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杀虫剂对柑橘潜叶蛾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利用以作用因子组建的生命表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果园8种常用杀虫剂对柑橘潜叶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97%石蜡油EC、3%莫比朗EC、10%吡虫啉WP、20%好年冬EC、2.5%功夫EC和18%杀虫双AS均能较好地防治柑橘潜叶蛾。其中以97%石蜡油EC防治效果最佳,种群趋势指数为0.0055,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0.0010;其次为3%莫比朗EC、10%吡虫啉WP、20%好年冬EC、2.5%功夫EC、18%杀虫双AS,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0.0136、0.0137、0.0548、0.1460、0.4332,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依次为0.0025、0.0026、0.0103、0.0273、0.0811;5%抑太保EC和48%乐斯本EC控制作用效果较差,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2995和2.9130,干扰作用指数分别为0.4305和0.5454,反而助长柑橘潜叶蛾自然种群的次代增长,生产上不提倡使用这类杀虫剂防治柑橘潜叶蛾。


不同含水量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5种不同含水量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5%的含水量的培养料栽培虎奶菇菌核的蛋白质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分别为21·82,18·6,79·03和74·44,均居5种含水量处理的第1位;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别为10·0和19·8,均居第2位.这些结果说明以65%的含水量栽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


创伤弧菌ISCOM疫苗的免疫学效应研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弧菌ISCOM疫苗的免疫学效应。方法制备创伤弧菌ISCOM疫苗,通过注射、浸泡与灌胃接种鳗鲡进行安检试验,显示创伤弧菌ISCOM疫苗安全、可靠;注射途径室内免疫欧洲鳗,通过菌体凝集方法和ELISA方法测定血清免疫应答规律,表明两者趋势基本一致,免疫组的血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试验表明相对免疫保护率达100%;田间试验口服免疫日本鳗后的攻毒试验证明相对免疫保护率近80%。结果创伤弧菌ISCOM疫苗安全,且免疫鳗鲡能产生强大的免疫保护力。结论创伤弧菌ISCOM疫苗有效且实用。


草鱼、鳊对南方几种牧草的适口性评价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 2006 CSCD
摘要:研究了草鱼、鳊对南方山区主要高产优质牧草的最大摄食率及适口性,试验表明:冷季牧草品种中,草鱼对营养期黑麦草、鸡脚草的摄食率分别是74.03%、70.09%,显著高于紫花苜蓿,说明营养期黑麦草、鸡脚草的适口性明显好于紫花苜蓿。草鱼对暖季牧草甘薯叶、杂交狼尾草的摄食率最高,分别是61.98%、56.15%,与狗尾草33.76%差异显著,其他多数品种介于这二者之间。鳊对百喜草、杂交狼尾草和印度豇豆的摄食率最高,分别是61.13%、59.97%、61.6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试验期间草鱼、鳊都拒食串叶松香草。木质素、单宁物质等抗营养物质是影响草食性鱼类适口性的重要因素。鳊的适口性与草鱼有所区别,对于细茎或藤蔓较有韧性的牧草的摄食能力不如草鱼。


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构建茶树回交1代部分遗传图谱
《茶叶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ISSR引物14条、RAPD引物20条,对福鼎大白茶及其回交1代94个单株进行ISSR和RAPD检测,共得到分离标记174个,其中符合孟德尔1:1分离比例的标记为90个,占标记总数的51.7%,其中ISSR标记63个,RAPD标记27个;符合3:1和1:3分离比例的标记36个,占标记总数的20.7%。利用Mapmaker 3.0软件将符合1:1、3:1和1:3分离比例的126个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其中62个分子标记被归纳到7个连锁群,另外64个标记由于与该7个连锁群的距离过大而未被包含在内。在被包含在7个遗传连锁群内的62个分子标记中,有46个RAPD标记和16个ISSR标记。该遗传连锁图的总图距为1180.9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0.1 cM。其中连锁群LG4覆盖的遗传距离最大,为309.3 cM;LG6包含的标记数最多,共18个标记,平均距离15.7 cM。


