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壁蜂及其在果树授粉中的应用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壁蜂(Osmia)作为果树的有效传粉昆虫,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我国果树生产中已应用的壁蜂有5种:凹唇壁蜂(O excavataAL )、紫壁蜂(O jacotiCockerell)、角额壁蜂(O cornifronsRadosz kowski)、壮壁蜂(O taursSmith)和叉壁蜂(O pedicornsCockerell),其中凹唇壁蜂是北方果园的主要传粉昆虫。文中详细地综述了我国现有壁蜂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影响种群增殖的主要因素。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采用 2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4种方式培肥土壤为研究对象 ,对生长季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微生物量碳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容量在 6 2 0mg·kg-1以上 .在各处理中 ,微生物量碳大小顺序为M4>M2 >NPK CK .M2 、M4微生物量碳最大峰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 ,NPK最大峰值出现在播种期 ,CK最大峰值出现在蜡熟期 ,季节性变化平稳 .施肥数量和种类不同所引起的微生物量碳的差异 ,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改变 .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动态变化无显著相关性 ;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 ,植物氮、磷、钾及作物籽粒粗蛋白含量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 .


不同氮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一号籽粒产量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一号籽粒产量、蛋白质、氨基酸和油脂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籽粒产量影响较大,施氮增产10.5%~22.9%。在本试验条件下的经济最佳施氮(N)量为180.3 kg·ha-1。不同施氮水平较不施氮均能明显增加高油玉米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增加7.1%~13.3%(平均10.6%)、22.1%~39.1%(平均29.9%)和25.0%~40.7%(平均35.0%),其中施氮175 kg·ha-1时蛋白质含量最高(10.75%),施氮125 kg·ha-1时蛋白质品质相对较好(谷醇比相对较高,醇溶蛋白占蛋白质比例相对较低)。不同施氮水平较不施氮均能明显增加高油玉米籽粒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增加11.9%~20.3%(平均17.3%)和12.4%~20.4%(平均17.1%),其中施氮175 kg·ha-1时氨基酸总量(11.50%)和必需氨基酸总量(4.19%)均相对较高。适量施氮能增加高油玉米籽粒油脂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其中施氮175~225 kg·ha-1时籽粒油分、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均较高,较不施氮分别增加7.0%~7.5%,7.4%~8.3%、7.0%~8.5%和8.1%~8.4%,而过量施氮会明显降低籽粒油分、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
长期少耕对玉米产量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1983~2002)
《玉米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玉米连作基础上连续少耕20年,玉米平均产量9015.7kg/hm2,比连耕20年增产4%;在干旱灾年平均产量6933.5kg/hm2,比连耕增产6.7%,具有较强的抗旱力。土壤紧实度(容重)保持在1.263~1.353g/cm3的最佳状态,土壤绝对含水量高于连耕10.66~13.7kg/m3,土壤pH6.1(呈中性反应)大于连耕pH5.7(呈微酸性反应),缓冲作用强于连耕。土壤全P和速效N、P、K高于连耕,保肥能力强于连耕,经济效益突出。


吉林省绿色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吉林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吉林省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业,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重点。我省主要农畜产品在品种、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包装、保鲜和贮运等方面都要求高标准,以达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应建立包括农业环境监测、生产资料监测、农产品质量检测、生产过程监控和畜禽与良种质量认证中心等在内的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安全农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