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外植体特征、外源基因、培养基中补加成分和培养条件对植物转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进而影响植物的高频再生。了解影响转化的各种因素对转化的影响方式及程度,对制定植物转化试验方案和分析试验结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键词:
植物转化
外植体
外源基因
培养条件
补加成分
《山西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根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近几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际运作情况,重新界定了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并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主体的构成、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财政支持
农业
科技成果转化
《水利学报
》
200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在研究岩溶水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了神头岩溶泉流量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对其流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从2001~2015年,神头泉流量总的趋势是下降状态,为此提出了神头泉域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关键词:
山西
岩溶水
灰色系统
神头泉
《山西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对近年来作物磷营养效率生理生化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在磷胁迫条件下,作物适应的根系形态变化特征、根系吸收动力学特性、有关酶活性的变化、根膜透性调节、根系分泌物特性,特别是有机酸的分泌以及磷的长途运输效率和磷代谢效率等内容。同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磷
营养效率
生理生化特性
《棉花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1年8月在山西省主产棉区运城、临汾、晋东南、晋中有代表性地取样、分离、纯化、鉴定,取得了19个黄萎病菌代表菌系和3个对照菌系。2002-2003年观察鉴定,山西省的19个代表菌系均属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Kleb.)。这些菌系在PDA平皿上菌落的增长量、微菌核形成的快慢、数量、形状和大小变化以及黑色素产生的比值等均有差异,其致病力也不同。经温室致病力测定将其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理类型,即致病力强的落叶型Ⅰ型、致病力中等的Ⅱ型、致病力弱的Ⅲ型,分别占50.0%、36.4%、13.6%。由于致病力的差异,棉花黄萎病田间的症状表现也不同。
关键词:
山西省
棉花
黄萎病
致病性
落叶型菌系
《食品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中国荞麦的资源优势、荞麦蛋白的营养特性与保健功能,探讨由食品变应原引起的食物过敏的特点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出了低过敏荞麦蛋白食品的研究开发思路。
关键词:
荞麦
蛋白
营养功能
食品变应原
食品安全性
《食品工业科技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配以20%马铃薯原淀粉或10%淀粉磷酸酯,使产品品质提高;以玉米为主料配以大豆平衡营养,使产品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大幅度提高,两者氨基酸互补,蛋白质营养效价显著提高;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设计了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不同人群营养强化系列产品,研制了芝麻、可可、奶香和龙虾等4种风味的系列产品。
关键词:
玉米片
营养强化
氨基酸
维生素
《山西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在谷物中玉米是生产投入相对少、产出较多的一种作物;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发展养殖业,建立"玉米工业"体系,提高玉米增值效果,是发展玉米生产的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玉米育种必须面向市场,以多元化品种满足需求;玉米种子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必须按国际化质量标准生产,确保种子质量;规范市场行为,树立种子行业法制观念,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
关键词:
玉米
养殖业
加工增值
育种
种子生产
《林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香农 -维纳信息多样性指数的定义 ,提出了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 ,并以此分析了枣园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枣园节肢动物各类群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比数量多样性指数变化更为敏感 ,更能反映枣园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作者认为 ,利用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的结构特征更切合实际
关键词:
枣园生态系统
节肢动物群落
生物量多样性
《西北植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小叶锦鸡儿茎段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结果表明,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基本培养基附加6-BA0.5mg/L和IAA0.01mg/L;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IAA0.5mg/L,诱导生根率达86%.再生植株移入大田,15d后成活率在98%以上.
关键词:
柠条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