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空心莲子草叶甲的标准化繁殖技术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7 CSCD

摘要:空心莲子草,俗称水花生、喜旱苋、水旱菜、革命草、猪笼草等,为多年生草本水陆两栖植物,起源于南美洲,是全球性的一种严重的恶性杂草,2003年被我国列为首批16种重要入侵物种之一,是一种典型的有害外来入侵物种。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hygrophilaSelman&Vogt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跳甲亚科Halticinae,又名莲草直胸跳甲、曲纹叶甲,1987年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引进中国,并在福建、浙江、湖南、江苏等地进行释放,对空心莲子草的扩散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目前还没有一套标准化繁殖的方法。论文从寄主标准化、饲养条件标准化和过程标准化进...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叶甲 大量繁殖 标准化

抗香蕉枯萎病菌拮抗菌的鉴定及其定殖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逐步提高药物浓度方法,获得了抗利福平400μg/ml、对香蕉枯萎病菌拮抗活性稳定的T2WF和W10标记菌株。初步确定两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细菌。采用灌根接种法,在香蕉苗根际土和香蕉苗体内定殖结果表明,拮抗菌液接种浓度为5×104cfu/ml,两菌株均可从香蕉根际土和香蕉体内分离到,并在香蕉体内定殖和传导。在香蕉根际土、根部、球茎和假茎中,T2WF标记菌的菌量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5、5、11和3d,分别为707、437、273、117cfu/mg;而W10标记菌的菌量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5、3、5和5d,分别为784、260、253、110cfu/mg。两菌株在香蕉根际土和香蕉体内1~15d的消长动态均有一个共同的“由升到降”趋势。从数量和数量变动幅度上看,香蕉根部的菌量明显高于茎部的菌量。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拮抗细菌 鉴定 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姬松茸液体发酵各组分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MTT法依次用热水、冷碱、热碱浸提姬松茸菌丝体,研究得到的3种水溶性多糖及胞外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多糖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可单独或协同Con 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以0.5-0.25μg.mL-1冷碱提取的水溶性多糖,可促进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

关键词: 姬松茸 多糖 脾淋巴细胞 MTT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蓝未成熟种子的组织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又名板蓝、南板蓝根和大青叶。2材料类别未成熟种子(种皮转色前,比采收期大约提早20 d采收)。3培养条件萌发培养基:(1)1/2MS;(2)1/2MS+ 0.5%活性炭;(3)MS;(4)MS+0.5%活性炭;(5) MS+6-BA 1.0 mg·L~(-1)(单位下同):(6)MS+KT 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硼对圆叶决明植株生长、养分含量及固氮能力的影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立田间小区试验,探讨在红壤中施用不同浓度的硼肥对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植株生长、牧草品质和根瘤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5、3.0和4.5kghm-2硼肥(B)处理的植株分枝数、根部重和植株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7%-36.7%、251%-493%和7.2%-34.2%,其中以施B1.5kghm-2的处理较为适宜。施1.5、3.0和4.5kghm-2硼处理的植株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80%-31.38%、10.37%-31.26%和18.4%-37.9%,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8.80%-31.38%、15.6%-65.4%、10.5%-33.7%和1.43%-42.60%,其中也以1.5kghm-2的田间施硼量的效应最佳,适当施用硼肥有利于圆叶决明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累积。施硼量为4.5kghm-2时,植株的硼含量最高;施B3.0kghm-2处理的植株根瘤重、根瘤数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1.5kghm-2B是本试验条件下较佳的硼用量。

关键词: 圆叶决明 植株生长 固氮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导入外源Bt基因与受体作物次生代谢物质的交互关系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转Bt基因作物是目前商品化进程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外源Bt基因的导入为培育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外源基因的导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物自身的基因序列,可能引起作物的代谢过程发生改变。本文对转Bt基因作物中导入的Bt基因所产生的杀虫蛋白与作物自身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及其效应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结果表明基因的改造和重组已经影响到转Bt基因作物的一些代谢过程。

关键词: 转Bt基因作物 次生代谢物质 外源Bt基因 交互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胜红蓟对三氯杀螨醇的富集及其修复潜力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胜红蓟根、茎叶对三氯杀螨醇的富集及对土壤中三氯杀螨醇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量为250mg·kg-1时,在土壤灭菌和未灭菌两处理中,胜红蓟茎叶中三氯杀螨醇含量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在灭菌土壤中含量下降幅度更大,由10d时的4334μg·kg-1下降到30d时的1556μg·kg-1。三氯杀螨醇在胜红蓟根中的含量变化与茎叶中不同,土壤无灭菌处理,根中的三氯杀螨醇含量明显高于灭菌处理,由10d时的5442μg·kg-1增加到30d时的8039μg·kg-1,而在灭菌处理的根中含量变化不大。施药量对胜红蓟茎叶富集三氯杀螨醇影响不大,但其根对三氯杀螨醇的富集量与施药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经灭菌处理后,施药浓度为250、333、500mg·kg-1时,有种植和无种植胜红蓟土壤中三氯杀螨醇的半衰期不同,分别为11.32、12.80、13.08d和21.40、21.37、23.25d;土壤未灭菌条件下,有种植和无种植胜红蓟土壤中三氯杀螨醇的半衰期分别为10.72、11.71、12.07d和16.89、17.33、16.17d。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胜红蓟能够累积三氯杀螨醇,对三氯杀螨醇污染的土壤具有修复潜力,且土壤微生物影响胜红蓟对三氯杀螨醇的富集。

关键词: 三氯杀螨醇 胜红蓟 富集 植物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化螟对转CpTI基因水稻的抗性演变与风险评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转CpTI基因(单基因)的水稻明恢86(MH86CpTI)为对象,以明恢86(MH86)为对照,通过室内汰选等一系列试验,研究二化螟对MH86CpTI的抗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7代汰选的二化螟对MH86CpTI表现出一定的抗性特征,表现在喂食MH86CpTI稻秆的二化螟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由F0的(89.27±5.63)%到F16只有(58.34±9.0)%;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如幼虫体重、体长、蛹期、孵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也逐代减小.表明经汰选后的二化螟对MH86CpTI的适合性逐代增强,进入早期抗性阶段.可预测出二化螟对转基因水稻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二化螟 抗性演变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姬松茸J_3与原菌株J_1子实体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姬松茸J3子实体油与原菌株J1子实体油中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J3与原菌株J1脂肪酸GC指纹图谱极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姬松茸J3子实体油中亚油酸占74.0%、不饱和脂肪酸占74.7%;而生产上用原菌株J1子实体油中亚油酸占71.3%、不饱和脂肪酸占72.1%.表明姬松茸J3与原菌株J1的子实体油具有同样的开发价值.

关键词: 姬松茸 子实体油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培养特性及毒力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试验测定了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15~35℃)下培养过程中生长特性(OD值、pH值、菌丝干重、孢子量、基质消耗)的变化趋势及对线虫的致死率,系统研究温度对淡紫拟青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不仅影响菌体的生长,且影响次生代谢物的毒力。在15~30℃范围内,菌体生长、孢子生成及基质消耗(C、N)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5℃为菌体生长的最合适温度,培养第5d进入快速增长期,第9d菌丝干重达到1.08g,第10d菌液孢子量达到401.2万个/mL;30℃时总体毒力最高,第7d培养液对茎线虫的致死率达到64.60%,其次是25℃和20℃,最高致死率分别达到56.17%和37.21%;15℃最高致死率仅为24.71%。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上升有利于毒力产物生成。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温度 菌丝干重 孢子量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