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中成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大花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重结晶对大花吴茱萸果实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菌丝生长法分别测定其抗肿瘤、抗真菌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1-甲基-2-正十一烷基-4(1H)-喹诺酮(3)、1-甲基-2-十三烷基-4(1H)-喹诺酮(4)、吴茱萸酰胺Ⅰ(5)、吴茱萸酰胺Ⅲ(6)、吴茱萸酰胺Ⅳ(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去氢吴茱萸碱(10)。化合物1、2、10对MDA-MB-231、Lo Vo、A2780、He La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0.65~29.45μmol/L。化合物1对黄瓜灰霉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抑制率18.12%~49.57%。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2、10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大花吴茱萸 果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肿瘤活性 抗真菌活性


气候因子和地表覆盖对沿海滩涂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气候因子对沿海滩涂表层土壤盐分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影响,并探讨植被和秸秆覆盖对滩涂土壤脱盐效果及控盐的作用。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中重度盐分),设置4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别为对照(裸地,CK)、秸秆覆盖(覆盖量为15 t·hm-2,SM)、植被覆盖(PC)和植被+秸秆覆盖(覆盖量为7.5 t·hm-2,PC+1/2SM),监测了气候因子和表层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沿海滩涂裸地中,土壤盐分具有一定程度的季节性规律,表现为在10—12月具有明显的积盐效果,且在10月EC1︰5达到最大值为3.90 d S·m-1。2)相关分析表明:采样前7 d降雨累积量与土壤盐分变化有着极密切负相关关系;气候因子的多因子及互作逐步分析表明:降雨量增加可以促进土壤脱盐作用,大气温度升高可加剧土壤盐分表聚,降雨量和大气温度的互作效应增加会对土壤盐分累积产生正效应。3)地表覆盖(包括PC和SM)显著地改变了气候因子对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累积降雨量和大气平均温度与土壤盐分无显著相关性,且大量秸秆覆盖对滩涂表层土壤脱盐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沿海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的趋势下,综合考虑脱盐及控盐作用,选择适量秸秆覆盖(如覆盖量15 t·hm-2)或适量秸秆覆盖结合植被种植覆盖,同时充分利用沿海地区降雨量集中的特点,可能是未来滩涂盐碱盐渍土快速脱盐和土壤改良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秸秆覆盖 植被覆盖 盐分积累 脱盐率 沿海滩涂


防治番茄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73株细菌,其中7株细菌对番茄枯萎病病菌表现出抑菌活性,4株对番茄根腐病病菌表现出抑菌活性,其中YD11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达到82.4%。同时,YD11菌株对枯萎病及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较好,分别为58.8%、52.2%。研究发现,当基质配方中酱渣、草炭、蛭石的质量比为5∶1∶1时,与拮抗菌株YD11稀释液混合对番茄枯萎病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0.7%、73.9%,推荐在农业生产上使用。


肠炎沙门氏菌在贮藏鸡蛋蛋清中生存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中国食品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炎沙门氏菌能引发人类的食源性疾病,被污染的禽蛋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该菌在鸡蛋清中的生存状态与抗逆特征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在蛋清中存活能力较强的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SJTUF 11336与较弱的标准菌株ATCC 13076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它们接种于经不同温度(4,25和37℃)和时间(0~30 d)贮藏的鸡蛋蛋清中培养,24 h后进行菌落计数,测定它们的存活率,分析鸡蛋贮藏条件对沙门氏菌存活率的影响,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建立相应的生存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在不同贮藏条件下,SJTUF 11336和ATCC 13076的存活趋势相似;鸡蛋贮藏温度越高,受试细菌在蛋清中的存活率越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受试细菌在蛋清中的存活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37℃贮藏5 d的鸡蛋清中,两菌株的存活率均达到最低值,表明此时蛋清的抑菌效果最强。本研究建立的肠炎沙门氏菌在蛋清中的生存动力学模型可靠性高,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数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适合预测鸡蛋清中肠炎沙门氏菌的存活趋势。


江苏省句容市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省句容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水平,本研究2年间采集灰霉病菌122株,采用区分计量法测定其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的抑制中浓度(EC_(50)),以确定菌株的抗药性表型,通过对药剂靶标基因(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 B、sdh C和sdh D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理。结果表明,总抗性菌株占42.60%,不同取样点间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根据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EC_(50)的比值(RF)把菌株敏感性表型划分为敏感菌株(RF<2,S)、敏感性下降菌株(2≤RF<3,RS)、低抗菌株(3≤RF<10,LR)、中抗菌株(10≤RF<100,MR)和高抗菌株(RF≥100,HR),其EC_(50)平均值分别为0.044 8 mg/L、0.131 7 mg/L、0.326 1 mg/L、1.255 5 mg/L和11.170 7 mg/L。对9株敏感菌株和所有抗性菌株抗性靶标基因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在所测定的敏感菌株的3个亚基(sdh B、sdh C和sdh D)均未发现氨基酸取代,与敏感菌株相比,所有抗性菌株的sdh B基因在第272位密码子发现有2种类型的突变,即H272R和H272Y突变,sdh C和sdh D基因未发生突变。


不同蚯蚓粪施用量对连作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以蚯蚓粪为主要成分的不同施肥配比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缓解黄瓜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连作黄瓜大棚中种植津春5号黄瓜,设6000 kg/ha鸡粪+600 kg/ha化肥+3000 kg/ha蚯蚓粪(T1)、6000kg/ha鸡粪+600 kg/ha化肥+6000 kg/ha蚯蚓粪(T2)和6000 kg/ha鸡粪+600 kg/ha化肥+24000 kg/ha蚯蚓粪(T3)处理,以6000 kg/ha鸡粪+750 kg/ha化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各蚯蚓粪处理对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果。【结果】施用不同配比蚯蚓粪对黄瓜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均有一定促进作用;T2和T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应年份的CK提高38.46%~111.88%和50.62%~136.11%,且差异显著(P<0.05,下同),各品质指标均显著高于CK;T2处理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T3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均与产量呈正相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施用蚯蚓粪黄瓜的农艺性状较佳,产量和品质均较高,尤其以施用6000 kg/ha鸡粪+600 kg/ha化肥+24000 kg/ha蚯蚓粪的效果更佳,可在黄瓜大棚连作生产上推广应用。


