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鲍姆木层孔菌(桑黄)脂溶性提取物对PC12神经元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
《菌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鲍姆木层孔菌(桑黄)Phellinus baumii脂溶性提取物对叠氮钠诱导PC12神经元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用叠氮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并用该菌脂溶性提取物对其进行保护,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法、细胞核染色法和β-半乳糖苷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和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变化,筛选出具有延缓细胞衰老的有效部位和有效作用浓度。通过细胞活力检测发现正丁醇萃取的活性部位可以有效保护叠氮钠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其有效工作浓度为200mg/L。流式细胞仪和细胞核染色测定结果均表明200mg/L正丁醇萃取相可以有效抑制叠氮钠引起的PC12细胞早晚期凋亡。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实验结果提示在细胞中添加200mg/L正丁醇萃取物可以有效延缓叠氮钠诱导的神经元细胞衰老。研究结果表明鲍姆木层孔菌正丁醇萃取物可以有效延缓叠氮钠引起PC12细胞衰老。


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巴西菇多糖提纯中的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巴西菇多糖提纯工艺影响的过程中,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原液稀释倍数、澄清剂用量、澄清剂絮凝温度对多糖损失率和蛋白脱除率的影响,进一步以多糖纯度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后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原液稀释倍数7.20,澄清剂用量7.44%,澄清剂絮凝温度57.23℃,此时,巴西菇多糖纯度为62.78%。
关键词: 巴西菇 多糖 II型ZTC1+1天然澄清剂 脱蛋白 提纯


高温对番茄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热性不同的5个番茄品种(2583、申粉8号、浦红909、申粉998和粉2号)为材料,在33℃高温条件下(28℃为对照),通过对不同耐性品种的比较分析,研究了高温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发芽10d早期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高温条件下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降低,且耐热性越弱,其抑制程度越明显;高温对早期幼苗的根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苗高影响不明显;同时,高温导致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显著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升高,但耐性较弱品种的POD和CAT活性升高幅度较小,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较弱。由此可见,高温条件下植株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清除活性氧,降低膜质过氧化伤害,缓解高温对番茄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对新型生态浮床的响应
《环境科学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围隔水泥池模拟试验,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对新型组合型生态浮床系统净化水质的响应.每隔2周对水体中各水质指标、浮游植物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①3种不同覆盖率(以浮床面积计)处理下,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氮、磷的去除率表现为39%覆盖率>26%覆盖率>13%覆盖率.②3种覆盖率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26%和13%覆盖率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抑制效果比39%覆盖率好;同时,26%覆盖率比39%覆盖率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要高,群落结构更复杂,随后是13%覆盖率处理.③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与浮游甲壳动物表现出明显的相反时间趋势.尽管26%覆盖率对氮、磷的去除量不是最大,但却更利于形成较为稳定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发展;浮游植物生物量与营养盐的显著相关性及与浮游甲壳动物的相反时间趋势显示,生态浮床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改善可能是通过营养盐的上行效应与浮游甲壳动物的下行效应等因素得以实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NSP4细胞核定位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PRRSV非结构蛋白4(NSP4)功能,体外构建了pEGFP-N1-nsp4真核表达载体,转染Marc-145细胞,利用NSP4-GFP融合蛋白携带的绿色荧光标记,研究NSP4蛋白在Marc-145细胞中的定位,并根据蛋白疏水性设计构建含有nsp4基因N端不同长度的重组pEGFP-N1表达载体,转染细胞以进一步了解NSP4蛋白是否存在核定位信号序列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部分在胞浆内。PRRSV NSP4蛋白铰链区(hinge region,HR)145~168氨基酸是决定蛋白核内定位的功能区,该片段缺失影响NSP4蛋白进入细胞核。结论:体外转染细胞内表达的NSP4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HR区是其核定位信号,NSP4蛋白通过HR区信号作用主动进入细胞核内。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非结构蛋白4(NSP4) 核定位


上海地区杜鹃花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种主要的西鹃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具有成熟花蕾的盆花进行催花,昼间(10~12h)温度控制在23~27℃,夜晚(12~14h)温度控制在13~16℃,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30~40d后即可开花。不同品种的自然花期不同,其需要的催花时间也不同。自然花期早的品种,催花所用时间较短,自然花期晚的品种,催花所用时间也相对较长。开花后的低温条件有利于延长花期。


西瓜根际细菌JK-3的鉴定及其拮抗性的初步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JK-3菌株是从西瓜根际筛选得到的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大小为3.0~4.2μm×0.7~1.0μm,菌落呈淡黄色、圆形、隆起、无褶皱、边缘整齐。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该菌周生鞭毛,卵圆形芽孢,孢囊膨大。培养4d后菌落表面有较多粘性物质生成。通过16S rDNA测序、常规生理生化方法以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碳源测定等3种方法鉴定出该根际细菌为多粘类芽孢杆菌。平板对峙培养和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并能产生抗生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