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含量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的含量,选择同一饲养水平下的 3、6、12 和24 月龄贵州黑山羊公母各 40 只进行生长性能测定,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公母羊各 5 只进行屠宰性能分析,并对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公羊的不同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论公羊还是母羊,不同月龄的贵州黑山羊在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均随着月龄增大而增大,其屠宰性能各项指标也随月龄增大而逐渐增加.对肌肉组织中脂肪酸分析发现,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背最长肌和腿肌中3 种膻味脂肪酸4-甲基辛酸(MOA)、4-乙基辛酸(EOA)和4-甲基壬酸(MNA)含量均呈现出随月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3种膻味脂肪酸均在 24 月龄时含量最高.在皮下脂肪中,MOA和MNA的含量均在24 月龄最高,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而EOA含量在 12 月龄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在脂肪组织中,3 种膻味脂肪酸的含量均在 24 月龄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生长和屠宰性能有较大差异,且膻味脂肪酸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形成和沉积.


乳杆菌发酵速煮薏米的工艺优化
《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食淀粉乳杆菌CGMCC1.3395发酵制备速煮薏米。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时间、含水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工艺,并以原料薏米(CK1)和常规浸泡薏米(CK2)为对照,比较发酵前后薏米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食淀粉乳杆菌CGMCC1.3395发酵速煮薏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12 h、发酵温度30℃、含水量40%、接种量0.5%。在此条件下,发酵后薏米的最佳蒸煮时间为48.0 min,较CK1、CK2分别降低45.9%和22.2%;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为分别为278.9%和351.4%,约为双对照的2倍;精米硬度和米饭硬度分别为1079 g和77 g,较双对照均显著降低2倍或以上;米汤p H值为5.50,无明显酸味;米饭食味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双对照。此外,发酵薏米的总淀粉、总蛋白、粗脂肪含量及γ-氨基丁酸等组分含量分别为57.4%、15.5%、5.39%、903.2 mg/kg,均在发酵后显著增加。综上,该工艺使薏米蒸煮时间缩短、质地变软、口感和营养提升,可为薏米的蒸煮品质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树莓不同品种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树莓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浆果植物,鲜果中存在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明确或潜在的药理活性。以贵州省当地主栽5个树莓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树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花青素含量变幅为2.66~79.52 mg/hg,多糖为262.23~438.36 mg/hg,总酸为2.08~19.49 g/k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702.34~1030.23 U/g,黄酮为53.76~160.65 mg/hg,树莓酮为0.30~76.70 mg/hg,槲皮素为0.35~2.41 mg/hg,锌含量为2.06~3.17 mg/kg,硒含量为0.001 2~0.001 8 mg/kg。糖酸比结果显示,树莓本地品种1号、本地品种2号及黑莓口感较好,本地品种1号的主要活性成分实测值普遍居高,表现突出,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树莓品种。树莓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消炎等功效和作用,本研究为树莓活性成分研究和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白三叶根际产铁载体菌的分离及促生特性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挖掘贵州省内野生牧草根际产铁载体菌资源,为植物根际促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为解决植物缺铁症促进植物抗逆增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壤稀释法对白三叶根际产铁载体菌进行分离,利用定性、定量分析对其产铁载体能力进行测定,通过 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并对菌株促生特性进行检测.[结果]从贵州黔南、贵阳、铜仁地区 3份白三叶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产铁载体菌5株(TSQD-1、TSQD-2、TSGH-1、TSTY-1、TSTY-2),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其中,菌株TSGH-1、TSQD-1和TSQD-2有较强的产铁载体能力;5个菌株均具有溶解无机磷、固氮和分泌IAA能力,其中,TSGH-1有较强的溶解无机磷能力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TSTY-2具有较高的产IAA能力.[结论]贵州白三叶根际土壤产铁载体菌株均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TSGH-1、TSQD-1和TSQD-2菌株同时具有溶磷、固氮和分泌IAA能力,具有多重促生特性.
关键词: 白三叶 根际 铁载体产生菌 促生特性 假单胞菌属 固氮酶活性


不同利用方式对灯心草群落固碳能力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本文以贵州龙里草原为试验地,通过对龙里灯心草群落的植被、地表凋落物和土壤主要组分进行实地观测,探究围封、刈割、放牧 3 种利用方式对草地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利用方式植被地上生物量以围封最大,刈割次之,放牧最小;不同利用方式对凋落物影响不明显.3 种利用方式对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同.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影响显著,对土壤全磷及容重的影响不大.3 种利用方式主要通过改变土壤主要组分来影响植被生长,进而改变植被生物量,从而改变灯心草群落的固碳能力以及对环境的贡献.围封、放牧、刈割通过改变土壤有机碳及容重来改变土壤的固碳能力.


