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用量与施用方法对土壤养分与小麦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求小麦氮肥最佳用量与合理施用方法。【方法】本文开展了减少氮肥用量与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减施一定量的氮肥,在小麦苗期土壤0~2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并不显著减少,对小麦苗期土壤的有效磷与速效钾影响不明显;减施一定量的氮肥对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减施一定量的氮肥对小麦生长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减少了小麦籽粒与秸杆的氮含量,对磷、钾的含量影响不明显。【结论】从经济与环境的角度综合考虑,减施20%氮肥是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磁性固体螯合材料对农田土壤Cd的移除修复效果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7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开展了投加一种磁性固体螯合材料(Magnetic solid chelator,MSC)并进行磁选回收对农田土壤Cd的移除修复效果、MSC回收率及磁选物质螯合捕集Cd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投加0.4%~1.2%的MSC材料并进行磁选回收对总Cd和有效态Cd的去除率分别为15.91%~17.69%和33.33%~50.26%,而MSC的回收率在74.01%~94.33%之间,有随投加量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磁选物质(主要为MSC材料)螯合吸附的Cd含量在19.31~25.72 mg·kg~(-1)之间,在0.4%处理中最高,显著高于0.8%、1%和1.2%处理,有随MSC材料回收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0.8%和1.2%投加量时磁选物质螯合捕集的Cd能较好地解释土壤被去除的那部分Cd。处理后水样中的Cd含量低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Ⅰ类标准(0.001 mg·L~(-1)),不会成为新的污染源。因此,MSC材料对农田土壤Cd具有一定的移除修复效果,为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红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茶叶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并结合关键香气成分的气味活度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法,对32个典型湖北红茶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红茶的香气以甜香为主,部分样品有花果香、糖香、高火香;分析鉴定出93种香气成分,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共性成分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和己醛等;10个OAV相对较高的组分,主要是芳樟醇、β-大马烯酮、β-紫罗酮、癸醛、香叶醇、顺-4-庚烯醛、反-2-壬烯醛、己醛、1-辛烯-3-醇和反,反-2,4-壬二烯醛,对湖北红茶香气特征贡献较大;从19个共性成分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477%;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1-辛烯-3-醇、β-大马烯酮、β-紫罗酮、反-香叶基丙酮、苯乙醛、癸醛、己醛、反-橙花叔醇、2-乙基呋喃和柠檬烯等香气成分共同形成了湖北红茶甜香、糖香等风味特征。
关键词: 湖北红茶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棉花科学 》 2017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并利用生物炭技术研究了湖北潜江周矶农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的微生物情况,采用平板稀释法分别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处理可有效提高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而20 t/hm~2(C1)生物炭处理可有效提高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40 t/hm~2(C2)生物炭处理可更有效提高真菌数量。从不同生育时期来看,苗期微生物数量最少,在蕾期和花铃期是微生物数量繁殖的高峰期,吐絮期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6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栽培的比较试验结果及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以16个不同类型的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进行再生稻比较试验,主要从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抗性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两优223、泸优9803、两优6326、深优9521、准两优608、德香4103、两优8901、丰两优香1号共8个品种适合作为再生稻种植。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品种 再生稻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飞粉干燥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以干燥剂最大吸湿量为标准,优化魔芋飞粉、丙烯酸、水反应物、氢氧化钠的比例,并研究最佳配比制备的干燥剂与5种常用吸湿剂的复合效果,研究魔芋飞粉辐照接枝改性干燥剂的制备条件、干燥剂的吸湿性能及结构。结果表明,氢氧化钠与丙烯酸的最佳中和比例为120%,即32.10%Na OH体积30 mL。吸湿时间192 h内,在29%和97%相对湿度环境下、再生前干燥剂吸湿量分别达0.132、1.188 g/g,再生后的吸湿量分别为0.095 73、0.990 8 g/g。在29%和97%相对湿度环境下,平均吸湿速度分别为0.000 687 5、0.006 186 g/(g·h),在168 h后达到最大吸湿量。该干燥剂性能效果优于5种常用吸湿剂,与5种常用吸湿剂复合后均没有增加吸湿能力。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冻干干燥剂呈现网孔的微观结构,复合后网孔拉长变扁。用魔芋飞粉制备的干燥剂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和再生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主栽春冬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分析了重庆市春、冬马铃薯主产区52个马铃薯样品中的还原糖、淀粉、干物质和蛋白质含量指标及加工适宜性。结果表明,春马铃薯的平均还原糖含量为0.10%~0.23%,淀粉含量为11.41%~13.11%,干物质含量为16.04%~19.61%,蛋白质含量为1.53%~2.20%;冬马铃薯的平均还原糖含量为0.55%~0.95%,淀粉含量为8.16%~13.55%,干物质含量为17.60%~21.32%,蛋白质含量为1.94%~2.30%。仅少部分品种可作为薯片加工品种,全粉和淀粉加工等级品欠缺。未来应加快马铃薯专用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开展特色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和产品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后直播棉ZD2040在江汉平原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棉花科学 》 2017
摘要:为探索ZD2040在江汉平原植棉区的高产栽培技术,以ZD2040为试验材料,设置种植密度和肥量两个因素共计6个处理的田间试验,阐明不同处理对ZD2040的籽棉产量、株高、铃数、和果枝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施肥量条件下,ZD2040获得最高产量与铃数的密度分别为60000株/hm~2与52500株/hm~2。在本试验条件下,ZD2040高产栽培的适合密度为52500株/hm~2、氮肥180 kg/hm~2、磷肥90 kg/hm~2、钾肥150 kg/hm~2。
关键词: 江汉平原植棉区 棉花 种植密度 施肥量 ZD204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鸵鸟BAFF蛋白的表达及其对B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非洲鸵鸟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蛋白对B淋巴细胞的作用,本研究根据前期克隆获得的非洲鸵鸟BAF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阳性重组表达质粒p ET-Os BAFF。将获得的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western blot验证并利用MTT法检测其对于法氏囊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显示非洲鸵鸟BAFF重组融合蛋白纯度高,非洲鸵鸟法氏囊B淋巴细胞生长情况与重组蛋白BAFF的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其具有促进法氏囊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本研究为探讨非洲鸵鸟BAFF作为B淋巴细胞生长促进剂和免疫增强剂等潜在用途提供了实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