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糖分积累及SS、SPS活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个甜高粱品种XT-2、T601设置7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析了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SS和SPS活性的变化。2个品种的总糖含量随生长进程均升高,成熟期达最高值。其还原糖的变化趋势不一致,XT-2呈升高-平缓-降低的趋势,T601呈升高-降低的趋势。2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蔗糖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成熟期达最高值。T601除密度处理B6(6170株hm–2)外其他处理SS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XT-2无明显规律。XT-2除密度处理B2(11 110株hm–2)、B4(7929株hm–2)外其他处理SPS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T601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甜高粱品种XT-2最适于糖分积累的密度为9250株hm–2,成熟期总糖含量达14.2%(鲜基),T601的最适密度为11 110株hm–2,成熟期总糖含量达14.31%(鲜基),作为积累糖的原料,后者为最佳选择。完熟期SS活性下降、SPS活性上升有利于糖的积累,为最佳收获时期。
关键词: 甜高粱 密度 糖类 蔗糖合成酶(SS)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籽瓜产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黑大片籽瓜相关产量性状和单瓜种子重的关系,为籽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5份黑籽瓜自交系为材料,测定单瓜重、种子数、千粒重、单瓜纵径、单瓜横径、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单瓜种子重等8个产量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单瓜种子重与单瓜种子数、单瓜重、单瓜纵径、单瓜横径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单瓜种子数、千粒重、单瓜重、种子横径4个性状对黑籽瓜单瓜种子重的决定系数已达到97.77%,其他3个性状对单瓜种子重的决定系数仅为2.23%。【结论】在黑籽瓜品种选育过程中,通过对产量性状的改良、选择,可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特色马产业的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新疆特色马产业文化旅游资源、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新疆特色马产业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提出发展新疆特色马文化旅游的路径。项目采用典型访问的方式,走访新疆马主要产区、加工企业、马术俱乐部等,研究新疆特色马产业的文化发展问题、需求结构和可能的发展领域。通过对新疆特色马文化发展内涵的研究,提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整合马文化资源,建立马文化、马运动、马旅游等平台,营造马文化旅游氛围,培育马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形成新疆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喀什地区甜瓜全立架栽培高产因素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立架甜瓜生产的高产因素,探讨甜瓜立架栽培的高产理论基础。【方法】在全立架和爬地沟种两种栽培模式下,研究和比较5个甜瓜品种(系)的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利用效率、主要叶部病害发生情况以及产量和品质,分析立架甜瓜高产的理论原因。【结果】与常规沟种栽培模式相比,立架甜瓜种植密度大、光能利用率高、品质好、减轻霜霉病的危害效果明显。【结论】通过改变栽培方式和管理技术,全立架栽培提高了甜瓜群体光合能力和光合效率,减轻了病害对于产量的不利影响,为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对沙质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对沙质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绿豆-冬小麦种植体系为供试作物,以不施肥、农家肥和腐植酸肥料为对照,通过施用不同量的生物质炭,研究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沙质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土壤有机碳、阳离子交换量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在短期内(0~14个月),高施人量生物质炭处理(>10%)对土壤各粒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P<0.05),低施人量影响不明显(P>0.05);生物质炭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前季绿豆产量、生物量增幅明显(P<0.05),后季冬小麦产量、生物量与CK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物质炭作为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农民增收潜力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测算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种养规模等条件下新疆农民的增收潜力,利用Lingo软件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对新疆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进行结构优化,分析预测农业生产经营产值;再通过回归分析测算未来农民生产经营收入,从而确定农民的增收空间。