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江浙沪地区甜瓜品种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江浙沪地区种植的65个甜瓜品种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甜瓜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浙沪地区种植的65个甜瓜品种的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甜瓜品种的单果鲜重、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果腔纵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心差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52.33%、37.63%、51.80%、33.09%、42.84%和39.48%;15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4,其中果皮底色和果肉颜色两个质量性状与单果鲜重、果腔纵径、果腔横径、果肉厚度、果实纵径、果实横径、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心差等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50,表明65个甜瓜品种果实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品种果实多个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所有品种划分为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两个类型,其中,薄皮甜瓜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厚皮甜瓜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结论]江浙沪地区种植的甜瓜品种果实性状遗传差异明显,其中厚皮甜瓜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狭窄,需引进新的种质资源拓宽其遗传基础.

关键词: 甜瓜 果实性状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期发情技术应用于海门山羊生长性能及繁殖特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同期发情技术下海门山羊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试验对特定群体的杂交山羊和海门山羊进行统一催情、人工授精,母羊统一分娩,对其各阶段生长体质量和繁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期发情技术下,海门山羊具有早熟(6~8月龄配种)、产多羔的繁殖优势,平均每胎产羔率234.87%。同期发情技术下,与杂交山羊比,海门山羊的各阶段体质量均稍低,但是其周岁和成年体质量均高于传统海门山羊,说明同期发情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海门山羊的生长性能,并且海门山羊繁殖力强的品种特性没有改变,尤其是多羔率明显高于杂交山羊。

关键词: 同期发情技术 海门山羊 生长性能 繁殖特性 产羔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镇长团管理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科技镇长团是中共江苏省委为了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基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挂职干部选派机制.自2008年起,江苏省开始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担任科技镇长团团员,服务基层乡镇和地方企业,帮助基层政府提升人才、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经过十年的实践,科技镇长团已经成为江苏省推动人才向基层集聚、激发基层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组织形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江苏省唯一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连续多年选派3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科技镇长团工作,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镇长团选派和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创新,以期为高校、科研院所找准政产学研联合协作的内生动力,创新科技镇长团工作管理模式,优化选派方式,推动院地深度合作,加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科技镇长团 挂职干部 管理 创新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牵牛花新品种观赏特性和栽培适应性的比较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引进的16个牵牛花新品种的观赏特性和栽培适应性进行观察比较,根据牵牛花在江苏丘陵地区的生长情况,制定评价等级分类.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观赏特性和适应性存在差异,最终筛选出了浜空、白色银河、红冠、青桔梗、红千鸟、平安春等6个新品种.浜空、红冠、平安春属大花裂叶品种,花大色艳、最大花冠径15 cm,且开花较早,开花数量多,结实好;白色银河属圆叶中花品种,花色醒目,花量多,花期长,最佳观花期长达93 d,且耐湿热,抗病性好;青桔梗、红千鸟是较好的盆栽和悬垂观赏品种,花径小,但花型叶形别致,花叶可以共赏,其中红千鸟开花数量最多,单株花数225朵.以上选出的6个牵牛花新品种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牵牛花 观赏特性 栽培适应性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菌根菌剂对水稻秧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内生菌根菌剂主要是利用真菌的生物特性与作物根系形成共生,从而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养分利用率,提升作物抗病能力。采用9优418杂交粳稻为供试材料,在育苗盘中添加内生菌根菌剂,研究其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 g内生菌根菌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稻种子的萌发,提高了秧苗的整齐度和秧苗素质,水稻苗高、叶龄、假茎宽、根数、干物质质量、分蘖数皆优于对照,植物体内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保护酶活性增强。该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中提高水稻育秧秧苗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内生菌根 水稻 育秧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α-萘乙酸对花期干旱大豆碳代谢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旱性大豆品种晋豆21和干旱敏感性大豆品种徐豆22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α-萘乙酸(NAA)对花期干旱大豆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徐豆22相比,晋豆21净光合速率(P_n)下降幅度较小,光呼吸速率(Pr)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小,而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根系蔗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大.NAA处理提高了干旱胁迫下Pn,并降低了Pr,进而明显缓解了干旱胁迫对大豆植株的生长抑制;降低了叶片淀粉分解酶、酸性转化酶(AI)和SS(分解方向)活性,从而抑制了干旱胁迫诱导的可溶性糖积累;NAA处理也能增加干旱胁迫下叶片SPS、SS(合成方向)活性、根系蔗糖含量、根冠比,表明NAA处理促进了叶片中蔗糖向根系的转运.总之,在干旱胁迫下,外源NAA能够通过调控碳代谢增强大豆植株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关键词: 干旱 α-萘乙酸 大豆 开花期 碳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长期施肥下潮土磷素演变及农学阈值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潮土有效磷的农学阈值,为潮土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5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全磷、有效磷及PAC值对8种施肥方式(CK、N、NP、NPK、M、MN、MNP、MNPK)的响应规律.[结果]经过35年不同施肥,不施磷肥的处理(CK、N)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均有所下降;化学磷肥处理(NP、NPK)土壤全磷含量出现升高;单施有机磷肥处理及有机无机磷肥配施(M、MN、MNP、MNPK)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均有显著提高,年增加量分别为0. 007、0. 005、0. 013、0. 015 g/kg和0. 93、0. 84、1. 39、1. 24 mg/kg,其中仅MNP处理土壤PAC值提高幅度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通过分析小麦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为13. 41 mg/kg.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潮土 全磷 有效磷 农学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

