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基于高密度基因芯片的福恢2165重要农艺性状分子基础解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福恢2165作为一种表现优良的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好、配合力高、抗稻瘟病和米质优等特点.因此,明确福恢2165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基础,可以为材料改良和杂交稻育种提供参考,促进福恢2165在水稻生产中的安全应用.[方法]评价福恢2165对稻瘟病的抗性表现,并通过水稻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分析材料的纯合度及基因组片段来源.检测与产量、抗非生物和生物逆境、品质、生育期、育性和株型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对福恢2165及其亲本进行抗病相关基因的单倍型分析.[结果]福恢2165显示出稳定的稻瘟病抗性,其基因型纯合度高,遗传背景单一.基因组片段来源分析表明,福恢2165的基因组片段更多来自于华航丝苗和蜀恢527.功能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福恢2165聚合了多个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调控基因.此外,单倍型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福恢2165含有丰富的抗稻瘟病相关基因资源.[结论]通过深入分析福恢2165的基因型特征和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揭示了其遗传特性和抗病性的分子基础.这些结果为福恢2165的遗传改良和育种利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福恢2165 基因组片段 功能基因 稻瘟病 基因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三系不育系'福农A'的选育及其综合农艺性状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交水稻(Oryza sativa)不育系是选育优良品种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培育优异的不育系对杂交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抗稻瘟病且优质的水稻品种'华航丝苗'作为供体亲本,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但米质和稻瘟病抗性不佳的籼稻三系保持系'福稻B'进行杂交,在F3代中,选择优异单株做父本,用不育系'谷丰A'做母本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不断在三亚和沙县基地进行穿梭育种选择.经过多个世代的淘汰和选择,最终选育出了育性稳定的三系不育系'福农A',其对应的保持系定名为'福农B'.综合农艺性状分析发现,'福农A'株叶形态好,茎秆粗壮,剑叶挺直,其午前开花率达85%,茎秆的直径和厚度明显大于亲本.田间测试及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其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99.99%,柱头外露率为57.12%.'福农A'的茎秆倒三节直径明显较大,茎秆壁也明显较厚,且茎秆中半纤维素和硅含量较高.高密度芯片分析表明,'福农A'含有半矮秆基因Sd-1(semi dwarfing gene 1)和Sdt97(semi dwarfing mutant gene 97)、直穗基因qNGR9及粒重基因OsSPL16(squamosa promoter-binding-like gene 16).同时,'福农A'成功聚合了3个稻瘟病菌抗性基因Pi5(Pyricularia oryzae resistance-5)、Pid2和Pid3,室内鉴定其抗病株率达81.82%.此外,利用'福农A'所育成的7个水稻品种均表现出产量高、米质好、中抗稻瘟病等特征.由此可见,'福农A'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能为配组和选育抗性好、产量高、米质优的杂交稻提供种质资源.

关键词: 籼型三系不育系 ’福农A’ 稻瘟病抗性 综合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生物传感器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物疫病不仅严重危害动物健康,阻碍养殖业良性发展,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开发灵敏、特异、快速的诊断方法对于疫病防控尤为重要。PCR是目前检测病原体核酸的金标准,但是它存在检测周期较长,需要精密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应用于现场即时检测等局限性。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CRISPR/Cas)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为动物疫病诊断提供新的方法和契机。CRISPR-Cas9靶向核酸的特异性和CRISPR-Cas12/Cas13“附属切割”活性使其在核酸检测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CRISPR/Cas系统的分类,对3种常用的CRISPR/Cas系统的核酸检测策略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其在动物疫病诊断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讨论了它的优势、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动物疫病诊断新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CRISPR/Cas 生物传感器 动物疫病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富硒红壤区土壤硒含量特征及作物对硒的吸收

肥料与健康 2024

摘要:在调查我国南方红壤区土壤及农产品中硒含量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富硒红壤中硒的分布特征及其所产农产品中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富硒红壤面积较大,但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破碎度;土壤中的硒虽伴生一定量的重金属和稀土等元素,但与重金属或稀土元素的相关性不大;在富硒土壤上生产的农作物总体表现为可食部位的硒含量低于非可食部位的,并且农作物中的硒含量与土壤有效态硒含量相关性显著。依据我国南方富硒红壤区土壤自身特性,可以通过调控富硒红壤区农田土壤的酸碱度、水分含量、施肥种类、施用调理剂等来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达到农产品中硒含量增加的目的;同时,对外源补硒的技术和相应农产品硒的健康效应,需进一步研究与规范。

