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FgPDK1调控禾谷镰孢菌响应渗透胁迫研究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为了应对渗透胁迫进化出包括高渗甘油途径(high osmolarity glycerol,HOG)在内的一系列调控网络,但其上游信号调控因子尚不明确.本文以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研究对象,在盐胁迫下通过遗传学和生理生化手段,研究了一个关键的线粒体能量代谢酶基因丙酮酸脱氢酶激酶(Fg PDK1)在调控渗透胁迫方面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1)菌丝生长测定结果表明Fg PDK1敲除突变体(ΔFg PDK1)对盐胁迫的敏感性较野生型(PH-1)显著增加;(2)与PH-1相比较,盐胁迫下ΔFg PDK1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电解质外渗和更高的胞内甘油累计量;(3)盐胁迫下ΔFg PDK1菌丝的活性氧(ROS)累计量、丙二醛含量、细胞死亡量都比PH-1显著增加;(4)盐胁迫下ΔFg PDK1菌丝的抗氧化酶基因(SOD和CAT)表达量显著低于PH-1;(5)上述生理生化表现在Fg PDK1功能恢复菌株(ΔFg PDK1-C)均可恢复到野生型水平.这些结果表明F.graminearum可能通过Fg PDK1调控HOG下游途径并维持抗氧化能力来应对高渗透胁迫.本研究为解析真菌适应渗透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渗透胁迫 甘油 细胞死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幼苗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析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与寄主水稻的互作机制,筛选水稻中与病毒互作的蛋白,以易感RBSDV的水稻品种日本晴3~4叶期的组织样品为材料,通过提取总RNA后分离获得m RNA,合成cDNA双链后连入pDONR222载体,获得初级文库。初级文库的滴度为6.6×10~6CFU/mL,库容为1.9×10~7CFU,重组率>95%,插入片段平均长度>1 kb。提取初级文库质粒,通过重组反应将水稻cDNA文库转移至pGADT7-DEST载体,构建获得水稻幼苗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文库的滴度为4.5×10~6CFU/mL,库容为1.3×10~7CFU,重组率>95%,cDNA插入片段平均长度>1 kb。采用RBSDV候选基因进行文库筛选,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酵母文库可用于筛选病毒互作蛋白。
关键词: 水稻 幼苗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滴度 库容 重组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硒蛹虫草中有机硒的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high resolution-continuum source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HR-CS GFAAS)测定富硒蛹虫草中有机硒的方法。参照DBS42/002-2014《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制备富硒蛹虫草总硒测定试样,参照GB 1903.2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富硒酵母》制备富硒蛹虫草无机硒测定试样,再使用HR-CS GFAAS测定富硒蛹虫草总硒和无机硒。试验以Pd(NO_3)_2(1 g/L)和Mg(NO_3)_2(0.5 g/L)混合溶液为基体改进剂,通过试验优化出基体改进剂最佳添加体积为5μL,最佳灰化温度为1 100℃,最佳原子化温度为2 200℃。测定结果表明,富硒蛹虫草总硒含量为1.407 mg/g,无机硒含量为0.083 mg/g,计算出有机硒含量为1.324 mg/g,所占百分比为94.1%,这说明富硒蛹虫草含有丰富的有机硒,是补硒良品。总硒和无机硒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7%和94.0%,相对标准偏差<4.5%。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分析食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形态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富硒 蛹虫草 无机硒 有机硒 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铅污染对不同生境芦苇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不同生境芦苇对铅污染的耐受或抵抗能力,采用盆栽试验模拟淹水和干旱生境,探究铅污染对不同生境芦苇体内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处理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增加,芦苇体内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但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均显著增强。相同浓度铅处理的干旱生境芦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小于淹水生境芦苇。胁迫60 d,铅处理的两种生境芦苇体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强;胁迫90 d,铅处理的两种生境芦苇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说明水生芦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在抵抗铅诱导的氧化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的免疫抑制机制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评价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感染对于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研究了H9N2 AIVs的免疫抑制机理。结果显示,H9N2 AIVs感染可降低鸡对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的抗体应答,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而流式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9N2 AIVs感染可显著降低鸡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率(P<0.05);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9N2 AIVs感染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P<0.05);另外,H9N2 AIV感染还导致鸡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4应答水平的下降,其中IFN-γ的应答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H9N2 AIVs感染可抑制鸡的免疫应答,其中对细胞免疫应答的抑制更为明显。