水能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花生蛋白质改性条件,并分析改性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随后,通过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变性电泳、质构分析等研究了改性对花生蛋白质结构组成与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量和pH值显著影响改性蛋白质产率和持水能力。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的最佳工艺为:以加酶量144.20 U/g添加到pH值8.15的70 g/L花生蛋白质溶液中,45℃反应46 min,在此条件下,改性花生蛋白质产率为(83.17±0.38)%、持水能力为(45.63±0.24)%。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改性增加了花生蛋白质颗粒的尺寸与表面粗糙程度,造成花生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其中β-转角下降,而β-逆折叠从16.25%上升到22.90%。由于花生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形成共价交联,产生分子质量大于70 ku的蛋白质亚基。通过改性的花生蛋白质功能特性有所改善,其中改性花生蛋白质的凝胶硬度、吸水性、吸油性分别是未改性花生蛋白质的3.94、1.41、1.30倍。上述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是可行的,且改性后的花生蛋白质功能性质发生变化,拓展了花生蛋白质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氨酰胺转氨酶 花生蛋白质 持水能力 二级结构 凝胶强度 亚基组成 改性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互作对夏玉米氮素积累运转及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探索水氮高效利用、减少农田氮肥污染途径,设置了不同水分和不同施氮水平的互作试验,研究其对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量,最终氮素积累量增加了24%~35%;施氮增加了茎叶及整株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运转量,灌水增加了茎、叶、穗及全株花前贮藏氮素运转量,同时施氮和灌水均明显增加籽粒氮素积累总量,且处理间均表现为处理2>处理1>处理0。与处理0比,施氮处理籽粒氮素总量增加26.31%,灌水处理增加24.89%;施氮和灌水明显提高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对氮素利用效率影响结果不一。综合本试验研究结果,以N1W2处理综合表现最优,可以考虑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夏玉米 水氮互作 氮素积累 氮素运转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井窖移栽配以三角栽培技术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在烟草种植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井窖移栽配以三角栽培技术对白肋烟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内源激素含量、化学品质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增加了白肋烟的株高、叶面积和单株叶片数,提高了大田生长期的光合速率;(2)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提高了白肋烟各生育期间叶片中IAA含量,并且降低了旺长期和成熟期JA与ABA的含量;(3)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降低了烟叶中烟碱的含量,提高了钾含量及中部叶糖含量,增加了经济产量;(4)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移栽方式是影响产量和产值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78.57%和61.96%,栽培方式是影响上中等烟率、烟碱和钾含量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68.62%、62.10%和54.74%,移栽与栽培方式对上中等烟率和钾含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贡献率分别为6.95%和45.21%。

关键词: 白肋烟 井窖式移栽 三角栽培 光合速率 激素 产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对土壤剖面孔隙分布特征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长期免耕措施对土壤孔隙特征、土壤结构及土壤水分参数等影响,可为阐明在小麦、玉米轮作过程中,长期进行免耕对土壤剖面物理特征的改善及其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CT扫描法定量分析了免耕和常规耕作0~100 cm土层土壤孔隙(80~1 000μm、>1 000μm、>80μm)的数目、孔隙度及孔隙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大团聚体、土壤容重、有效水含量及饱和导水率等。结果表明:长期免耕不仅提高了土壤>1 000μm、80~1 000μm、>80μm孔隙数,且其孔隙度也相应提高,较常规耕作孔隙数分别提高55.3%、58.2%、57.9%,孔隙度分别提高97.4%、39.4%、72.6%。同时土壤孔隙形态也得到了改善,孔隙成圆率提高。对不同土层而言,免耕更利于提高0~25 cm土层80~1 000μm和>80μm孔隙数以及0~45 cm土层>1 000μm孔隙数,且显著提高了0~20 cm和25~40 cm土层>1 000μm、>80μm及0~20 cm土层80~1 000μm的土壤孔隙度。说明长期免耕对土壤剖面孔隙的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免耕提高了0~25 cm土层土壤的有效水含量、0~55 cm土层饱和导水率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其作用深度在55 cm以上土层。通过CT扫描测得的土壤孔隙参数与常规方法测定的土壤物理参数之间存在极好的相关性,说明可从微观土壤孔隙特征来表征宏观的土壤物理性质。总之,长期免耕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孔隙状况,提高土壤的渗透能力及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促进作物的生长。

关键词: 免耕 小麦玉米轮作 CT扫描 土壤结构 土壤孔隙 土壤团聚体 水分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拉尔图小麦NBS-LRR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为二倍体小麦,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由A, B, D三个亚基因组成的异源六倍体) A基因组供体。普通小麦基因组庞大,异源六倍体性质导致其基因组研究存在困难。伴随普通小麦供体A基因组和D基因组的测序完成,为小麦A基因组供体NBS-LRR基因家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生物信息学数据。目前获得的抗病(R)基因大部分具有NBS (nucleotide-binding site)和LRR (leucine-rich-repeat)结构域,属于NBS-LRR基因家族。本研究采用HMMER对乌拉尔图小麦蛋白序列信息进行了NBS-LRR家族基因筛选,通过Paircoi2网站进行coil-coil结构域分析,采用Uniprot和NCBI Blast进行了验证和排除,经Bioedit、MEGA 5.1、Clustal W、Jalview等软件进行了NBS-LRR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乌拉尔图小麦的NBS-LRR基因数量、类型、结构特点和系统发育学关系。最终从乌拉尔图小麦中获得485个NBS-LRR基因,占基因组1.503%,其中331个N型,163个CNL型(其中34个CN型),60个NL型,无Tir型。随后经MEME网站筛选获得CNL亚家族中的15个相对保守的motif,N末端结构均保守性较高。此外,PLN00113出现在LRR的位置,在系统进化树的各分支中随机性分布。乌拉尔图小麦NBS-LRR基因的分类、蛋白序列的motif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研究为小麦NBS-LRR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乌拉尔图小麦 NBS-LRR R基因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对大豆生产效应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综述了有机肥在改善大豆农艺性状、提高产量和品质、改善大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豆生产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既能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又能培肥土壤的效果,实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豆 有机肥 产量和品质 培肥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带动河南棉花科技输出的前景分析

中国棉花 2018

摘要:在介绍当前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棉花生产现状与生产变革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河南棉花科研优势以及筛选棉花品种银山2号在中亚国家成功引种的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河南棉花科技输出中亚国家的前景,并对今后河南棉花科技输出提出建议。

关键词: 棉花 一带一路 河南 品种 科技输出 银山2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