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沼液在小麦上的适宜用量用法,以规模化养殖场猪粪尿发酵的沼液作为肥源,以当地常规化学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沼液用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可使叶片颜色浓绿,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有随着沼液用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当沼液用量为450~600t·hm~(-2)时,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处于较优水平;并在达到600t·hm~(-2)时,其株高、茎基宽、地上部干重(灌浆期)相较于CK(常规化学施肥)分别增长13.1%、11.7%、39.8%,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使产量较CK提高8.1%~8.9%。但当沼液用量超过600t·hm~(-2)时,这些性状不升反降,还易使小麦熟期推迟,引起茬口矛盾或导致籽粒未充分成熟而千粒重降低,且影响小麦品质。


蒜泥海鲜酱的研制及生产车间设计
《中国调味品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将大蒜和不同品种的海鲜进行搭配,以多种香辛料和调味品为辅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选择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当大蒜、海鲜、盐和糖的配比为30∶25∶1∶1时,在120℃时,炒制10min左右,感官评分最高。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设计一个年产为1000吨的蒜泥海鲜酱厂,对蒜泥海鲜酱的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和论证完成物料衡算、设备选型、劳动力估算等经济指标的评估,充分考虑环境、法律和健康等非技术因素。利用Auto-CAD绘制全厂平面图、工艺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和车间立剖图。工厂设计大小在2000m2左右,生产车间占地200m2,预计人数45人,年生产量1508.9吨,投资总额4332万元左右,年纯经济收益2234万元左右,预计1.9年收回全部投资总额。


过量表达RdreB1BI对草莓果实品质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基因Rdre B1BI转入对‘红颊’草莓果实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Rdre B1BI在草莓果实品质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理。【方法】以5个转Rdre B1BI株系及非转基因‘红颊’草莓全红期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纵横径、单果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等风味物质及花青苷、总黄酮、总酚等着色物质的含量。应用BLASTn、GENEFINDER和Plant CARE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外源基因和7个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Rdre B1BI、Fractin、Fv C4H、Fv CCR2、Fv GST、Fv F3H、Fv DFR和Fv MYB306)的结构,并预测基因启动子作用元件。采用q RT-PCR定量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应用7300 system软件和2-△△Ct法分析数据。对生理生化及分子数据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综合讨论Rdre B1BI的转入对‘红颊’草莓果实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转基因‘红颊’草莓株系与野生型果实单果重的范围为11.75—15.42 g,纵径和横径的范围分别为35.12—40.42 mm及28.73—32.6 mm,仅株系8果实纵径显著大于株系7,其余指标间差异不显著。其中转基因株系1和7的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转基因株系1、7及8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各转基因株系的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转基因株系1、7和8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21.70 mg·g-1FW),分别为野生型的2.87、3.39和3.35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r=0.811*),但样品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转基因株系草莓成熟果实果肉中氨基酸含量为0.2580—0.3950 g/100 g FW,野生型果实的氨基酸含量为0.5151 g/100 g FW,显著高于各转基因株系草莓果实;转基因株系1和7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转基因株系1果实的抗坏血酸含量为168.35 mg/100 g FW,显著高于野生型(92.50 mg/100 g FW)。转基因株系9及10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5.97和25.86 mg·g-1 FW,显著高于野生型(22.93 mg·g-1 FW)。Rdre B1BI、Fv CCR2(cinnamoyl-Co A reductase 2-like)和Fv MYB306(myb-related protein 306)在各转基因株系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多种高等植物顺势调控元件,主要有对真核生物起增强基因转录效率的CAAT-box和核心启动子元件TATA-box。同时还包含G-Box、G-box、MBS、ARE、5UTR Py-rich stretch等能影响各基因对光的响应、在苯丙烷代谢途径中起调节作用的顺式作用元件。【结论】Rdre B1BI调控相关基因参与转化体果实发育和成熟,提高光的有效性,活化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关键基因,差异基因中均包含大量光诱导响应元件,Fv CCR2及Fv MYB306的表达促进了总黄酮、酚类物质及花青苷等次生代谢物的合成。转入Rdre B1BI使草莓果实的多项营养成分和着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改善了草莓的果实品质。
关键词: 草莓 RdreB1BI 过量表达 果实品质 启动子


生物遮阴对银杏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防治银杏幼苗在夏季被高温灼伤和易得叶枯病,运用种植玉米的方式来对银杏幼苗进行遮阴,以帮助一年生银杏幼苗渡过夏季高温对苗木的伤害。对银杏一年生实生苗采用生物遮阴处理三个月后,对幼苗的一些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就苗高地径而言:遮阴30%> 50%> 70%>全光照;(2)就主根长而言,遮阴处理的主根长均比全光照的要长,且分别是全光照的47.42%、10.12%、21.31%;(3)在生物量积累方面,不同遮阴处理对茎生物量的影响差异明显,茎生物量随遮阴程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就生物量分配上,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叶生物量比和根生物量比呈上升趋势,而茎生物量比呈下降趋势,导致根冠比呈上升趋势;(5)适当地遮阴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所提高,表现为:遮阴30%> 50%> 70%>全光照;(6)遮阴对银杏光合生理变化的影响表现为:气孔导度(G_s)和净光合速率(P_n)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