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糙米中杀虫双的残留检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摘要:建立气相色谱法(GC-FPD)测定了糙米样品中的杀虫双含量。样品经盐酸溶液提取,氯化镍溶液衍生化,正己烷萃取净化。结果表明:在0.1~1.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杀虫双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5.5%(n=5)。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S.N=3)2.0×10-8g。该方法的杂质干扰少,准确性和灵敏度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 杀虫双 气相色谱 糙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利用10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湖北省江汉平原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施氮、磷、钾肥基础上,10年20季作物连续秸秆还田,水稻和小麦的子粒年均增产量分别为584和264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7.37%和8.15%;秸秆年均增产量分别为398和611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6.50%和15.44%。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子粒中氮的含量和秸秆中钾的含量。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作物氮、钾吸收量,但对磷吸收量影响不显著,其中水稻年均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9.59%、3.95%和9.94%,小麦分别提高12.70%、7.39%和29.90%。秸秆还田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促进养分吸收的效应表现为小麦>水稻,钾>氮>磷。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年度变异大于小区变异,其中小麦的变异大于水稻。在不施肥条件下,水稻比小麦更能维持较高的产量和养分吸收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养分含量 养分吸收量 水稻-小麦轮作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黑茶的起源与加工工艺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文章简述了四川黑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砖、云南普洱以及广西六堡等黑茶的历史起源以及文化内涵,指出品质、工艺的独特性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种类黑茶独特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黑茶加工的基本工序及工艺,对比分析得出各地黑茶传统加工工艺的差异在于消费品质导向的不同以及精制过程中特色的紧压工序;结合品质调控以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内在要求,提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机械化采制将是今后黑茶加工工艺改进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黑茶 起源 加工工艺 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林龄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与氮磷钾分布特征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阐明不同林龄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氮磷钾的关系.[方法]以4年生、7年生、11年生凹叶厚朴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小,而土壤全钾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各群落土壤养分的大小排序为4年生凹叶厚朴>7年生凹叶厚朴>11年生凹叶厚朴.[结论]随林龄的增长,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和肥力水平降低,可对中高林龄的凹叶厚朴群落增施有机肥等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关键词: 林龄 凹叶厚朴群落 土壤养分 分布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P人工神经网络对酸奶货架期的预测

绿色科技 2017

摘要:针对传统力学模型的局限性,构建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酸奶货架期进行预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等消费者关注度高的指标,模拟非稳定性冷链条件,对酸奶的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动力学模型相比,能更加准确地预测在冷链短暂中断的温度波动条件下的货架期。

关键词: 酸奶 人工神经网络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细胞PCR体系的建立及其在CRISPR/Cas9靶点活性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细胞PCR是以单个细胞所含的DNA或RNA为模板进行扩增,因此其模板的制备是影响整个反应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利用三种不同蛋白酶K细胞裂解液(SDS细胞裂解液、NP-40细胞裂解液、Tween-20细胞裂解液)分别对体外培养成熟的单个猪卵母细胞进行裂解,并直接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NP-40细胞裂解液制备的模板质量最好,其扩增效率为95%;其次为Tween-20细胞裂解液,其扩增效率为65%;SDS细胞裂解液产物中未检测到阳性条带。结合显微注射技术对sgRNA靶点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单细胞PCR结合显微注射的方法,在受精卵内对CRISPR/Cas9靶点活性进行检测确实可行,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关键词: 基因修饰动物 单细胞PCR 细胞裂解液 靶点活性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病原细菌对新蚕药盐酸恩诺沙星可溶性粉药敏性研究

北方蚕业 2017

摘要:为检测盐酸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对家蚕细菌病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测得黑胸败血病和灵菌败血病病原菌共70个菌株的最大MIC值分别为1μg/mL、2μg/mL,低于家蚕添食本药品后最低血药浓度,表明供试菌株对该药品敏感。

关键词: 新蚕药 家蚕细菌 药敏性 倍比稀释法 MIC 药代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ST-SSR标记的湖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EST-SSR标记对76份湖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60对引物76份资源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0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45个;共检测到472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7.87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02~0.84,平均0.44,表明SSR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以及湖北省茶树种质资源多态性属于中度偏高。

关键词: EST-SSR标记 茶树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草莓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根据设施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和防治实践,研究了草莓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防控原则、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产档案,阐明了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具体细则和技术指标,为湖北省生产绿色食品草莓提出了地方标准。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防治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花之王的新魅力——湖北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论坛在随州成功举办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众所周知,牡丹是百花之王,在众多的花卉中地位极其尊崇。但大多数人对牡丹的认知停留在其观赏价值上,也有些专业人员了解其药用价值,对牡丹的其他应用价值知之甚少。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健康饮食理念的强化以及木本油料作物的开发,发现了牡丹籽的油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其油品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茶油,目前的产量仅次于茶油,成为第二大木本油料,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