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金针菇活性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金针菇中分离纯化出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包括核糖体失活蛋白、真菌免疫调节蛋白、金针菇毒素、多糖、亚油酸、糖蛋白、酚类和倍半萜烯等,这些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胆固醇、抑菌、消炎、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金针菇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以及目前药理活性研究概况,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金针菇作为潜在有效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针菇 化学成分 营养价值 药理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麦秸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麦秸还田定位试验,系统研究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品质、生长发育以及土壤地力的影响,为田间养分管理、优化田间环境、改善田间生态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也为高产栽培条件下的秸秆机械还田提供配套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为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千粒质量以及结实率,可以保证在单位面积穗数相当的情况下提高水稻产量.(2)在秧苗分蘖初期,麦秸还田对水稻分蘖有短暂抑制作用;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足够的穗数达到高产;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LAI,提高源库协调性;显著促进拔节期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3)麦秸还田可提高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减少垩白;麦秸还田对稻米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但有降低胶稠度和增加直链淀粉含量的趋势.(4)麦秸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麦秸还田还可以提高水稻吸收土壤氮、磷、钾的能力,提高水稻植株氮磷钾累积量,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产量 品质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旱柳染色体倍性与基因组大小测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旱柳是我国重要的乡土树种之一,具有很强的抗逆性,特别是耐旱与耐盐,但其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大小还未知,限制了其分子育种的发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旱柳3个品种(沿江柳、海柳1号、9901柳)进行染色体倍性测定,同时对这3种旱柳的基因组大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沿江柳、海柳1号、9901柳均为四倍体,基因组大小约为670 Mb。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旱柳全基因组测序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旱柳 染色体倍性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余甘子多酚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不同产地余甘子质量的有效鉴别方法,以贵州、陕西、四川、云南、江西和广东6个不同产地的余甘子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建立HPLC指纹图谱,提取33个指纹图谱共有峰,通过保留时间确定了没食子酸色谱峰,运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对6个不同产地余甘子进行相似度比较与归类,结果显示各产地余甘子的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四川、云南等产地余甘子的相似度分别为0.890、0.897、0.993、0.995、0.995、0.997,聚类分析表明江西和广东产地的余甘子与另外4个产地的余甘子有较明显的差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余甘子的HPLC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特征信号峰与余甘子质量间的对应关系,为余甘子的科学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余甘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培育路径探索——江苏杉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案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如何让社会资本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是实现社会资本成功投资乡村振兴的关键,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需要关注适宜的产业选择与定位、紧密的产民利益联结机制、领头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宽广的农民企业家情怀等方面的问题,政府还需从推进农业投入立法、创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等方面做好保障。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乡村振兴 模式 培育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针菇、赤芝混菌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活性成分检测

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金针菇和赤芝混菌发酵,对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转速等因素进行了优化,摇瓶和发酵罐逐级扩大培养后,分析发酵液和菌丝体中三萜、多糖和锌元素等含量,并与单菌发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混菌发酵对代谢产物合成生成转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山芋、马铃薯等天然培养基中添加10 g/L黄豆粉和30 g/L玉米浆对三萜和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生成最有利,温度24℃、转速110 r/min条件下混菌发酵培养10 d,胞内三萜、胞外三萜和胞外多糖含量分别为3.45 mg/g、3.05 mg/mL、38.67 mg/mL。扩大培养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合成,10 L发酵罐混菌培养时胞内和胞外三萜产量分别达到3.94 mg/g和3.49 mg/mL,胞外多糖52.71 mg/mL,胞内锌含量186.42μg/g,均高于单菌发酵培养。结果表明混菌发酵金针菇和赤芝菌体生长良好,且存在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促进了三萜、多糖等活性成分的代谢合成和微量元素的富集转化,拓展了单一菌株发酵的应用范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金针菇 赤芝 混菌发酵 多糖 三萜类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授粉对猕猴桃果实发育及种子数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和授粉时间对‘米良1号’猕猴桃果实大小、品质及坐果率的影响。【方法】首先研究‘米良1号’的果实发育模式,比较‘米良1号’和‘徐香’、‘金魁’的开花频度;然后以‘米良1号’为对象,分析不同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200,400,800,1 200倍)和授粉时间(花后0,1,2,3,4d)处理下,采收后及可食状态下猕猴桃果实的纵径、横径、侧径,品质指标和坐果率的变化,探明猕猴桃单果种子数与单果质量及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米良1号’的最佳花粉稀释倍数和授粉时间。【结果】(1)在果实发育前期,猕猴桃果实迅速膨大;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增长缓慢。3个猕猴桃品种雌花开放时间为4~5d,其中‘米良1号’雌花开放最早,‘徐香’雌花开放较晚,‘金魁’雌花开放最晚。(2)无论是釆后还是达到可食状态的猕猴桃果实,随着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增加,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先减后增;但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除稀释800倍处理外,其他稀释倍数处理的坐果率均在80%以上。(3)无论是釆后还是达到可食状态的猕猴桃果实,随着花授粉时间推迟,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减少;但授粉时间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除花后2d授粉处理外,其余授粉时间处理的坐果率均在95%以上。(4)单果种子数与果实质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果实内种子越多,果实越重。【结论】对‘米良1号’品种猕猴桃,建议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在200~400倍,在雌花开放后0~2d,且雌花开放数在75%以上进行授粉效果最好。

关键词: 猕猴桃 授粉 果实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贮藏对蚕豆鲜荚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低温对蚕豆鲜荚贮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其结冰点的研究,设置不同的冷藏温度0、4、8℃,定期测定贮藏期间的 PPO 活性、褐变指数、质量损失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蚕豆鲜荚的结冰点为-0.8℃;0℃处理组的 PPO 活性、褐变指数、质量损失率、籽粒色泽变化均小于其余处理组,0℃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较高;而0℃处理组的硬度指标相对较好。各低温处理组对蚕豆籽粒中的VC含量影响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蚕豆鲜荚适宜在0℃条件下贮藏。

关键词: 蚕豆 低温 贮藏 鲜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花生轮作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和病虫草害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连作障碍是花生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建立更合理的花生轮作制度,对4个不同花生品种在水稻-花生轮作模式下的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和田间病虫草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水稻-花生轮作模式下出苗率不受影响,生育期延长,营养生长更旺盛;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出仁率均有所提高,产量分别提高20. 7%、23. 6%、22. 8%和18. 5%,生育期短的小果型品种增产幅度更大.另外,水稻-花生轮作可以显著降低花生叶斑病病级和地下害虫的数量.水稻-花生轮作是一种合理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 花生 水稻 轮作 生长发育 产量 病虫草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浙沪地区甜瓜品种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江浙沪地区种植的65个甜瓜品种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甜瓜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浙沪地区种植的65个甜瓜品种的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甜瓜品种的单果鲜重、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果腔纵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心差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52.33%、37.63%、51.80%、33.09%、42.84%和39.48%;15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4,其中果皮底色和果肉颜色两个质量性状与单果鲜重、果腔纵径、果腔横径、果肉厚度、果实纵径、果实横径、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心差等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50,表明65个甜瓜品种果实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品种果实多个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所有品种划分为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两个类型,其中,薄皮甜瓜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厚皮甜瓜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结论】江浙沪地区种植的甜瓜品种果实性状遗传差异明显,其中厚皮甜瓜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狭窄,需引进新的种质资源拓宽其遗传基础。

关键词: 甜瓜 果实性状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