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上海市秋季蔬菜硝酸盐含量及风险摄入评估
《环境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上海市秋季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及居民硝酸盐摄入情况做分析和评估,于2009年9~11月从上海市松江、奉贤、金山和浦东4个区的采集了大棚和露地的25个品种439个蔬菜样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的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所有蔬菜样品中,污染程度严重的占41.46%,中、重度污染的占30.53%,轻度的占28.02%.不同种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菜类、根茎类、瓜类、豆类、茄果类,同类蔬菜不同品种的硝酸盐含量差别也较大.浦东新区叶类、根茎类蔬菜硝酸盐含量大棚明显高于露地,奉贤区和松江区蔬菜硝酸盐含量均值都为露地高于大棚.上海市居民每日通过蔬菜摄入的硝酸盐为445.22 mg,比WHO/FAO的ADI值高出38.42%,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加强蔬菜施肥的监督管理.


上海地区杂草稻发生分布与危害现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续两年对上海9个区县稻田杂草稻发生分布与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稻田杂草稻发生频率由2009年的22.29%上升至2010年的24.07%,乡镇分布率由2009年的75.89%上升到2010年的83.79%。上海地区杂草稻发生面积中的90.0%以上属于零星发生且不造成危害的1级,3级中度以上危害的发生面积仅占3.0%左右,5级严重危害的田块经过防治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上海地区直播稻田和机插秧稻田杂草稻发生与分布趋势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电子束辐照对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发活性及致病力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灰葡萄孢病菌(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为研究对象,采用0.5、1.0、2.0和3.0kGy剂量电子束辐照灰葡萄孢分生孢子,分别测定5℃和25℃培养条件下辐照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的萌发活性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和5℃培养条件下,2.0kGy处理分生孢子完全萌发时间比对照分别延迟了5和9d;24h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降低了46.57%和33.68%;芽管长度抑制率分别为25.12%和74.29%;分生孢子对草莓的致病力显著降低,25℃培养2d时,经2.0kGy辐照处理后的分生孢子病情指数为4.17;5℃培养15d时,病情指数仅为15.28,显著低于对照。电子束处理可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及芽管伸长,延迟其萌发时间,降低其致病力,且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


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基因在长石莼细胞中的表达
《生物技术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研究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基因在长石莼(缘管浒苔)细胞中的表达。应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抗除草剂bar基因、CMV 35S启动子和SV40双启动子构建了质粒载体PSV-bar-ZsGeen,采用改进的PEG法将质粒载体PSV-bar-Zs-Geen导入到缘管浒苔原生质体中,经过细胞培养发育再生藻株,通过除草剂筛选出阳性藻株,且转化率达38.58%,进一步PCR分子检测和显微荧光检测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为今后转基因浒苔研究奠定基础。


土壤含盐量对青菜种子萌芽及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等体积不同浓度的霍格兰营养液均匀地混合到等质量的风干土壤中,模拟出12种不同盐分含量的栽培环境,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对青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的盐分含量>3 g/kg时,青菜种子的发芽指数随土壤中盐分含量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青菜种子的发芽指数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青菜幼苗的平均生物量、株高和根长也随盐分含量升高而降低;当土壤中的盐分含量>6 g/kg时,青菜种子的发芽率开始下降,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较严重的危害,出现缺苗;当盐分含量>10 g/kg时,青菜种子基本不发芽,不能立苗。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富营养河水脱氮效果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施大棚内容积为1.5 m3的人工模拟池试验,研究了框式与传统旱伞草浮床对富营养河水氮素转化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传统浮床是以聚乙烯泡沫板为载体,栽植陆生植物来削减水体氮磷和有机物质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框式浮床是以塑料镂空支架为载体,除种植陆生植物外还添加填料等组件的新型浮床.结果表明:①2种浮床对水体中TN,NH4+-N和NO3--N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其中框式浮床和传统浮床的NH4+-N去除率分别高达91%和86%,TN去除率也分别达到74%和64%,NO3--N去除率分别为49%和31%.②2种浮床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水体中微生物和氮循环细菌总数和种群数量,尤其是框式浮床不同时期均比空白对照高出2~3个数量级.③氮循环细菌的数量跟水体氮素去除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水体ρ(NH4+-N)和氨化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ρ(NH4+-N)和硝化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ρ(NO3--N),ρ(TN)和反硝化菌数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④框式浮床的独特结构使之比传统浮床的去氮能力更强.其中,填料系统吸附贡献率为8%,植物吸收的去氮贡献为16.5%,微生物系统脱氮则为75.5%;而传统浮床植物系统吸收贡献率为31.8%,微生物系统脱氮贡献率为68.2%.说明浮床系统中植物吸收只是系统去氮的一种途径,微生物脱氮在2种浮床脱氮途径中占主导作用.
关键词: 框式浮床(FCEFB) 传统浮床(TFB) 旱伞草 富营养河水 氮循环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