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金针菇活性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金针菇中分离纯化出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包括核糖体失活蛋白、真菌免疫调节蛋白、金针菇毒素、多糖、亚油酸、糖蛋白、酚类和倍半萜烯等,这些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胆固醇、抑菌、消炎、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金针菇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以及目前药理活性研究概况,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金针菇作为潜在有效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针菇 化学成分 营养价值 药理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滨海轻中度盐土盐分动态及其与主要气象要素的关系——以江苏如东垦区为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如东县东凌垦区经自然脱盐后的轻中度盐土为研究对象,以邻近中高度盐土为对照,2014年5月~2015年4月定期采集0~20、20~40cm土样测定土壤盐分含量,探讨主要气候因子降水量、蒸发量、温度等对轻中度盐土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高度盐土相比,轻中度盐土的土壤盐分含量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且表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土壤盐分含量与降水量、蒸发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相邻取样点间盐分含量的变化与这一期间的累积降水量在0~20cm土层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另外,降水量和蒸发量对0~20cm土层盐分含量的影响强度高于20~40cm土层。就温度而言,无论是平均气温还是积温与0~20、20~40cm土层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可用y=a+bx拟合。

关键词: 轻盐土 土壤盐分 气象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系甘蓝幼叶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低温(4℃)胁迫下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幼叶中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型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代谢的变化,为选育和推广抗寒甘蓝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不同耐寒性甘蓝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低温胁迫下其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AsA、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含量和AsA/DHA、GSH/GSSG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4个甘蓝品系幼叶的H2O2和MDA含量均明显增加;耐寒甘蓝品系231和235的AsA、GSH和GSSG含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不耐寒甘蓝品系161和163的AsA、GSH和GSSG含量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DH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AsA/DHA和GSH/GSSG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但不同耐寒性甘蓝品系间存在差异;AsA-GSH循环中的APX、GR和MDAR活性在低温胁迫期间均呈上升趋势,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耐寒甘蓝品系231和235能更迅速响应低温胁迫,可有效清除H2O2,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维持甘蓝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

关键词: 甘蓝 低温胁迫 AsA-GSH循环 生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味即食笋片的研制