关键词: 红壤 富硒农产品 含量特征 食品安全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黄花菜产量与品质特征的优异种质筛选及评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优异种质资源,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分析等方法,对 20 份菜用黄花菜种质的产量形成与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黄花菜种质的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 1.9%~75.6%,其中以花蕾色度a*值的变异系数最大,总黄酮含量、花蕾质量次之,花蕾含水量最低.花蕾质量、花蕾粗和花薹数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37、0.583 和 0.517.营养品质间的相关性较弱,而外观颜色指标间及其与部分营养品质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影响黄花菜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为花蕾质量和花薹数,其决策系数分别为 0.534 和 0.239.营养品质和外观颜色的权重分别为 0.523 和 0.477,结合TOPSIS法可以对不同种质的品质进行有效区分.根据综合得分与产量绘制二维散点分布图可以快速筛选到产量与品质均佳的优异资源.

关键词: 黄花菜 产量 品质 TOPSIS法 种质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热解温度下番茄藤蔓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裂解温度对番茄藤蔓生物炭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300℃、500℃和700℃下热解2 h制备生物炭,运用电镜扫描、元素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等手段,对番茄藤蔓生物炭的表面结构特征、元素及其他特性、表面官能团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裂解法制备的番茄藤蔓生物炭呈碱性(pH值9.83~10.67),生物炭产率随裂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灰分则相反。全氮含量以500℃时最低,300℃时最高,但固定碳含量、碳氮比(C/N比)均在500℃时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51.42%和36.63。低温裂解时番茄藤蔓生物炭孔隙结构丰富,高温下裂解其孔隙被灰分及其熔融结构覆盖,孔隙度减小。热解温度的升高同时使生物炭芳香化程度增强,700℃高温热解时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相较于300℃和500℃谱图吸收峰减少,尤其在500~800 cm-1的吸收峰明显减弱。【结论】热裂解改变了番茄藤蔓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综合考虑各因素,300~500℃下裂解2 h制备的番茄生物炭具有较好的性能和较高的效益。

关键词: 生物炭 番茄藤蔓 热解温度 表面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钙离子对高温胁迫下草莓幼苗影响的转录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添加外源钙离子后高温胁迫下草莓幼苗叶片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本试验以'红颜'草莓幼苗为材料,设置4个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昼/夜25 ℃/17 ℃ 16 h/8 h)每株喷施20 mL蒸馏水、对照每株喷施20 mL的8 mmol/L CaCl2溶液、高温(昼/夜42 ℃/34 ℃ 16 h/8 h)每株喷施20 mL蒸馏水、高温每株喷施20 mL的8 mmol/L CaCl2溶液,在高温胁迫第3天时取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与高温喷施蒸馏水处理组相比,高温喷施外源钙离子处理组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2 452个,其中1 504个上调表达,948个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在细胞组成中,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细胞部分和细胞器;在分子功能中显著富集的条目是结合、催化活性、结构分子活性;显著富集的生物过程为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刺激应答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有植物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和MAPK植物信号传导途径-植物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进一步分析发现添加外源钙离子会使一些编码钙离子感受蛋白、WRKY转录因子、MYB转录因子、热激转录因子和热激转录蛋白的基因响应高温胁迫而发生差异表达,这为探究Ca2+信号在草莓幼苗应对高温胁迫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关键词: 草莓幼苗 CaCl2 高温胁迫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微化笋膳食纤维改善酸乳货架期乳清析出的作用机制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纳微化笋膳食纤维(nanosized bamboo dietary fiber,NBDF)对凝固型酸乳货架期乳清析出的影响,采用多元复合纳微化改性对笋膳食纤维进行降解,研究不同粒径NBDF的乳润湿性,解析乳润湿性最优的NBDF对酸乳货架期乳清析出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笋膳食纤维经超声-压热-酶解改性后形貌由块状转变为丝状,经高能机械球磨后微纤丝断裂形成纳米团簇状;NBDF的乳润湿性随粒径减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粒径10~30μm的微纤丝与乳体系间润湿性最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9 g/L NBDF(粒径10~30μm)可提高凝固型酸乳凝胶的振荡稳定性,且经28 d货架期后的凝固型酸乳乳清析出率为5.84%,仅为未添加NBDF组的57.87%,这与NBDF能有效提高乳体系的束缚水比例(提高41.4%)、改善酪蛋白凝胶网络结构,并提高其涂布性使发酵酸乳形成细小、均匀的乳清孔隙通道有关.