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鸡 免疫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碱蓬和秸秆覆盖对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盐分动态与脱盐效果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盐分动态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并探讨盐生植被和秸秆覆盖下土壤的脱盐及控盐效果,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中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种处理:对照(裸地,CK)、种植碱蓬(PS)、15 t·hm~(-2)秸秆覆盖(SM-A)和30t·hm~(-2)秸秆覆盖(SM-2A),监测气候因子和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滩涂裸地表层土壤盐分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表现为在6—8月盐分降低至最低值(8.69g·kg~(-1)),9—12月呈现积盐作用,最大值为26.66 g·kg~(-1);表层土壤盐分变化比亚表层更剧烈,而且亚表层盐分变化相对于表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相关分析表明,滩涂裸地表层盐分变化与采样前15 d的累积降雨量及蒸降比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多因子及互作逐步分析表明,降雨量增加可以显著促进脱盐作用,大气温度升高可加剧盐分积累,降雨量和大气温度的互作效应增加会对盐分累积产生正效应;(3)PS处理没有显著改变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但降低了表层土壤盐分;(4)SM-A和SM-2A条件下,土壤脱盐率与覆盖处理天数回归拟合符合Logistic曲线,且经过雨季覆盖处理90~100 d后表层土壤脱盐率均可达到95.0%以上,覆盖处理120 d后亚表层土壤脱盐率均可达到92.0%以上,之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盐分分别在0.60和1.00 g·kg~(-1)以下波动.综合考虑脱盐效果和经济投入,在梅雨季节前(4—5月)采用15 t·hm~(-2)秸秆覆盖,可能是未来滩涂极重度盐土进行快速脱盐和改良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盐生植物 气候因子 盐分动态 极重度盐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温预处理对猪粪堆肥过程碳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猪粪、砻糠为原料,利用自行设计的超高温预处理装置,开展了为期56d的模拟堆肥试验,比较了超高温预处理好氧堆肥(HPC)和常规高温好氧堆肥(CK)过程中碳、氮素转化及损失.结果表明,CK有机质最大降解度(42.58%)比HPC堆体(49.29%)小,但降解速率常数(0.1d~(-1))高于HPC(0.07d~(-1)),两种堆肥工艺碳素降解率差异不显著.HPC堆体NH_4~+-N、TN质量分数平均比CK高143.9%、11.2%,而NO_3~--N质量分数则比CK低58.8%.HPC堆肥后期胡敏酸含量及腐殖质聚合程度分别比CK高45.2%~56.8%、59.1%~65.3%.在预处理阶段以及后续堆肥阶段,HPC、CK有机碳损失率分别为48%、51%,氮损失率分别为18%、27%.说明超高温预处理不仅有利于堆肥过程的保氮,而且促进富里酸向胡敏酸的转化,提高了堆肥产品腐殖化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条件价值法意愿调查的环太湖地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生态补偿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经济激励手段,有机农业是对生态环境友好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户是农业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对生态补偿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着生态补偿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以农业面源污染较严重和水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的环太湖地区为例,运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测算环太湖地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标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获得环太湖地区有机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认知状况、对农业生态补偿的认知度及补偿意愿的相关数据,并测算出生态补偿额度。结果表明:(1)50%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较为关注,62%的农户对生态补偿有较高的认知度,72%的农户愿意参加农业污染控制,开展清洁农业生产;(2)87.18%的农户认为有机农业生产对环境改善和自身健康有利,80.77%的农户认为有机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可以给生产者带来的价值至少4 500元/(hm~2·年);(3)在设定的4种不同受偿额度下,97%的农户选择非零受偿意愿,经测算,受偿值为6 942.75元/(hm~2·年);(4)在补偿方式上,80.77%的农户更倾向于接受现金补偿,17.94%的农户愿意接受技术和实物补偿。研究结果可以为构建环太湖地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体系和制定促进环太湖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条件价值法 环太湖 有机农业 生态补偿 受偿意愿 问卷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HLL纳米粒制备工艺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活性降压肽丙氨酸-组氨酸-亮氨酸-亮氨酸(Ala-His-Leu-Leu,简称AHLL)为包载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技术制备AHLL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简称PLGA]纳米粒,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优化试验条件,测定目标产物的粒径及电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的表面形貌。结果显示,最佳制备条件为乳化剂聚乙烯醇浓度0.02%,聚合物PLGA浓度25%,AHLL浓度2.0%,水油相体积比15∶1,该条件下制备的AHLL纳米粒包封率高,平均粒径小,纳米粒为表面比较光滑的球形。与空白纳米粒相比,载有AHLL的PLGA纳米粒平均电位增大,纳米粒体系更加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蛹虫草发酵大豆菌质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活性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豆为研究材料,利用蛹虫草对大豆进行双向固体发酵,跟踪测定发酵菌质中主要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16 d时,发酵菌质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29.72 g/100 g;当发酵28 d时,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5.133 mg/g;在发酵21 d时发酵菌质中虫草素含量最高,达到216.7μg/g。发酵菌质水提液和95%乙醇提液均在第21天时对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53.76%和48.13%及68.75%和95.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