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单播与混播下的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分析

草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和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cv.Gannong NO.1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花苜蓿初花期、无芒雀麦抽穗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混播无芒雀麦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单播,但在光合“午降”期间差异不明显。牧草生育时期、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和土壤水分)对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植物个体的生理生态特性与群落稳定性的维持有密切关系。研究单播与混播下的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群落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对于维持混播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探寻种间竞争机理,科学地经营与管理草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甘农1号杂花苜蓿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混播草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核表达的IBDVGx-VP5蛋白经纯化后免疫8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三次基础免疫后,融合前加强免疫,取脾细胞在PEG(MW1500)的作用下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三次亚克隆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VP5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4B4、6D12、3E8,以三株杂交瘤细胞制备的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5×104、3.5×104、3×104,特异性实验表明三株单抗能与IBDVGt株反应。以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达Gt-VP5的VeroE6细胞,可以见到特异的荧光,能做为特异性的检测VP5蛋白的工具,为今后IBDVVP5蛋白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 IBDV VP5蛋白 单克隆抗体 Vero E6细胞

不同类型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50份不同类型大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8**,r=-0.421**)。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362**),栽培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显著。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利用低蛋白质、高脂肪大豆作为杂交亲本,可增加选择几率。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河38号大豆品种的选育和遗传组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优良中间材料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出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黑河38号,审定2年种植面积即达20万hm2。分析了黑河38号的遗传组成,核基因来源于十胜长叶、阿姆索等4份国外品种,盖家屯四粒荚、金元等5份农家品种以及1份育成品种和1份当地野生大豆,细胞质来源于克山白眉。

关键词: 大豆 黑河38号 选育 遗传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秆锈突变系龙辐03D51的筛选及其抗病性的遗传分析与RAPD标记

核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龙6239幼胚为外植体,利用辐射诱变和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突变系龙辐03D51,经秆锈接种鉴定,发现其对优势小种21C3CPH免疫,而亲本龙6239对21C3CPH高度感染。遗传分析表明,抗病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该突变系还具有其亲本的优质、高产特点,已成为优异的后备品系。在RAPD检测中,所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3个引物在龙辐03D51和其亲本龙6239中具有多态性,引物E07、E11、E17在龙辐03D51中分别扩增出380bp、700bp和600bp的特异带,初步认为这些谱带可能与秆锈抗性有关。

关键词: 小麦 秆锈抗性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遗传分析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后基因沉默与植物对外界病毒的抵御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CSCD

摘要: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PTGS在植物中特别是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PTGS是植物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通过对PTGS的研究,对病毒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它是病毒和植物共进化的结果。对基因沉默的机理和方式的深入研究对于植物基因工程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文章对转录后基因沉默的机理、病毒和植物的互作关系以及PTGS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和病毒抗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转录后基因沉默 植物病毒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 γ射线辐照紫花苜蓿种子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核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利用0、1000、1500和2000Gy60Coγ射线处理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对同一剂量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剂量间辐照情况相比较,研究苜蓿根尖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苜蓿种子可以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诱发根尖细胞产生单微核、双微核、多微核、小核、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单桥、双桥、多桥、游离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等多种畸变。同一辐照剂量下,龙牧803苜蓿对γ射线辐照敏感性最强。在0~2000Gy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各种畸变率不断提高,至2000Gy辐照剂量时,各种畸变率达到最高。

关键词: 紫花苜蓿 γ射线 细胞分裂指数 核畸变 染色体畸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航天诱变入选后代的变异研究

核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介绍了小麦纯系克498和龙0657航天诱变第2代(SP2)和第3代(SP3)的入选与决选情况,SP2和SP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SP3代决选株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GS)和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变异。研究表明:(1)克498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1.02%、0.81%和2.47%、1.39%;龙0657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0.97%、0.50%和3.77%、1.68%。(2)克498 SP2和SP3代的入选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值和变异系数与其亲本相比都有很大差异;SP2代的差异大于SP3代;克498 SP2和SP3代的差异大于龙0657 SP2和SP3代的差异。(3)克498和龙0657 SP3代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存在较大差异;0657 SP3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大于克498 SP3代决选株。(4)克498和龙0657 SP3代HMW-GS组成的变异频率分别为8.3%和28.1%。(5)克498和龙0657 SP3代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变异频率分别为45.8%和50.0%。

关键词: 航天诱变 小麦 性状变异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醇溶蛋白电泳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南部黑土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 CSCD

摘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南部典型黑土区双城市土壤全量铜(Cu)、锌(Zn)、铅(Pb)、镍(Ni)、镉(Cd)5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各重金属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均可用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较好地拟合。其中Zn、Ni和Cd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表明这3种重金属元素受土壤内在属性影响较大。而Cu和Pb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表明这2种重金属元素由土壤内在属性和人为因素共同起作用。Cd、Pb和Cu较Zn和Ni的变程小,说明研究区土壤前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可能主要受到较小尺度因子的影响。研究区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异规律如下:Cu和Ni呈东高西低的趋势,Pb呈南高北低的趋势,而Zn和Cd分别表现为块状分布和岛状分布的特点。图3,表2,参8。

关键词: 黑土区 重金属 空间分异 GIS 地统计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

中国草地学报 2007 CSCD

摘要: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末期地上部总糖含量下降。苜蓿根系总糖含量变化动态呈双峰型,而无芒雀麦呈三峰型。单播无芒雀麦、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混播草地含N量在9月初降至最低后又上升。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混播增加了无芒雀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素含量。

关键词: 苜蓿 无芒雀麦 总糖 N素含量 混播草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