水产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全基因组(mt DNA)SNP突变位点,本研究针对其mt DNA全序列设计了179对引物,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检测技术对SNP进行了筛查。在179对引物中,有89对引物具有特异性扩增结果;进一步研究表明,89对引物中共有22对引物的扩增区域含有SNP突变位点,共包含24个SNPs。统计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基因组中的SNP分布频率为0.15/100 bp,其中转换突变比例为79.1%、颠换突变比例为16.6%;C/T(G/A)突变比率为79.1%、G/T(C/A)突变比率为8.3%、A/T突变与G/C突变的比率均各占4.16%。本研究中所获得的SNP位点分布于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基因组的11个区域,且分布不均。其中COX1基因区域的SNP数目最多,其次在D-LOOP、ND1基因区域分别为3和4个SNP位点;而t RNA、12S r RNA等其他区域尚未发现突变位点。本研究所建立的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全基因组SNP的快速筛查方法及发现的SNPs,为进一步开展三疣梭子蟹种质遗传资源多样性、增殖放流标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线粒体基因组 SNP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初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氮代谢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氮代谢的调控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大豆品种徐豆18(敏感)和南农1138-2(耐涝)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初花期(R1)叶面喷施蒸馏水或DDTC,喷施1d后进行淹水胁迫8d(水面淹至大豆子叶节部位),研究DDTC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活力、根系含氮化合物以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活力、固氮能力以及根系含氮化合物输出能力的下降幅度较小,根系中铵态氮(NH_4~+-N)含量增加幅度较小,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酶(GS)活性、硝态氮(NO_3~--N)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干质量,进而有利于缓解淹水胁迫对大豆产量的抑制;增加了根系中NR、GS活性,NO_3~--N、FAA、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了NH_4~+-N含量,从而增强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抑制了根瘤干物质重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下降,进而提高了淹水胁迫下大豆固氮能力;DDTC处理也能缓解淹水胁迫下伤流液中NO_3~--N、FAA总量下降,表明DDTC处理促进了根系中含氮化合物向地上部转运。总之,淹水胁迫下,外源DDTC能够通过调控根系氮代谢减轻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的伤害。

关键词: 淹水胁迫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大豆 初花期 根系 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igm特异性选择标记的开发及其在粳稻穗颈瘟抗性育种中的利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Pigm是一个广谱的稻瘟病抗性基因,源自持久抗性品种谷梅4号,与Piz、Piz-t、Pi2、Pi9和Pi40等互为复等位基因但抗谱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在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中利用Pigm基因,开发与Pigm特异性标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已有文献报道定位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测序获得了一段谷梅4号基因组的特异序列,并据此开发了一组用于筛选Pigm基因的分子标记,进一步选取江淮稻区3个不同生态型代表性粳稻品种作为受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对抗性基因的背景检测将Pigm基因导入受体品种。【结果】Pigm-4标记位于Pigm基因簇内部,与抗病功能元件Pigm R紧密连锁,对不同类型的品种检测发现该标记特异性强,且利用该标记可将Pigm与Piz、Piz-t、Pi2、Pi9以及Pi40区分开来。对受体亲本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检测和接种结果分析发现江淮稻区粳稻品种虽然携带了Pib、Pi54、Pita、Pb1中的2~3个基因,但是对强毒力的稻瘟病小种抗性普遍不强,而3种代表性粳稻背景下导入Pigm基因均可显著提高其对穗颈瘟的抗性水平。【结论】Pigm可以作为抗稻瘟病粳稻育种的有利基因资源加以利用,而Pigm-4是分子标记辅助筛选Pigm的优异标记。

关键词: Pigm 特异分子标记 粳稻 穗颈瘟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