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秸秆和植被覆盖对滩涂围垦区土壤盐分和肥力性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地面覆盖对滩涂围垦区土壤盐分变化和肥力性质的影响,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如东东凌垦区开展了秸秆和植被覆盖的田间试验,设置对照(CK,裸地)、15 t/hm~2秸秆覆盖(SM)、植被覆盖(PC,田菁-野生芥菜种植)和植被覆盖结合7.5 t/hm~2秸秆覆盖(PC+1/2SM)4种试验处理。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覆盖处理半年后(12月),SM处理0~40 cm土壤含盐量下降了91.0%以上(P<0.05),而PC和PC+1/2SM处理0~40 cm没有明显的降盐效果(P>0.05);SM、PC和PC+1/2SM处理1年后滩涂围垦区0~10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均有明显地下降,SM、PC和PC+1/2SM处理0~40和40~100 cm土壤含盐量分别下降了97.0%和83.0%以上,40.0%和30.0%以上,54.0%和33.0%以上;(2)SM和PC+1/2SM处理0~100 cm土壤pH值均显著高于CK和PC处理(P<0.05),而CK与PC处理间pH变化没有明显差异;(3)PC和PC+1/2SM处理显著增加了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孔隙度,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P<0.05),但SM处理对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均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相比PC和PC+1/2SM处理,虽然15 t/hm~2秸秆覆盖措施对滩涂围垦区土壤降盐效果更为明显,但综合考虑土壤培肥和降盐效果,种植耐盐植被结合适量秸秆覆盖(如15 t/hm~2秸秆覆盖)是滩涂围垦区降盐改土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植被覆盖 滩涂围垦 盐分变化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后人为模拟倒伏对超级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倒伏是水稻实现高产优质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人为模拟倒伏对超级稻物质生产和分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与倒伏发生时期的关系,探讨倒伏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超级稻抗倒栽培提供依据。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正常植株(CK)、抽穗后15 d倒伏(AL15)和抽穗后30 d倒伏(AL30),成熟期测定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和产量构成以及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水稻相比,AL30和AL15处理使水稻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下降,总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7.3%和24.3%。从物质分配看,AL15处理使水稻生物量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而AL30处理植株响应不显著。AL30和AL15处理使水稻产量分别显著下降8.3%和36.4%。抽穗后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主要与饱粒率和饱粒千粒重下降有关。AL30处理使饱粒率和饱粒千粒重分别显著下降5.6%和3.3%,AL15处理分别极显著下降30.8%和6.7%。水稻结实期倒伏导致饱粒重下降主要与糙米变小,稻谷充实程度明显降低有关。从稻米品质看,AL30和AL15处理使水稻整精米率分别下降7.5%和14.7%,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AL30处理对稻米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AL15处理使稻米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20.2%;RVA谱数据表明,结实期倒伏水稻崩解值减少而消减值增加,但均未达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结实中后期发生倒伏对超级稻‘南粳9108’籽粒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较小,但结实早期倒伏将使物质生产和籽粒灌浆均受到抑制,最终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同时稻米加工和食味品质亦呈变劣趋势。

关键词: 水稻 倒伏 物质生产和分配 产量 产量构成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青中18种多氯联苯

