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与线虫互作的信号传导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草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寄生线虫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对全球作物产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植物对线虫的抗病和感病性作为作物生产中的关键性影响因子,一直是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探明植物对线虫抗病和感病性的内在机理对于指导作物抗线虫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综述了影响植物对线虫抗病和感病性的内在因素,包括植物抗性基因或蛋白、激素合成与信号传导以及线虫胁迫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等信号传导。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植物对线虫的抗病或感病性取决于多种信号通路间的协调互作,各种与线虫抗性相关的信号通路间的交互对话构成了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多种转录因子与小RNAs通过转录、转录后以及翻译参与了信号传导网络的精细调控,这一高效控制的信号传导网络决定了寄主植物对线虫的抗病或感病性。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深入阐明植物与线虫互作的信号传导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从而为植物线虫防控新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施对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施肥不平衡是影响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施比例对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明旱砂田西瓜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砂田西瓜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以中晚熟西瓜品种陇抗九号为试材,在砂田西瓜全膜覆盖栽培条件下,采用氮、磷、钾三因素的"311-B"D饱和最优设计,进行田间微区试验。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养分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西瓜产量的影响以磷肥最大,氮肥次之,钾肥较小;对西瓜品质的影响以磷肥最大,钾肥次之,氮肥较小,表明在砂田碱性土壤中,磷是影响西瓜产量、品质的首要因素,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231.61、204.34、191.78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0。氮磷、氮钾、磷钾的交互作用对西瓜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某一单一肥料施用量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西瓜产量的形成,而由于肥料间的交互作用,两者配施则对产量的提高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氮而言,磷的交互效应大于钾;对磷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钾;对钾而言,磷的交互效应大于氮,其交互作用最显著的区域为N 115.0 341.8 kg/hm2、P2O586.5298.2 kg/hm2、K2O 101.6 298.4 kg/hm2。利用模型进行决策表明,砂田西瓜产量超过50 t/hm2的施肥方案为N193.19 238.18 kg/hm2、P2O5162.41 206.72 kg/hm2、K2O 164.85 214.53 kg/hm2;西瓜品质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N 195.96 239.44 kg/hm2、P2O5167.86 207.52 kg/hm2、K2O 212.87 267.62 kg/hm2。【结论】砂田西瓜产量达50 t/hm2、品质综合评分达85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N 195.96 238.18 kg/hm2、P2O5167.86 206.72 kg/hm2、K2O 212.87 214.53 kg/hm2,适宜的N、P2O5、K2O施用比例约为1∶0.86∶0.9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施肥条件下砂田设施甜瓜的水肥耦合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传统水肥管理是限制砂田设施甜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砂田设施甜瓜的水肥耦合效应,为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建立甜瓜产量、品质与水肥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的单因素效应、交互效应和边际效应,确定砂田设施甜瓜滴灌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施用量。【结果】建立了甜瓜产量、品质与灌水、氮肥、钾肥的回归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甜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其次是灌水量和钾肥用量;影响甜瓜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钾肥用量,再其次是灌水量和氮肥用量;甜瓜产量、品质均随着水、肥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水、氮、钾相对于甜瓜产量与品质的交互效应也存在差异,在产量影响方面,对水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钾;对氮而言,水的交互效应大于钾;对钾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水。而在品质方面,对水而言,钾的交互效应大于氮,对氮而言,钾的交互效应大于水,对钾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水。某一单一因子投入量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而由于水肥间的交互作用,两者配施则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结论】综合考虑水、氮、钾对甜瓜产量、品质的影响,滴灌条件下,砂田设施甜瓜高产优质的水肥方案为:灌溉定额为786—796 m~3·hm~(-2)、施肥量N为170—227kg·hm~(-2)、K_2O为227—246 kg·hm~(-2),可作为砂田设施滴灌条件下的灌溉施肥优化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过量表达硝酸还原酶基因对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过量表达硝酸还原酶基因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以‘中甘11号’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烟草硝酸还原酶基因(NR)导入甘蓝,获得13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实,NR基因已经成功导入并整合到甘蓝的基因组。4个转基因株系硝酸盐质量分数明显低于非转基因供体株系,降幅为13.9%~23.0%。说明:将重组硝酸还原酶基因导入甘蓝且得到超量表达,创制低硝酸盐育种材料的方法可行。
关键词: 甘蓝 农杆菌介导法 硝酸还原酶基因 硝酸盐质量分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硼、锌肥配施对砂田西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砂田注水补灌基础上,探讨钾、硼、锌肥不同配施处理对西瓜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西瓜‘陇抗九号’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施肥方法,测定不同处理的西瓜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和氮、磷、钾吸收及积累量。【结果】与对照氮磷肥处理相比,所有施钾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西瓜光合参数、产量、品质指标及养分的积累利用率。施硼有利于西瓜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和氮的吸收积累,NPKB处理的西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氮素总积累量较NPK分别提高了9.94%和16.87%;施锌则有利于西瓜果实含糖量的提高和钾素的吸收,NPKZn处理的西瓜果实边糖含量和钾素吸收量较NPK分别提高了6.52%和12.96%,且果实糖分梯度显著降低,糖酸比增加。钾、硼、锌3者配施除具有以上单因素效应外,西瓜产量、磷素总积累量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10.27%和22.59%,而钾素总积累量及利用率则显著高于钾肥单施或钾硼、钾锌两者配施。【结论】钾、硼、锌肥同时配施对促进西瓜生长,提高产量、品质及养分的吸收利用效果最为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基质栽培甜瓜生理特性与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缓/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速率因介质而异,应根据作物种类、栽培模式及土壤等环境条件合理选择缓释肥类型。本试验以异丁叉二脲(IBDU)、硫包衣尿素(SCU)、脲甲醛(UF)、亚甲基脲(MU)、树脂包膜尿素(ESN)5种不同缓/控释氮肥为试材,通过研究在等养分水平下对基质栽培甜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基质栽培的缓/控释氮肥,以期为西北地区非耕地甜瓜的高品质、简约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质盆栽(草炭∶蛭石∶珍珠岩=3∶1∶1,V∶V)试验,设CK(不施氮肥)、U(普通尿素)、IBDU、SCU、UF、MU和ESN 7个处理。幼苗长至2_3片真叶时,定植于高30 cm、直径30 cm的盆中,在甜瓜营养生长旺盛期即开花期取功能叶片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与普通尿素相比,5种缓/控释氮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甜瓜开花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氮含量和根系活力;缓/控释氮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甜瓜单瓜重,有效改善甜瓜品质。效果表现为亚甲基脲(MU)>异丁叉二脲(IBDU)>脲甲醛(UF)>树脂包膜(ESN)>硫包衣尿素(SCU),化学型缓/控释氮肥(MU、IBDU、UF)好于物理型缓/控释氮肥(ESN、SCU)。其中MU缓/控释氮肥处理的甜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分别较U处理增加了41.0%、31.0%和38.3%,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提高了28.9%和95.5%,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质、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3.7%、24.3%、269.7%,根系活力提高了37.5%,果实单瓜重、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分别提高了54.5%、4.1%、10.6%、16.7%,硝酸盐含量降低了9.9%。【结论】缓/控释氮肥可提高基质栽培甜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改善光合作用,增强甜瓜根系吸收功能,促进氮素的吸收和同化,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缓/控释氮肥处理的甜瓜产量和品质与叶绿素、光合速率、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质、硝态氮、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