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样品对细胞的敏感性
《浙江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发病猪场采集组织和血清样品并按病料分成2组,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样品中高致病性PRRSV发生变异的Nsp2部分基因,初步筛选出PRRSV阳性样品后分别通过Marc-145和PAM细胞分离培养。结果表明:从45份阳性病料中成功分离到29份高致病性PRRSV,其中从血清样品中成功分离的约占总数72.5%,从组织样品中成功分离的约占总数27.5%;通过Marc-145细胞分离获得的病毒有19份,通过PAM细胞分离获得的有24份,其中有14份是Marc-145和PAM共同分离得到。试验获得的血清是高致病PRRSV分离的理想样品,该病毒对Marc-145和PAM细胞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


鲜食糯玉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分析及其与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玉米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6个不同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RVA谱特征值以及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淀粉品质性状及品尝品质性状,分析不同糯玉米品种的RVA谱特征值间及其与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间的峰值黏度与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谷值黏度、崩解值与终值黏度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均未达到显著相关;糯性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呈显著负相关;果皮厚薄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茄子子叶下胚轴离体再生体系建立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3份茄子材料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其在MS附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的培养基上的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茄子子叶和下胚轴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分化形成不定芽,但不定芽诱导率存在明显差别,诱导3份材料下胚轴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6-BA 2.0mg/L+NAA 0.1mg/L,子叶因品种不同有较大差异,紫色长棒茄芽分化最佳生长调节物质组合是6-BA 1.0mg/L+NAA 0.5mg/L;紫红线茄是6-BA2.0mg/L+NAA 0.1mg/L;紫黑短棒茄是6-BA 3.0mg/L+NAA 0.5mg/L。


水稻花药水分胁迫培养反应与植株水平抗旱性间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对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苗期生长量、成熟期单株产量,以及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沪旱2B’和‘沪旱3号’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苗期生长量和单株籽粒产量的受抑程度低于‘日本晴’和‘大华香粳’;苗期叶中的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受抑程度也是‘沪旱2B’和‘沪旱3号’低于‘日本晴’和‘大华香粳’。表明供试材料离体花药对水分胁迫的培养反应与植株水平的抗旱性存在相关性。


超临界CO_2萃取灵芝子实体三萜工艺优化及其与醇提法比较研究
《食用菌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超临界CO2(SFE-CO2)技术萃取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的三萜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为:子实体粒度10目、夹带剂95%乙醇、压力35Mpa、温度40℃、时间2.5h、CO2流量35g/min、夹带剂体积:子实体重6∶1(mL/g),萃取物的得率为2.42%,总三萜的得率为0.98%,萃取物中三萜的含量为40.5%。与传统的醇提法相比,SFE-CO2法中粗提物和总三萜的萃取率略低,但粗提物中三萜的含量较高,且HPLC研究表明,SFE-CO2的粗提物中三萜的种类较多。


高温对不同番茄品种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热性不同的5个番茄品种(‘2583'、‘申粉8号'、‘浦红909'、‘申粉998'和‘粉2号')为试验材料,以昼温25℃/夜温18℃为对照条件,在昼温38℃/夜温28℃高温条件下研究番茄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条件下5个品种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所升高;同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大量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幅度较大的‘粉2号'、‘2583'和‘申粉998',其体内O_2~-·和MDA含量均较低。由此可见,不同植物通过渗透调节和酶活性的增加来缓解高温伤害,提高自身的抗逆能力,在不同番茄品种间有明显差异。


苦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新鲜苦参种子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确定菌株名称;并通过测定该菌株对常见植物致病菌的作用,确定其抑菌特性。结果表明:1株内生真菌从新鲜苦参种子中分离纯化出来,其菌落呈浅黄色,短绒毛状,有少量放射状沟纹;营养菌丝为树根状,有隔,分生孢子梗较长;分生孢子梗顶端短棒状,孢子椭圆;16S rDNA分子鉴定后,确认其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 Thom),命名该菌株为BS001。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致病真菌和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产气肠细菌和黄瓜枯萎病菌抑制效果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