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桃果实糖、酸、Vc含量分析
《农学学报 》 2017
摘要:为深入了解不同桃品种果实糖、酸、Vc特点,比较不同桃品种在糖酸组分及含量上的差异,对不同类型、不同成熟期的16个桃品种果实的糖、酸、Vc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研究和比较了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组成,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78.81 mg/g,桃果实可划为蔗糖积累型。不同类型桃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差异较大,油桃均显著高于毛桃,达到毛桃的1.6倍。不同类型桃品种Vc含量差异不显著。由于不同品种果实糖组分、含量及酸含量的不同,使果实的风味各具特色。


试论杂交大豆育种防控技术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7
摘要:杂交育种指将不同种群或基因的个体进行杂交,根据其长出的后代产物,寻找育成纯合个体的育种方法。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原料,将其基因重组,从而育成不同类型的个体,为育种选择提供丰富的原料。杂交大豆育种以杂交育种的原理为基础,将不同类型的大豆进行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方法,迸发出优秀的基因性状。但杂交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做好防控。


鸡球虫感染与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湖北畜牧兽医 》 2017
摘要:鸡球虫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是球虫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球虫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引发局部炎症进而诱发宿主细胞凋亡,也可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维持细胞完整性。


晋北地区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7
摘要:根据晋北地区芥菜型春油菜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高产种植经验,从选地整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本地区春油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广适小麦品种的选育——以长6359和长4738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根据我国北方麦区气候、生态、生产条件复杂多变的特点,确立育种目标为选育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通过对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优异种质材料的鉴定和利用,融汇两大麦区优异目标基因;后代选育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为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选育创造了条件,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品种鉴选应用抗旱节水鉴定评价体系新方法,克服了抗旱节水与高产、高产与稳产广适难以结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品种的有效鉴选。在同一育种系统中用同一组合育成长6359和长4738 2个国审小麦品种;长6359适宜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种植,长4738适宜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种植,适种区域横跨黄淮和北部两大麦区的旱地和水地;长6359旱作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稳产适应性广;长4738丰产潜力大、节水性好、稳产广适。因此,该方法实现了抗旱节水与高产稳产的有机结合。


用高基元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糜子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发高基元(4—6)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分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糜子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糜子资源表型多样性,用前期糜子转录组测序获得高基元SSR引物对地理来源差异大的糜子材料进行PCR扩增检测其多态性,用Power Marker 3.25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用Pop Gen 1.32计算Nei’s遗传距离,用MEGA 5.0进行聚类分析,用Structure 2.2鉴定遗传类群。【结果】96份糜子资源株高和穗长变异最丰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8和1.91。PCR扩增发现,占56.29%的85对引物具多态性,其中四、五和六碱基重复引物分别为71对(83.53%)、10对(11.76%)和4对(4.7%)。85个标记扩增产物大小分布为100—450 bp,PIC值平均为0.51,Rp值为1.00—5.75,平均为3.15。四、五和六碱基重复SSR的平均Rp值分别为3.15、2.8和4.0。基于Rp值分析SSR的分布频次,发现85个标记分布区间为0—1、1—2、2—3、3—4、4—5和5—6,分别包含1(1.18%)、15(17.65%)、31(36.47%)、20(23.53%)、12(14.12%)和6(7.06%)个标记,60%(51个)的标记分布在区间2—3和3—4。用85个SSR扩增96份糜子资源,共检测到23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变异2—3个,平均2.7294个;62个位点产生3个变异,23个位点产生2个变异;多样性指数为0.2842—1.0633,平均为0.7708;PIC值为0.0400—0.7281,平均为0.4723。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0093—0.5052(平均为0.1798),遗传一致度为0.6034—0.9907(平均为0.8485)。基于UPGMA将96个糜子基因型聚为4个群组,第一群组主要属于北方春糜子区;第二群主要属于东北春糜子区;第三群组主要属于华北夏糜子区;第四群组主要属于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遗传结构分析将96份试材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代表黄土高原、华北、东北和北方基因库。UPGMA聚类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与地理起源相关。【结论】在糜子中构建了85个四、五和六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这些高基元SSR的引物分辨率(Rp)高,对不同基因型分辨能力强,PCR扩增多态性好;用其评估中国糜子资源的遗传差异发现,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和北方春糜子区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
关键词: 糜子 高基元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遗传结构


7种水基化杀虫剂对露地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通过对7种水基化杀虫剂田间推荐剂量进行大田试验,评价了对露地甘蓝上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在药后3 d达到80%以上的药剂为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3%阿维菌素微乳剂、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药后7~14 d,除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与药后3 d基本保持一致外,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下降,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对露地甘蓝小菜蛾的防效不理想,不建议田间单独使用。


新型生物有机肥防治西瓜枯萎病机理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解淀粉芽孢杆菌hj1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hj1的抑菌活性,利用PCR扩增其抗生素合成基因,应用盆栽试验检测其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菌株hj1可拮抗西瓜枯萎病菌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确定其含有bam与fenB基因,分别为杆菌抗霉素(Bacillomycin)与环状脂肽(Fengycin)的相关合成基因。含菌株hj1的新型生物有机肥(BOF)对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发病率仅为16.8%,病情指数下降到0.9,防治效果达到83.2%;促生效果同样明显,植株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在所有处理中均为最高。施用新型生物有机肥还提高了细菌(芽孢杆菌)与放线菌等有益菌的含量,降低了真菌(尖孢镰刀菌)的含量。表明施用含有菌株hj1的新型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并促进西瓜植株生长。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西瓜枯萎病 拮抗作用 微生物区系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