关键词: 竹笋 纳米膳食纤维 酸乳 乳清析出 凝胶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处理对广叶绣球菌挥发性成分及风味的影响

菌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植物乳植杆菌发酵及植物乳植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对广叶绣球菌冻干粉挥发性成分构成和风味的影响,本文采用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OAV)和感官评价分析对不同处理的绣球菌冻干粉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组样品共检测到72种挥发性物质;未发酵的对照组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1-辛烯-3-醇[(47.53±2.09)%];植物乳植杆菌发酵组中酯类、醛类、醇类含量均较高,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正十二烷[(10.39±0.38)%];混菌发酵组中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2,3-二甲基-5-乙基吡嗪[(26.76±1.46)%]。通过ROAV分析,对样品风味有贡献的成分共26种(ROAV≥0.1),其中关键风味成分有9种(ROAV≥1)。3组样品共有的关键风味成分为2-甲基丁醛、1-辛烯-3-醇,赋予了3组样品共有的蘑菇与真菌霉味气味特征;1-庚烯-3-酮为对照组特有的关键风味成分,可赋予样品金属味特征;丁酸己酯、5-甲基-2-呋喃甲醇和苯乙醇为植物乳植杆菌发酵组特有的关键风味成分,可赋予样品果香味、花香味和焦糖味气味特征;2,6-二乙基吡嗪、2,5-二乙基吡嗪和2,3-二乙基-5-甲基吡嗪为混菌发酵组特有的关键风味成分,可赋予样品坚果气味特征。感官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个发酵处理组的气味差异较大,植物乳杆菌发酵组果香味、焦糖味和蘑菇味都较均衡,且保留了部分食用菌的蘑菇气味特征,而混菌发酵组则以坚果味和焦糖味为主,气味单调;2个发酵处理组均起到较好的脱腥效果,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亦表明1-庚烯-3-酮、壬醛、E-2-辛烯醛等腥味特征成分在发酵处理后的样品中均未检出。由此可知,植物乳植杆菌发酵及植物乳植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均可显著改变绣球菌冻干粉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构成及其气味特征,具有脱腥增香效果。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植物乳植杆菌 酿酒酵母 发酵 挥发性成分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粪便施用对红壤铝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红壤铝毒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畜禽粪便等有机物料作为改善土壤酸度和推动国家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铝毒胁迫下作物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探究不施畜禽粪便(CK)、施用猪粪10 g·kg-1(P10)、猪粪30 g·kg-1(P30)、猪粪50g·kg-1(P50)、鸡粪10 g·kg-1(C10)、鸡粪30 g·kg-1(C30)、鸡粪50 g·kg-1(C50)、鸡粪猪粪各15 g·kg-1(PC15)等8个处理对酸性土壤铝毒胁迫下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物量、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在土壤铝毒胁迫下,不同畜禽粪便处理均促进了油菜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在第80天各处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畜禽粪便有效缓解红壤铝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施用等量鸡粪处理比猪粪更有利于促进油菜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但对光合作用参数、Fv/Fm值和qP的促进作用较弱,而且鸡粪、猪粪混施处理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Tr、Gs、Ci、qN均大于单施处理(P<0.05),说明高pH值的鸡粪更利于促进油菜生长,而高养分含量的猪粪更利于促进油菜光合荧光特性。【结论】猪粪施用量50 g·kg-1对油菜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铝毒胁迫缓解作用最佳,而鸡粪最佳施用量为30g·kg-1。就油菜幼苗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而言,畜禽粪便种类筛选、最佳用量确定并结合土壤酸度调控对缓解红壤铝毒至关重要。

关键词: 红壤 畜禽粪便 铝毒 生长 光合荧光 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