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金银花香豆酸-3-羟化酶基因LjC3H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豆酸-3-羟化酶(C3H)是催化绿原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在金银花中克隆得到一个与前人报道的LjC3H同源的基因,命名为LjC3H2(Gen Bank登录号:KX84534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家族分类、保守结构域、系统发生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该基因在金银花花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框全长1 521 bp,编码506个氨基酸残基,理论等电点为8.92,理论分子量为57.4 k D。LjC3H2与其它植物C3H同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CYP98A亚家族,亚家族成员之间序列上高度保守,都含有保守的细胞色素P450结构域及保守基序,包括Heme-binding region、PERF motif、K-helix region和I-helix region。系统发生分析表明金银花两个C3H聚为不同的分支,LjC3H2与刺苞菜蓟C3H和桔梗的C3H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jC3H2在幼蕾期的表达水平最高,在金花期最低,整体表达水平随着花的发育呈整体下降趋势;而LjC3H除绿蕾期外整体上呈表达上升的趋势,两个C3H在花的发育过程中呈现出相反的表达模式,这可能是由于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底物特异性和催化特异性的进化而导致的功能分化。该研究为金银花绿原酸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关键词: 金银花 LjC3H2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鳞茎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空心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设置5个大蒜鳞茎浸提液水平,研究大蒜鳞茎浸提液对空心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了解大蒜鳞茎浸提液对空心菜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空心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化感效应。在浸提液浓度0.005 g/mL处理下,大蒜对空心菜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轴及胚根生长都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升高,从浓度0.020 g/mL开始表现出抑制作用。0.005、0.010 g/mL浓度处理条件下,幼苗的株高、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增加;0.020、0.040 g/mL浓度处理条件下,株高、根长、鲜质量、干质量降低。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幼苗的SOD、POD、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大蒜鳞茎浸提液 化感作用 空心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套袋对早熟梨果实品质及有机氯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熟梨‘苏翠1号’作为研究材料,研究2种纸袋[复合双光袋(F1)、黄白袋(H)]3个时期[5月9日(T1)、5月19日(T2)、5月29日(T3)]套袋果实的外观色泽、果径、果皮硬度、单果质量、糖组分(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质量分数、酸组分(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质量分数、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SSC)、糖酸比以及果实有机氯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套袋果实的SSC、糖酸比明显低于CK,而果径、果形指数、果心/果肉、果皮硬度及单果质量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T1时期套袋果实光洁度与亮度l值最高,从大到小表现为T1>T2>T3>CK。(2)HT1处理果实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FT1处理,总糖质量分数较FT1处理高8.28%,较CK处理低17.29%。套黄白纸袋果实柠檬酸、奎尼酸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而套复合双光纸袋则达到了显著水平。(3)T1时期套袋可以有效降低氯氰菊酯残留量,HT1、FT1与CK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57.63%、30.98%,而对降低溴氰菊酯和氟胺氰菊酯农药残留的作用不大。综上,2种纸袋均宜选择在5月9日左右(盛花期后35d)套袋,套黄白纸袋果实SSC质量分数、糖酸比及总糖质量分数大于套复合纸袋。