贵州不同产区蜂糖李果实糖酸组分差异及品质评价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不同产区蜂糖李果实的糖酸品质特征,为提高蜂糖李果品质量整体水平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安顺4个种植区(AZNL、AZND、AZNJ和AZYH)、黔南州3个种植区(QNLF、QNLM和QNHD)以及贵阳(GXFS)、黔西南州(QXQG)、铜仁市(TYHG)和遵义市(ZSYX)种植的蜂糖李新鲜成熟果实为材料,考察果形指数和硬度等外观品质,检测分析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主要风味指标,并对果品品质2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1份蜂糖李果实糖含量为102.29~160.71 mg/g,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平均56.21 mg/g,山梨醇含量最低,仅20.71 mg/g;有机酸含量为5.29~7.89 mg/g,有机酸组分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平均达5.31 mg/g,抗坏血酸含量最低,仅0.04 mg/g。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2.89%,获得品质评价函数:F=0.361 F1+0.241 F2+0.153 F3+0.107 F4+0.066 F5。聚类分析显示,QXQG和AZNL各为一类,其余9个样品聚为一类,其中,AZNL和QXQG综合得分较高,品质最佳。【结论】贵州11份不同种植区蜂糖李果实品质依次为AZNL> QXQG> QNLF> AZNJ> AZND> QNLM> AZYH> QNHD> GXFS> ZSYX>TYHG。
关键词: 蜂糖李 糖组分 酸组分 品质评价 果形指数 果实硬度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播种量对甘蓝型油菜直播栽培成株数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常规油菜和杂交油菜不同播种量下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变化,明确常规油菜和杂交油菜最佳播种量.以6个油菜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播种量7个处理,分析播种量与成株数量、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播种量对成株数量和产量有显著影响,随播种量增加油菜成株数量升高,产量先增后减;播量在B2处理(3.0 kg/hm2)时常规和杂交油菜产量最高,分别为2569.51 kg/hm2和2874.86 kg/hm2,在B6处理时两者产量相当,平均为2418.25 kg/hm2;常规油菜产量与角粒数(0.6871**)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油菜产量与主花序长度(0.6275**)呈极显著正相关;菜籽品质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与播种量无关.在本试验条件下,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最宜播种量为3.00 kg/hm2.


甘草颗粒特征图谱及其质量相关性研究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24
摘要:建立甘草颗粒中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柱(4.6 mm*250.0 mm,5μm),检测波长237 nm,以乙腈(A)-0.05%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结果显示,10批样品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01.经对照品比对,指认甘草苷和甘草酸铵两个指标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7%~102.42%.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以甘草颗粒中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的测定对甘草颗粒进行质量评价.


有色茧新品种“贵蚕11号”原蚕性状研究
《四川蚕业 》 2024
摘要:为奠定新品种"贵蚕11号"(G101A·G101B*202Aa·202Ab)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基础,开展了"贵蚕11号"原蚕的性状研究.以"菁松""皓月"为对照,常规原蚕饲养技术,调查原种10蛾产卵性状.结果为"G101"(中系、白茧)、"202A"(日系、黄茧)原蚕饲养容易、品种性状稳定、抗性较强,产茧量较高、茧质较优;发蛾早、交配性能好;10卵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不受精卵和不良卵少,产卵量接近常规品种,克蚁制种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认为:"贵蚕11号"适应性及抗性强、产量性能好.


氮磷钾配施对白叶一号茶叶产量、品质及茶花生物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的氮(N)、磷(P2O5)、钾(K2O)3因子施肥试验(N0P0K0、N0P2K2、N1P2K2、N2P0K2、N2P1K2、N2P2K2、N2P3K2、N2P2K0、N2P2K1、N2P2K3、N3P2K2、N1P1K2、N1P2K1、N2P1K1),通过测定白叶一号茶叶产量、品质、茶花生物量,拟合氮、磷、钾与茶叶产量及茶花生物量的肥料效应方程,结合不同氮磷钾配施条件下茶叶的品质性状确定施肥量。结果表明,N2P1K2施肥处理茶叶产量仅次于N2P2K0、N2P1K1和N2P2K3,茶花生物量仅高于N0P2K2,茶叶产量占茶花生物量百分比为13.5%,高于其他施肥处理。N2P1K1施肥处理茶叶产量占茶花生物量百分比仅次于N2P1K2处理,但其春茶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含量最低,品质最优,其中茶多酚含量为14.31%、儿茶素含量为6.64%,均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通过拟合氮、磷、钾肥和茶叶产量的三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解析推荐施肥量为氮(N)349~526 kg/hm2、磷(P2O5)0~56 kg/hm2、钾(K2O)0~145 kg/hm2,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氮(N)349 kg/hm2、磷(P2O5)56 kg/hm2、钾(K2O)0 kg/hm2。该茶园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综上所述,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氮(N)349 kg/hm2、磷(P2O5)56 kg/hm2、钾(K2O) 0 kg/hm2。
关键词: 白叶一号 “3414”肥效试验设计 茶叶产量及品质 茶花生物量 施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