结果表明,新疆农民纯收入将达到12 550元,较2010年增加7 907元。其中,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收入预计可达到8 05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1.33%。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4 744元,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64.19%。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新疆农业内部还具有一定的增收空间,这将是今后挖潜农民增收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龄扁桃树形改造对不同间作区域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扁桃-小麦间作模式下成龄扁桃树形改造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11年生扁桃品种晚丰为试材,研究了扁桃主干分层形(对照)和高干开心形(提干、落头改造处理)两种树形对不同间作区域小麦营养生长、旗叶性状、旗叶光合能力及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扁桃主干分层形树冠体积大,枝叶密度较高,结果部位主要集中在树冠外围,对间作区特别是冠下和近冠区小麦营养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高干开心形,改造当年对扁桃产量无较大影响,与主干分层形相比单位体积负载量显著提高,单位体积枝条量显著降低,改善了间作区域的光照条件,显著提高了各间作区域小麦千粒重、单穗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等产量构成指标。高干开心形是成龄扁桃间作系统较为理想的改造树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蔓枯病抗性QTL定位的研究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甜瓜(Cucumis melo L.)蔓枯病抗性遗传规律并筛选出抗性连锁分子标记位点。【方法】高抗蔓枯病品系JGD-3做母本,感蔓枯病品系S717做父本,杂交构建包含122个单株的F2代群体,各单株分别自交得到相应的F3代家系;分别于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叶片人工喷雾苗期接菌,完成蔓枯病抗性遗传规律鉴定;基于已构建对应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联合复合区间定位蔓枯病抗性数量基因位点(QTL)。【结果】两种环境下共检测到甜瓜蔓枯病抗性5个QTL(gsb1.1,gsb2.1,gsb3.1,gsb5.1和gsb6.1)作用位点,位于连锁群1,2,3,5和6上,单个QTL解释贡献率于2.5%~23.0%之间。两种环境中稳定重复检测的QTL是gsb1.1和gsb6.1;gsb2.1在2010年秋季被检测出,gsb3.1和gsb5.1在2011年春季检测到。两种环境下检测的QTL解释表型变异总和是42.0%(2010年秋季)和49.0%(2011年春季)。【结论】以甜瓜JGD-3为抗源鉴定蔓枯病抗性为数量遗传性状由多基因共同控制,有2个QTL位点在两种环境中被重复检测;与QTLs紧密连锁的标记(<5cM)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甜瓜抗蔓枯病品系和蔓枯病抗性基因分离、克隆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甜瓜(Cucumis melo L.) 蔓枯病 数量性状基因(QTL) F2:3家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T系列杂交百合不同基质连茬种植试验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罗宾娜"(Robina)、"木门"(Concad'or)、"耶罗林"(Yelloween)3个OT系列杂交百合品种为试材,研究比较了以草炭土与园田土为栽培基质下,连作茬次对OT系列杂交百合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杂交百合品种在2种基质中无论从生长特性、开花性状还是种球质量等指标中均有较高的耐茬性;2种基质比较,第1茬表现不明显,第2、3茬中植株高度、茎粗、种球质量等均为草炭土好于园田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枯萎病生防菌HD-087产抗菌物质条件的优化及抑菌作用初探
《微生物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比基尼链霉菌HD-087摇瓶发酵条件,提高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HU-M的抑制率,并通过拮抗试验初步评价发酵液的抑菌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对HD-087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经发酵液处理后,光学显微镜观察HU-M菌丝形态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HU-M菌丝电导率。【结果】改进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淀粉1.00%、黄豆粉0.80%、酵母粉0.12%、CaCO30.40%。对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pH为6.8,180 r/min、28°C条件下,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40 mL,接种1 mL种龄为2 d的种子,发酵5 d为最佳培养条件。抑菌结果表明,HD-087产抗菌物质能造成病原菌HU-M菌丝细胞质渗漏,菌丝畸形,分生孢子萌发受抑制,5倍发酵稀释液孢子抑制率达72.1%;除此之外还能引起菌丝电解质渗漏,造成菌丝细胞膜受损。【结论】优化后的摇瓶发酵条件能提高生防菌HD-087发酵液抑菌效果,并且发酵液可破坏细胞膜明显抑制病原菌HU-M生长,具有较大开发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