关键词: 套袋 早熟梨 糖酸 有机氯菊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基因组SNP在增殖放流家系识别中的应用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增殖放流分子标志技术,本研究在前期获得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基因组24个SNP位点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检测技术对4个用于增殖放流的家系(A、B、C和D)(代表约80~120万个放流个体)进行了鉴别工作。结果显示,含有SNP位点的22条PCR扩增序列中,有9条SNP位点扩增产物在亲代(母本)及其子代的28个个体之间具有基本一致的熔解峰,且子代个体间Tm的均一性较好,无明显差异;进一步以序列已知的野生型及其突变体作为同一SNP引物扩增片段,在各家系间分析HRM标准曲线,这9个SNP可以成功用于三疣梭子蟹4个放流家系的鉴别。在这9个SNP位点中,可鉴定C家系的有5个,可鉴定B家系的有2个,可鉴定A、D家系的各1个。该研究结果为三疣梭子蟹种质资源的鉴定及标志放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增殖放流 分子标志 SNP HR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产业基础的多视角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南通滨江临海,区位优势明显,资源极其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优质粮油、特色蔬菜、生态林业、畜禽养殖、特种水产、茧丝绸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园区建设任重道远,还存在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强;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衔接不紧;集约化程度偏低,环境劣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新型主体培育滞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宏观规划、科技创新、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新型主体、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等多重视角,谋划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基础 建设瓶颈 多视角 宏观规划 新型主体 产业融合 适度规模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精品路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重PCR方法检测检疫性细菌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同步检测检疫性细菌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的双重PCR方法,根据Gen Bank上公布的洋葱腐烂病菌ITS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B3/B6,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检测菊基腐病菌特异性引物ADE1/ADE2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双重PCR反应体系,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应用双重PCR体系能从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基因组DNA以及人工带菌样品中扩增到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同时检测出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可应用于口岸进口郁金香种球2种检疫性细菌的检测。

关键词: 洋葱腐烂病菌 菊基腐病菌 双重PCR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甜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甜高粱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多种优点,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改良甜高粱的品质,提高其适用性,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法具有简便、稳定及高效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甜高粱的遗传改良研究中。本文从甜高粱遗传转化中品种的筛选、培养基成分的优化、标记基因的选择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农杆菌介导的甜高粱遗传转化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甜高粱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甜高粱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银花糖基转移酶基因LjUGT71E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糖基化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糖基转移酶则是催化糖基化反应的关键酶。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数据库,设计引物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中克隆得到一个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LjUGT71E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DS为1 503 bp,理论可编码氨基酸数目为501,等电点(p I)预测为5.09,理论分子量为55 579.71 Da。多重序列比对表明LjUGT71E1与其它植物UGT71家族成员在序列上保守性很高,并且其C端具有催化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糖基化的糖基转移酶所具有的保守的PSPG-box基序。系统发生分析表明LjUGT71E1与人参(Panax ginseng)和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的UGT71E亚家族成员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金银花的五个花期均有表达,在幼蕾时期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进一步构建了LjUGT71E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金银花 LjUGT71E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吴茱萸和臭辣吴萸果实化学成分及不同采收时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及其变种石虎[E.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Dode)Huang]和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 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均为中药材吴茱萸的原植物,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其天然成分对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也有一定功效[1]171,[2-3]。吴茱萸果实主要含生物碱、苦味素和挥发油等[4],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含量是吴茱萸药材质量的评价标准[1]172。近年来,对吴茱萸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不同产地和品种的药用成分研究[5-6]。同属的臭辣吴萸(E.

关键词: 吴茱萸 臭辣吴萸 吲哚喹唑啉类 柠檬苦素 喹诺酮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诊断由Fusarium andiyazi引起的水稻恶苗病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恶苗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各水稻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造成水稻产量的严重损失。Fusarium andiyazi是近年来国外报道的水稻恶苗病的病原菌之一,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 P),以F.andiyazi的TAT(trichothecene 3-O-acetyltransferase)基因为靶标设计并筛选出一套灵敏、特异的LAM P引物,建立了可快速诊断该病菌所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LAMP检测技术。在等温条件下(64℃)只需进行核酸扩增反应80 min,反应前向体系中加入了金属离子指示剂HNB(羟基萘酚蓝),反应后即可肉眼观察反应产物颜色变化判断检测结果,阳性反应呈天蓝色,阴性呈紫色。该TAT-Fan-LAMP技术的最低检测灵敏度为100 pg·μL~(-1)。应用该技术成功地对南京江宁和镇江句容田间采集的由F.andiyazi引起的水稻恶苗病进行快速诊断。该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为F.andiyazi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诊断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新技术。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Fusarium andiyazi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TA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