分析测试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超声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同时检测茶青中18种多氯联苯(PCBs)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丙酮(1∶1,体积比)超声提取,通过甲苯溶剂置换后,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和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剂净化,在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丰度比定性,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优化了气相色谱-质谱条件,考察了提取溶剂及吸附剂种类和用量、提取时间和净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18种PCBs在5~5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 999 8;在5、10、100μg/kg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2. 3%~111%,相对标准偏差(n=6)为1. 2%~7. 9%;方法检出限为0. 5~1. 4μg/kg,定量下限均为5μg/kg。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样品净化效果好,可用于茶青中18种PCBs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茶青 多氯联苯(PCB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蚀斑克隆纯化CV01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畜牧与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蚀斑克隆技术,对野外分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进行纯化后,筛选到1株病毒含量高、传代稳定的蚀斑纯化毒CV01株。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IBDV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上形成大小不同的蚀斑,且蚀斑大小与病毒的毒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大蚀斑的病毒含量高(108.0TCID50/m L以上),小蚀斑的病毒含量低(107.0l~108.0TCID50/m L)。蚀斑克隆VP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大蚀斑克隆毒具有IBDV超强毒株的特性。选病毒含量高(108.5TCID50/m L)的大蚀斑CV01进行进一步试验,结果发现CV01对10日龄SPF鸡胚的毒力达到106.7/0.2 m L以上,能致40%的30日龄SPF鸡感染。蚀斑克隆毒的免疫原性好,血清中和抗体水平高达15.6 log2,能100%抵抗超强毒株的攻击,表明该纯化株适合用于疫苗生产。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蚀斑 纯化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麦9号×镇麦168小麦F_2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遗传育种中产量性状改良提供参考,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植物数量性状主效基因与微效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宁麦9号×镇麦168)F_2代162个单株的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总小穗数、穗粒数以及单株粒重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农艺性状均属于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有效穗数和单株粒重仅受微效多基因调控,株高和总小穗数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而穗长和穗粒数则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株高、穗长和总小穗数3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4.98%、51.22%和47.12%,可能存在效应较大的QTL。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遗传模型分析 主基因 多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镇长团管理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科技镇长团是中共江苏省委为了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基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挂职干部选派机制。自2008年起,江苏省开始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担任科技镇长团团员,服务基层乡镇和地方企业,帮助基层政府提升人才、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经过十年的实践,科技镇长团已经成为江苏省推动人才向基层集聚、激发基层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组织形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江苏省唯一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连续多年选派3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科技镇长团工作,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镇长团选派和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创新,以期为高校、科研院所找准政产学研联合协作的内生动力,创新科技镇长团工作管理模式,优化选派方式,推动院地深度合作,加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科技镇长团 挂职干部 管理 创新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纳米管材料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化工进展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品中有害因子的快速高效检测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碳材料,以其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吸附性强、易于化学修饰等诸多优良性质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简述了碳纳米管的类型、制备和表征方法,分析了食品中有害因子的种类及其来源,论述了碳纳米管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和毒素、食品添加剂等食品有害因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碳纳米管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的发展方向。指出将碳纳米管用于食品安全分析极大地促进了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和技术向高灵敏度、低成本、高效率、快速等方向发展。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 制备 表征 食品安全 化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理化成分变化规律及其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植物酵素人工发酵过程中部分理化指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考察了酵素对果蝇寿命及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酵素发酵过程中p H由最初的4.11不断降低至发酵终点的3.50,还原糖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终降低到78.78±3.24 mg/mL,总酸和总多酚的含量最终分别达到9.80±1.06 mg/mL和55.04±1.36μg/mL;酵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随发酵的进行而增强;野生黑腹果蝇基础培养基中添加2%的酵素可显著提高雄性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最高平均寿命(p<0.0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06%、15.44%和14.99%;2%剂量组雌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和最高平均寿命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1%剂量组雌果蝇的平均最高寿命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剂量组果蝇体内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酵素对果蝇体内MDA含量的降低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植物酵素 发酵 理化指标 抗氧化性 寿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苗冷藏处理方法对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甘蓝适龄苗苗期冷藏温度、冷藏天数对生长状况的影响,以及不同栽培期适种品种标准苗、冷藏苗和老化苗产量差异,以解决因天气因素适龄苗无法定植而又需适时集中定植的问题。以甘蓝品种N-1431为材料,30 d苗龄甘蓝苗贮藏于5℃和10℃冷藏柜10、20、30 d为冷藏苗,以30 d标准苗为对照,观察其生长状态;选用2组各5个适合种植的品种为研究对象,30 d苗龄甘蓝苗置于5℃冷藏柜冷藏10 d,定植后观察各品种标准苗、老化苗和冷藏苗产量。结果显示,5℃冷藏10 d和10℃冷藏10 d的枯死率最低,为0和5%;5℃冷藏苗10 d和20 d较对照对植株展开度和叶数影响较小;2组不同品种标准苗、冷藏苗和老化苗产量比较结果显示,标准苗>冷藏苗>老化苗。

关键词: 甘蓝 冷藏苗 品种 生长状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营养化池塘中蓝藻毒素的危害及生态防控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工厂化、规模化不断扩大,养殖水体氮磷营养盐超标,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蓝藻水华现象频发。蓝藻水华通过产生蓝藻毒素影响水质指标等引发水体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进而影响养殖动物免疫力。鉴于蓝藻危害的严重性,本文综述了蓝藻毒素的概况,蓝藻毒素对水生动物的危害,以及目前行之有效的几种生态防控措施(包括构建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微生物降解技术、生物生态耦合技术及营养调控策略等),并对今后有关富营养化池塘中蓝藻清除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蓝藻毒素 富营养化 水生动物 生态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