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李抗寒晚熟新品种秋甜李的选育

中国果树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秋甜李是我们1982年以黄水李作母本、小核李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李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82.5 g,最大单果重102.0 g,果实深红色,果顶圆突,果粉中厚;离核,果皮中厚,果肉淡黄色,肉质细,纤维少,汁液中多,风味酸甜,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0%,可滴定酸含量0.97%,维生素C含量96.20 mg/kg;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果实9月上旬成熟,是晚熟品种。2011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品种 选育 秋甜李 抗寒 晚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65cm、97.5cm和130cm的垄宽结合覆膜、育苗移栽以及覆膜+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设计,通过各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对比研究,寻求寒地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覆膜和育苗移栽均可延长玉米生长期,发挥晚熟品种增产潜力;育苗移栽130cm大垄通透种植比对照增产51.5%,且利于机械化种植,是寒地玉米高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关键词: 寒地 玉米 栽培模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能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从31份采集的朽木和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55株菌;将纯化获得的菌株接入到含愈创木酚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初筛,观察其颜色变化,根据菌落圈和变色圈直径的比值,筛选出9株可降解木质素的菌株;将这9株菌接入产酶培养基中进行液体静止培养并测定木质素酶活力,最终获得2株高产木质素酶的真菌菌株14-7和15-1.将这2株真菌培养7 d后,所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的活力分别为0.087、0.060、0.144和0.070、0.059、0.000U·mL-1.

关键词: 木质素 木质素酶 木质素降解菌 分离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荚鼓粒期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种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大豆品种形态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合丰25、黑农44、晋豆21)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于大豆始荚期至鼓粒期进行中度和严重土壤水分胁迫试验,对形态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抗旱性依次是晋豆21>黑农44>合丰25。干旱胁迫下,一级抗旱类型的晋豆21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同一水分供给条件下,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POD活性均高于较耐旱的黑农44和合丰25;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低于其它两个品种,且在严重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其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晋豆2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说明这些形态性状和生理指标可作为大豆抗旱性鉴定指标加以综合利用。

关键词: 大豆 抗旱性 土壤水分胁迫 产量 形态和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空微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太空微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植物向地性和植物质体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对于太空微重力应用于植物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太空 微重力 植物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栽培技术为切入点,用大豆半矮秆品种绥农22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0~10 cm的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平播密植+化控+深松栽培技术分别较对照("垄三"栽培)增加10.57%、3.17%、4.41%和2.62%;分枝期0~50 cm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垄三"+化学调控、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栽培分别较对照增加8.13%、3.06%、4.73%和1.48%。大豆行间覆膜+垄沟深松与大垄密植+垄沟深松的耗水量少、土壤容重低,水分利用率高,并分别较对照极显著增产20.83%和11.96%。因此以上2项技术对大豆抗旱节水及增产效果明显,可以在黑龙江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豆 栽培技术组合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0年广州冬种马铃薯引种试验初报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粤引85-38为对照种,对引进的12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产量、品质、商品性等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E03-79-1、S03-1452、S02-3254的产量位居1、2、4位,分别比对照种增产54.9%、21.7%、13.0%,且与对照种差异显著,早晚疫病及其他病害的发病率较低,是非常适宜广州地区冬种的品种。建议今后这3个品种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以确定其地域适应性。

关键词: 马铃薯 引种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推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利用课题组在黑龙江省分离鉴定的8个大豆疫霉根腐病生理小种(race1、race3、race4、race5、race9、race13、race44、race54)对黑龙江省曾经大面积推广种植的4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对8个生理小种分别有45.5%、29.5%、40.9%、43.2%、36.8%、45.5%、31.8%、72.7%表现抗性或中间类型,共产生37种反应型;通过基因推导,合丰-44,绥农-12可能含有Rps1c基因或Rps1a+Rps1c、Rps1c+Rps6、Rps1c+Rps7的基因组合;黑河-32可能含有Rps1a+Rps1d的基因组合,其它品种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表明黑龙江省存在丰富的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性基因 基因推导

胡柚上柑橘衰退病毒的分子检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胡柚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柑桔栽培品种。近年来,一种以叶片黄化为主要症状的新病害在胡柚种植区暴发流行。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研究首次从黄化的胡柚叶片中检测到柑橘衰退病毒。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的CTV CS-7分离物与P09.18、NZRB-TH30等分离物具有较近的进化关系,而与T30等强毒株系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表明CS-7可能代表一个新的可引起胡柚植株黄化症状的株系。

关键词: 胡柚 黄斑病 柑橘衰退病毒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恶性杂草鸭跖草(Commelina commumis L.)叶片表皮特征及解剖结构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跖草(Commelina commumis L.)是黑龙江省大豆田危害最严重的恶性杂草之一,并且对一些除草剂的耐药性较强。利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黑龙江省大豆田恶性杂草鸭跖草叶片表皮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其耐药性强的细胞显微结构基础。结果表明,鸭跖草叶片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细胞均略呈方形或长方形。鸭跖草叶片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叶片上表皮气孔密度显著地小于下表皮气孔密度。鸭跖草叶片解剖结构结果显示叶片由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下表皮四部分组成。叶片上下表皮均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栅栏组织是由一层长柱形薄壁细胞组成,海绵组织是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的。

关键词: 鸭跖草 叶片表皮特征 叶片解剖结构 石蜡切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