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支撑技术及应用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相关配套支撑技术开展综合研究,以期为同类项目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支撑技术,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中的应用情况,指导远程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结果】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支撑技术主要包括课件资源建设技术、非线性编辑系统技术、课件资源远程传播载体形式及远程传输和接收技术等。课件资源建设需把握好选题策划和摄制等环节;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设计应做好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课件资源远程传播技术可分为VCD/DVD多媒体光盘制作技术和网络流媒体技术;课件资源传播主要依靠"天网"和"地网";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接收站点人口分布和密集程度及所属区域的不同,远程教育终端的接受模式也不同。【建议】参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各领域、各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对涉及的各项技术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并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地遵循相关标准、技术来操作,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效果,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远程培训的数字化进程。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支撑技术 课件资源 非线性编辑系统 传播载体 传播模式 应用


广东桃蛀螟发生分布与种群动态
《环境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一种多食性的蛀果害虫,近年来其发生危害日趋加重。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探究了桃蛀螟在广东的发生情况、分布及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广东桃蛀螟发生主要集中在粤东地区的河源市以及粤北地区的清远和韶关市,并在上述地区的板栗和鹰嘴蜜桃上发生严重危害,该虫在珠三角地区零星发生,在粤西、梅州和潮汕地区则尚未发生危害。除板栗和鹰嘴蜜桃外,受桃蛀螟为害的作物还有三华李、水晶梨、荔枝、龙眼、杨桃、向日葵和甜玉米,但受害较轻。桃蛀螟成蛾在广东河源一年有5个发生高峰,并以幼虫于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越冬。


麻疯树种质资源nrDNA ITS序列的遗传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扩增并测序分析了18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麻疯树种质资源的nrDNA ITS序列,为今后麻疯树优良种源的选择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测序结果表明,麻疯树各种质资源的ITS序列为648~649 bp,G+C含量在64.10%~64.71%之间;各资源的遗传距离为0.000~0.069,平均值仅为0.010。进化树分析表明,18个麻疯树种质资源基本上聚为1类,没有得到具有较高支持率的分支,且各资源的遗传差异系数极低。本研究结果再次证实麻疯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偏窄,遗传变异小。


酵母硒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41±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720尾,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容积250 L)中进行为期56 d的生长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硒(酵母硒)0、0.15、0.30、0.45、0.60、1.00 mg·kg-1,制成6种不同硒水平的半纯化饲料,实测饲料硒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41、0.56、0.68、0.84、1.20 mg·kg-1.【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添加酵母硒对凡纳滨对虾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硒水平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不断升高,在0.84 mg·kg-1硒组达到最大值.各试验组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硒含量为0.98 mg·kg-1时其生长性能最高.


海南菠萝心腐病菌烟草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海南菠萝心腐病菌烟草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对病菌菌体生长和孢子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V8汁、胡萝卜两种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玉米粉和番茄3种培养基适合病菌产生孢子囊,尤其是番茄琼脂培养基,可诱导病菌产生大量孢子囊。病菌在10~3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4~32℃。最适pH值为5~8,在pH值7~8稍偏碱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明显促进孢子囊的产生。


源宝占抗稻瘟病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解决这一问题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是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源宝占是一份新育水稻材料,经鉴定,源宝占对来自广东各稻作区的25个菌株中23个表现为抗性,抗频达92%,为广谱抗性材料。以源宝占与粤香占进行杂交,构建F1、F2群体,选用GD00-193a菌株对亲本及世代群体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F2代单株抗感分离比符合3∶1,这说明源宝占对菌株GD00-193a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或一个主效QTL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SA)结合隐性群体分析法(RCA)将此基因定位于标记RM136与RM549之间。
关键词: 稻瘟病 生理小种 基因定位 群体分离分析法(BSA) 隐性群体分析法(RCA)


2013年广东花卉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广东花卉产业规模跻身全国领先,生产结构显著变化;花卉产业销售进入调整期;生产经营实体有所减少,组织化程度有所提升。分析了广东花卉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其中花卉产业的要素投入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占主要份额。进一步提出了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建设生态家园;加强新品种选育、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专业化、规模化花卉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区及集散地的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野生‘龙门香橙’的植物学特征观察及起源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广东省龙门县境内南昆山主峰天堂顶海拔1 000 m处有当地称之为‘龙门香橙’的野生柑橘,论文拟从形态学和DNA分子证据上探讨其与已知柑橘资源的异同,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实地调查‘龙门香橙’的生长环境,观察记录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分析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的显微特征。对比分析包括‘龙门香橙’在内的24个柑橘资源的AFLP图谱以及10个资源的8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克隆、测序分析‘龙门香橙’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β-carotene hydroxylase,CHX)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并与其他柑橘材料的CHX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生境调查结果表明‘龙门香橙’非人工种植,是真正的野生柑橘。其果实、种子的形状和单胚等特征与柚类相似,但果实与柚相比明显偏小、出汁率与可食率很低、味苦等性状提示其比较原始。叶片形状、线形翼叶、花丝联合等特征类似宽皮柑橘类,比较进化;但花丝和新叶染有紫红色等性状则比较原始。基于AFLP图谱的聚类分析显示其不与其他研究材料聚类,但介乎橘柚之间。8个SN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龙门香橙’的3个SNP位点为宽皮柑橘纯合基因型,1个位点为橘柚杂合基因型,其余4个位点为柚子纯合基因型,这种基因型组合不同于其他任何所分析的材料。‘龙门香橙’的CHX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显示其2个等位基因间相互差异较小,且含有其他已知柑橘CHX基因上未发现的SNP。CHX基因序列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其他柑橘的遗传距离较远、差异似达种间水平。【结论】‘龙门香橙’是一个真正的野生柑橘资源。其形态性状兼具原始与进化特征。在DNA分子水平上,‘龙门香橙’与已知柑橘不同,甚为独特。
关键词: 野生资源 ‘龙门香橙’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聚类分析


第二轮国家甘蔗品种集成示范在海南临高的试验结果分析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2012年对第二轮国家甘蔗品种集成示范的10个参试品种进行了2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品种集成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福农39号除蔗糖分略低于对照外,产量和含糖量均高于对照,且与对照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病虫性,适宜在海南进行扩大示范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