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ita是一个对稻瘟病生理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的基因,通过对Pita抗病等位基因与感病等位基因编码区进行PCR扩增、测序与序列比对,在编码区的+2 001 bp即内含子中鉴定到一处特异性编码序列(抗、感病等位基因分别为GCC和CTAT),针对该目标位点,本研究利用两对交叉引物PCR(PCR with confronting two-pair primers,PCR-CTPP)方法开发出一套鉴定该目标位点的共显性标记用于鉴定Pita等位基因类型,结果表明该标记特异性强、稳定、结果准确、耗时少、成本低廉,可广泛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或水稻资源中对Pita基因型鉴定、筛选的应用。

关键词: 抗稻瘟病 %Pita 两对交叉引物PCR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还田下非稻季持续淹水对稻季CH_4和CO_2排放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

摘要:稻草还田和非稻季持续淹水是我国最重要的稻田管理方式之一,此种管理方式下稻田碳排放并不清楚。本研究以江汉平原中稻-冬闲制度为对象,探讨稻草还田耦合非稻季持续淹水对稻季碳排放的影响,为准确评估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在稻草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下,非稻季自然排水比持续淹水显著降低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稻季第一次排水晒田之前CH_4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0%以上;非稻季持续淹水使稻季CO_2累积排放量比自然排水稍有降低,CO_2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一次排水晒田之后,占总排放量的60%左右。非稻季淹水降低稻季土壤NO_3~--N、NH_4~+-N和DOC浓度以及10 cm土层土壤Eh值,但使乙酸浓度升高,这可能是稻草还田耦合非稻季淹水导致CH_4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稻草还田 持续淹水 甲烷 二氧化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农抗诺沃霉素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以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戊唑醇不同剂型产品为对照,研究了新的农用抗生素抗诺沃霉素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诺沃霉素WP 1 500~3 000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81.6%~85.8%,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达到39.0%~41.4%,与对照相比增产10.5%~11.8%。

关键词: 诺沃霉素 水稻纹枯病 水稻稻曲病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型社会”先行试验区湖北碳源、碳汇时序特征分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摘要:利用"两型社会"先行试验区——湖北1995~2014年统计资料,从能源消耗情况、主要工业品生产、土地使用及废弃物、废水处理四个方面,探讨了湖北碳源与碳汇变化过程,明晰了湖北碳源与碳汇的时序变化及其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碳源与碳汇的驱动因素,获得结论:(1)1995~2014年湖北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66%,年均增速为8.7%;(2)湖北碳源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耗部门,占比为66.11%,且能源消耗年均增速达到了9.47%,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关键驱动因素;(3)湖北整体处于碳汇盈余的阶段,净碳汇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碳汇主要来源是林地碳汇,其驱动因素是林地碳汇项目。进而获得启示:在碳源上,湖北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不动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强技术研发,在提升石化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逐步推行新能源;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严格控制碳排放。在碳汇上,要稳步改善植被种植结构,提升湖北林地固碳能力;改善土地利用方式,重视城市绿地扩张,并加强农村湿地、种植地和造林地协调发展。

关键词: 碳源 碳汇 低碳经济 绿色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对Bt作物的抗性演化与治理技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摘要:对当前昆虫对Bt作物抗性发展的现状及害虫对Bt作物抗性治理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也对我国红铃虫的抗性发展预期及治理技术进展了讨论,这为我国的转基因棉花的安全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Bt作物 昆虫 抗性 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晶瑶’草莓高效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以草莓‘晶瑶’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叶片诱导愈伤、愈伤分化出芽的影响,建立‘晶瑶’草莓叶片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晶瑶’叶片在MS+2,4-D 0.05 mg/L+TDZ 2.0 mg/L的诱导培养基上不定芽再生率达到79.18%。在‘晶瑶’草莓遗传转化试验中,叶盘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最适筛选浓度为30 mg/L,羧苄青霉素的最适抑菌浓度为400~500 mg/L,150μmol/L乙酰丁香酮的加入可提高GUS的瞬时表达率;10 min是最适合农杆菌侵染‘晶瑶’叶片的时间;共培养48 h对叶片转化较适宜,得到抗卡那霉素并呈GUS阳性的抗性芽频率为2.38%,获得了转化阳性植株。

关键词: 草莓 叶片 植株再生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属麦1号抗条锈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抗条锈病新种质三属麦1号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三属麦1号含有的抗病基因数目,并挖掘其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 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对三属麦1号与铭贤169(感病品种)及二者作为亲本杂交的F1、F2代和BC1代进行了抗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微卫星标记。【结果】三属麦1号对供试的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均表现免疫,并且对条锈菌小种CYR31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S1。采用分子标记定位技术,筛选到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的5个SSR标记(Xwmc674、Xcfd79、Xcfd34、Xgwm2、Xbarc68)与YrS1连锁,最近的标记为Xwmc674和Xcfd79,其与YrS1的遗传距离分别是8.7和4.1cM。【结论】三属麦1号具有优良的抗条锈性,而且具有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抗条锈病基因YrS1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三属麦1号 抗病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亿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摘要:30亿PIB/m 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是由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杀虫剂,为了研究其杀虫活性,进行了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亿PIB/m 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突出,制剂施用量300 m L/hm2,防治效果达80%以上,持效期长达7d以上,可以兼治其他害虫。30亿PIB/m 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30亿PIB/m 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甜菜夜蛾 甘蓝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乙型脑炎疫苗免疫试验

养猪 2017

摘要: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1]),也是导致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蚊虫是该病的传播媒介,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猪是该病的扩散宿主,乙型脑炎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染给人。猪感染本病后,母猪主要表现为死胎,公猪主要表现为急性睾丸炎,肥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砖茶加工工艺及展望

中国茶叶加工 2017

摘要:文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青砖茶加工工艺进行详细归纳。根据加工方式和目的不同,将青砖茶加工细分为"毛茶初制、渥堆陈化、复制拼配、汽蒸压制、烘房干燥"等5个相对独立工段,并对各工段的具体工艺参数进行详细阐述,最后还对青砖茶工艺现状、存在的问题、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青砖茶 加工工艺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