中国调味品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以传统烹饪和调味为基础,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制了多种调味即食笋片的配方。调味配方有泡椒味、五香味、香辣味和蒜香味,既丰富了竹笋的产品种类,又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竹笋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即食竹笋 研制 调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恶苗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种类以及9种药剂对各类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TEF1-α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氟啶胺和噁霉灵对分离所得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病原菌为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GFSC)内的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和F. andiyazi。多菌灵对层出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F. andiyazi、敏感及抗性藤仓镰孢菌的EC_(50)均值分别为0.310、0.387、0.310、0.680和2.152μg/mL;咪鲜胺对上述镰孢菌的EC_(50)均值分别为0.010、0.043、0.017、0.038和0.110μg/mL;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氟啶胺和噁霉灵对分离所得4种病原菌藤仓镰孢菌、层出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和F. andiyazi的EC_(50)均值分别为0.002~0.097、0.014~0.078、0.044~0.343、0.019~0.074、0.033~0.466、0.019~0.146和13.957~85.558μg/mL。4种病原菌个体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叶菌唑整体较为敏感,而对噁霉灵敏感性最低,但不同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规律却基本一致。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病原鉴定 TEF1-α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鳞鲃主养池理化因子、浮游生物及养殖效果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于2016年5月15日至10月15日研究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3口大鳞鲃(Barbus capito)养殖池塘的理化环境、浮游生物和大鳞鲃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池塘内水温平均为26.8℃,透明度为25 cm,溶解氧含量为5.6~7.8 mg/L,pH值为8.2~8.7,盐度平均为0.21%,硬度为3.94~4.22 mmol/L,碱度为6.45~7.21 mmol/L,NH4++NH3含量为0.49~0.67 mg/L,总氮(TN)含量为0.73~1.21 mg/L,总磷(TP)含量为0.32~0.41 mg/L,化学耗氧量为14.63~17.15 mg/L,水型为C1Mg水质.(2)共检测到浮游植物5门15属(种),蓝藻门(Cyanophyta)种类占浮游植物属(种)33.33%,其次是绿藻门(Chlorophyta,26.67%)和硅藻门(Baelllariophyta,26.67%),优势物种为蓝藻门中的微囊藻属(Microcyslis).浮游植物数量为(4.94~14.80)×106 ind/L,生物量为19.11~52.75 mg/L;(3)共检测到浮游动物4类14种,其中原生动物(zooplankton)种类数量最多,有5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35.71%,以单环栉毛虫(Didinium.balbianii Fabre Domergue)和茂爽口虫(Climcicosonmum.virens)为主;轮虫有4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28.57%;枝角类(Cladocere)有3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21.43%;桡足类(Copepoda)有2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14.29%.浮游动物数量为56.0~1552.9 ind/L,生物量为1.811~39.004 mg/L;(4)试验期间,大鳞鲃的全长变化范围为8.26~36.12 cm,体质量的变化范围为8.23~358.15 g.结果说明,大鳞鲃全长、体质量变化与溶氧量、亚硝态氮浓度、耗氧量、浮游动物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关键词: 大鳞鲃 混养池塘 理化环境 浮游生物 生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转RdreB1BI草莓逆境相关基因表达及抗性评价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低温胁迫处理后,草莓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转RdreB1BI草莓进行抗性评价,本研究以已经通过分子鉴定的红颜草莓转RdreB1BI基因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零上冷害(4、2和0℃)、零下冻害(-2、-4和-6℃)以及常温(25℃),共7个温度梯度处理下草莓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采用RT-qPCR法分析了在常温、-2℃和-4℃处理下草莓叶片外源RdreB1BI基因及内源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株系7、株系8和株系10叶片在-4℃和-6℃处理无明显黄叶褐化现象,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株系1和株系9;株系10在-4℃和-6℃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株系1和株系7;-6℃处理下株系8叶片CAT活性保持较高水平。在-4℃处理下,ZAT10在株系7和株系8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株系1、株系9、株系10和对照,NAC在株系8和株系10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株系1、株系7、株系9和对照,表明转基因株系中,株系7、株系8和株系10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此外,在-4℃处理下,转RdreB1BI草莓中IDD4、PP2C25、HSFC1a及MYBR等转录因子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能协同RdreB1BI基因参与逆境胁迫响应,提高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调控草莓对低温的耐性。外源RdreB1BI基因转入后能明显提高草莓的抗寒性。本研究结果为红颜草莓低温调控机理、北移栽培及抗性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低温胁迫 转RdreB1BI草莓 抗寒性 基因表达 生理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在镇江市3个不同试验点,以当地主推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钵苗机插、钵苗撒抛和常规毯苗机插3种栽插方式的生产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塑盘旱育秧相比,钵盘旱育秧苗素质更优;钵苗机插和钵苗撒抛方式的移栽质量比毯苗机插更高,成熟期获得较多颖花量和较高的充实度,最终实产较毯苗机插分别高8.4%和6.8%。

关键词: 水稻 钵苗机插 钵苗撒抛 毯苗机插 秧苗素质 产量及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秆浸提液对小麦根尖和胚乳结构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稻秆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的影响机制,为稻秆还田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扬麦16和扬麦22为试验材料,设4个稻秆浸提液质量浓度(0.02、0.04、0.06和0.08 g/mL),以蒸馏水为对照(0 g/mL,CK),测定不同处理小麦的种子发芽率、苗高、根数、根长和α-淀粉酶活性,并观察萌发2和6 d的小麦胚乳及根尖显微结构。【结果】稻秆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且浸提液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不同质量浓度的稻秆浸提液对小麦苗高、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典型的低促高抑现象,其中0.02 g/mL处理对小麦的根长和苗高均有促进作用,0.08 g/mL处理则对二者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稻秆浸提液处理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随稻秆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小麦根系分生区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浸提液质量浓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会使根尖分生区细胞明显变形。高质量浓度稻秆浸提液还会显著降低小麦胚乳淀粉体的降解程度(P<0.05),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也随之下降,0.08 g/mL处理的小麦α-淀粉酶活性萌发2 d时较CK下降36.70%,萌发6 d时较CK下降28.13%。【结论】稻秆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稻秆浸提液主要通过影响小麦淀粉体降解及淀粉酶活性来影响小麦种子萌发。

关键词: 稻秆浸提液 种子萌发 根尖结构 胚乳淀粉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方法提取余甘子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指纹图谱分析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不同方法对余甘子多酚提取的影响,采用溶剂回流、超声波、微波、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和亚临界水萃取5种方法提取余甘子多酚,对5种方法提取样品分别进行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溶剂回流提取时间长但提取较为充分,抗氧化活性较强;亚临界水萃取没食子酸提取率和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指纹图谱分析表明,亚临界水萃取与其他方法有较明显的差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余甘子多酚特征信号峰与提取方法间的关系,有利于余甘子多酚提取的方法选择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 余甘子 多酚 提取方法 抗氧化活性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