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杀虫灯诱杀昆虫的有效距离及生态学参数
《应用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标记释放回收技术,探讨了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的有效距离及不同安装高度的诱杀效果。诱杀结果表明,标记释放虫源离灯越远,其灯下回收率越低;灯高0.8m的灯下回收率显著高于灯高1.3m。提出了用"可控距离CID"、"诱杀中距离MTD50"、"诱杀黄金距离GTD61.8"3个生态学参数量化与规范杀虫灯对昆虫的诱杀距离。拟合结果表明,高0.8m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可控距离分别为115.1m、110.9m,诱杀中距离分别为71.8m、67.4m,诱杀黄金距离分别为61.5m、57.1m,可控面积分别是4.2hm2、3.9hm2;高1.3m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可控距离分别为108.1m、107.8m,诱杀中距离分别为66.6m、64.7m,诱杀黄金距离分别为56.7m、54.5m,可控面积分别是3.7hm2、3.6hm2。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子代的弱化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9.44×108 OB/mL和9.44×107 OB/mL病毒液分别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和成虫,观察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对宿主子1、2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4~6龄初幼虫饲毒后,F1代、F2代化蛹率分别下降了12.73%~18.59%、5.88%~10.21%,羽化率分别下降了11.31%~15.41%、5.70%~8.46%;成虫饲毒后,F1代、F2代化蛹率分别下降了14.00%~34.63%、8.33%~9.84%,羽化率分别下降了10.77%~19.61%、11.36%~12.00%;4~5龄幼虫饲毒和成虫饲毒后,F1代、F2代的蛹质量明显降低,产卵量显著下降,产卵期和雌雄成虫寿命明显缩短,但F1代、F2代幼虫历期、蛹期和产卵前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还表明,随着宿主子代数的增加,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子代的弱化作用越来越不明显。


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变化及其对黄萎菌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番茄为砧木嫁接茄子,经过GC-MS检测,研究了黄萎菌胁迫前后嫁接对茄子植株根系次生代谢的影响。通过比较黄萎菌胁迫前后茄子根系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探讨了嫁接在胁迫前后对植株根系次生代谢的调节作用,并对嫁接茄根系分泌物中丁二酸二甲酯对茄子黄萎菌及茄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萎菌胁迫前,嫁接影响了根系的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泌,表现为物质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各类物质相对含量改变。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9大类、66种物质,比自根茄处理多出4大类、33种物质。黄萎菌胁迫时,嫁接茄子田间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性;进一步对根系分泌物进行检测发现,嫁接茄根系分泌物中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与自根茄处理相比均有显著差别;嫁接茄根系分泌物中烃和酚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3.25%和0.07%,苯类、茚类和脂肪酸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降幅分别为2.62%、0.26%和0.07%。新出现了胺类物质,芴类物质。黄萎菌胁迫前后茄子根系次生代谢物质成分同样发生了变化。与接菌前嫁接茄子植株根系分泌物相比,接菌后嫁接处理的苯类、茚类、酚醇类和胺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22.07%、1.72%、1.21%和0.34%;烃类和脂肪酸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了1.28%和21.75%;酮类、咔唑类和芴类物质消失。新增物质中以丁二酸二甲酯的相对含量最高,达14.38%。随后的生物检测结果显示,丁二酸二甲酯能够提高茄子田间抗病性,对黄萎菌菌丝生长起化感抑制作用,并促进了茄子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随着处理浓度升高作用效果增强,并在1 mmol/L处理时达到最佳作用效果。
关键词: 茄子 嫁接 次生代谢 根系分泌物 黄萎病菌 丁二酸二甲酯 化感作用


菜用大豆耐低温弱光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套有效、可靠的菜用大豆耐低温弱光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选择12个熟性不同的春播型菜用大豆品种材料,通过对其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种子发芽快慢、幼苗存活率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等的检测分析,鉴定各品种材料对低温弱光逆境胁迫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弱光低温组合60~80μmol/(m2·s)、12℃的逆境胁迫下,12个菜用大豆品种材料的出苗快慢、幼苗存活率及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保护性酶活性与光温组合呈极显著正相关。


中国6个地方鸡种蛋壳质量和超微结构的比较
《中国畜牧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测定和观察比较同一饲养条件下6个地方鸡种同一天所产的各30枚蛋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颜色、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蛋壳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蛋形指数以茶花鸡、藏鸡和金湖乌凤鸡较合适,基本维持在1.32~1.34;金湖乌凤鸡的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分别为0.33 mm和4752.20 g/cm2;6品种蛋鸡蛋壳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金湖乌凤鸡、边鸡、泰和鸡、北京油鸡、藏鸡和茶花鸡。泰和鸡蛋壳外表面裂隙数分别比金湖乌凤鸡、边鸡、茶花鸡、藏鸡和北京油鸡多4.37%、11.87%、28.75%、43.75%和32.50%;而金湖乌凤鸡蛋壳外表面裂隙宽仅有0.88μm;藏鸡蛋壳栅栏层厚度所占百分比为63.30%;金湖乌凤鸡蛋壳的乳头数和乳头宽分别为10.67个/μm2和36.32μm。蛋壳外表面的裂隙数、乳头层、栅栏层及晶体层厚度百分比和乳头数与蛋壳强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裂隙宽和乳头宽与蛋壳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番茄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侵染对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YLCV侵染番茄后,叶片叶绿素a、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50.2%、24.19%和43.84%,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下降43.28%、27.07%,胞间CO2浓度增加13.04%.与健康叶片相比,叶绿体变形,叶绿体基质片层大部分消解,基粒结构消失,叶绿体外膜和内膜剥离,质壁分离和细胞膜内陷,细胞器消解.研究表明,TYLCV侵染破坏了番茄叶片的叶绿体结构,严重影响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


上海地区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生物气象因子探讨
《气象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农业气象预测提供技术依据,使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2007和2008年上海市10个区(县)移栽稻和直播稻95个样本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率田间考查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在条纹叶枯病病毒满足的情况下,影响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首要因子是品种,品种抗性强弱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622(P<0.01);其次是单季晚稻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293(P<0.01);单季晚稻播栽期早晚对条纹叶枯病的影响是通过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单季晚稻播栽期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播栽期至7叶期间空气平均相对湿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36和0.309(P<0.01)。因此在业务预报工作中,应重点考虑单季晚稻品种及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


嫁接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蔬菜设施栽培中,由于不合理的肥料使用、栽培管理措施不当以及雨水淋洗相对较少等原因,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普遍发生,导致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影响了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嫁接栽培是克服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一条有效途径。笔者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盐胁迫下嫁接植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植物生长发育、离子分布、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作用、抗氧化酶及内源物质等方面,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旨在为开展嫁接植物抗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金针菇杂交新品种‘金针菇G1’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针菇品种‘F3’和‘FM’为亲本,利用担孢子分离技术,采用多孢自交和单核菌丝配对方法进行杂交,通过多年栽培试验,从230个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金针菇新品种‘金针菇G1’。该品种改良了‘F3’颜色浅黄,菌盖伞形,产量较低和‘FM’生育期长,抗性差的不足,推广过程中表现出菇形好,生育期短,产量高,易管理,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