南方红壤山区鱼用优质牧草利用技术研究
《草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通过牧草生产性能试验表明,在南方红壤山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品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cv.23A×N51年鲜草产量达160 294.2 kg/hm2、豆科牧草品种印度豇豆Vignasinensis年鲜草产量达92 093.8 kg/hm2,二者的供草期长、刈割性能好,可以作为山区鱼用牧草当家品种。结合牧草的营养价值和草鱼可利用的产量来看,杂交狼尾草鱼用最佳刈割期为28 d。经过60 d喂养试验,全配合饲料组每尾净增重0.58 kg,添加杂交狼尾草组每尾净增重0.94 kg,比全配合饲料组增重62.1%;添加印度豇豆组每尾净增重0.90 kg,比全配合饲料组增重55.2%。


壳聚糖澄清杨梅果酒的影响因素与效果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分析了果酒的pH值、含糖量及壳聚糖用量和澄清温度对杨梅果酒澄清度的影响,建立澄清度与pH值、壳聚糖用量、含糖量试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确定了杨梅干酒、甜酒酒体稳定时的澄清度和壳聚糖下胶量,并分析了果酒主要理化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果酒的pH值、含糖量和壳聚糖用量对杨梅果酒澄清度的影响显著,温度的影响不显著;与以皂土澄清相比,以壳聚糖澄清杨梅果酒,澄清速度快,酒体稳定,对果酒的主要理化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较小;杨梅干酒和甜酒酒体稳定时的澄清度分别为91.4%和85.0%,适宜下胶量分别为50 m g/L和70 m g/L。


低温胁迫对豆科牧草圆叶决明苗期植株C、N代谢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选择豆科牧草圆叶决明进行5,10和15℃的低温胁迫,以25℃为对照(CK),在5℃下进行24,48,72,96和120 h的胁迫,来探讨低温胁迫下圆叶决明苗期植株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15,10和5℃胁迫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3.21%,224.02%和257.94%,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6.51%,128.11%和324.43%,水解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对照下降10.75%,39.57%和43.60%,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37%,4.92%和8.11%。5℃处理24,48,72,96和120 h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39.07%,243.64%,248.05%,252.70%和257.94%,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73%,3.37%,6.07%,6.99%和8.11%。在低温胁迫下可诱导圆叶决明植株体内启动抗寒机制,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提高可以增加细胞液的浓度,对原生质具有保护作用;而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强的吸水性,其含量的增加可以加强细胞的持水力,以减少原生质内结冰而伤害致死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圆叶决明植株的抗寒性。


红萍发酵过程中一些营养及理化特性的变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萍干萍、米糠等按C∶N比为25~30进行堆肥发酵,利用微生物分解红萍制作红萍有机肥。红萍发酵过程中温度迅速上升直至最高温度,然后开始下降;此时进行适时翻堆,当翻堆后温度又开始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再次进行翻堆,温度又重复如此变化,但每次变化程度都有所不同,呈现不断加剧现象。pH值则呈不断上升趋势。不同营养成分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全N、P、K和速效P、K呈下降然后再上升趋势,速效N呈上升趋势,其含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由此可见采用此方法可以制成优质的红萍有机肥。


福建野生紫芝资源的开发利用Ⅰ.硬孔灵芝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驯化成功一种福建野生紫芝,并获得—个适于推广栽培的菌株紫芝S2(黑).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紫芝S2(黑)显微结构,其担孢子形态结构与紫芝相似,大小为6.84-7.37μm×10.26-11.05μm;在其子实层发现一种带小梗(长约1μm)的球形小孢子(直径约2μm),表面有刺毛状纹饰.经鉴定确认紫芝S2(黑)为灵芝亚属紫芝组的硬孔灵芝(Ganoserma duropo-raLloyd),标本号为HAMS 95275.采用阔叶树边材栽培紫芝S2(黑)菌株,当年栽培产量可达22.03?24.10 kg.m-3,平均可达23.15 kg.m-3;2004-2005年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成功,累计栽培2777.29 m3,收获干芝总量达64.3 t.采用超声波循环提取、真空浓缩、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将其子实体加工成浸膏粉,产品检测结果表明,产品中水分、粗蛋白、多糖及灰分含量分别为4.4%、19.1%、36.2%和7.16%,其重金属元素Pb(<0.5μg.g-1)、As(0.68μg.g-1)、Hg(0.011μg.g-1)、Cd(0.44μg.g-1)的含量较低,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WM2-2001)限量要求.采用超声波循环提取技术从子实体提取分离得到总多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其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和葡萄糖,摩尔比为0.39∶4.48∶1,以甘露糖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