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黑土有效硫含量状况及其评价

土壤通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三个典型黑土区采样分析了土壤有效硫的含量情况,并对有效硫分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黑土耕层(0~20cm)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值为27.7mgkg-1,变幅为7.09~109.14mgkg-1;20~40cm土壤中有效硫含量平均为18.17mgkg-1,变幅为0.43~68.9mg kg-1。黑土有效硫含量耕层最高,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迅速下降。黑土耕层有效硫含量随开垦年限增长呈下降趋势。黑土有效硫含量随着溶液电导率增加而增加。按缺硫标准进行评价,北安地区耕层土壤有效硫含量小于16.0mg kg-1的农田面积约占9.5%,公主岭地区占16.1%,海伦地区占26.7%。

关键词: 黑土 有效硫 分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品种、密度、施肥量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密度、施肥量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密度、施肥量三因素通过影响高油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植株干物质积累,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施肥量对高油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农大96065,密度为36万株/hm2,施肥量为210 kg/hm2时的产量最高,达3407.45 kg/hm2;高油大豆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其次是密度和施肥量;蛋白质脂肪总量主要受密度因素影响,品种效应其次,施肥量影响最小。

关键词: 高油大豆 密度 施肥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油分和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8个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脂肪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除两个早熟品种脂肪含量变化不规律外,其它6个中晚熟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呈有规律的变化,即随着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下降,其中有5个品种的脂肪含量变化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月1日播期与5月29日播期8个品种平均油分含量之差达0.87个百分点。播期对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中晚熟品种黑农44、垦农19和中熟品种合丰48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其它5个品种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播种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脂肪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rDNA ITS序列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200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扩增了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具有差异的17个菌株的ITSI与ITS2,经过与DL2000的标准分子量DNA进行比较,得到了大约800~1000bp左右的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以USA为外类群利用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系统发生树,并分析了菌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菌株ITS1和ITS2在碱基构成上有很大差异,17个菌株大致分为4个谱系中,且来自于同一地区的菌株大都分布在同一谱系中,显示出地理上的差异。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菌 rDNA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零磁空间处理选育紫花苜蓿品种农菁1号

核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花苜蓿品种龙牧803风干种子在室温下经零磁空间处理6个月,在田间通过系统选择,结合返青期、返青率、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抗病性等指标的检测,选育出紫花苜蓿新品系LS0301。进行了多点、多年田间比较试验表明,LS0301比亲本返青早1-3d,返青率提高1%-2%,株高提高4.94%,干草产量提高17.94%,粗蛋白质含量提高5.01%,表现对苜蓿褐斑病、白粉病有一定的抗性。2006年LS0301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推广,定名为农菁1号。RAPD分析结果显示,龙牧803与LS0301在不同引物的扩增下显示出差异,表明零磁空间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零磁空间 诱变育种 RAPD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河北、陕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36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280份、其它大豆品种256份)进行抗性鉴定,抗病的152份,占28.3%,中间类型的135份,占25.2%,感病的249份,占46.5%。280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89份,占农家品种的32%,这说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种皮色或种脐色为黄色或褐色的材料中抗性种质较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根腐病 农家品种 抗性鉴定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年大豆灰斑病采用田间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大豆疫霉根腐病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大豆灰斑病、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筛选研究,从中鉴定出5份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它们是:合00-23,建99-130,哈交98-5129,哈交20-5489,东农276,及一大批单抗灰斑病、疫霉根腐病的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关键词: 灰斑病 大豆疫霉根腐病 双抗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纬寒地玉米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优质的粮食、重要的工业原料和优良的饲料作物。分析了高纬寒地玉米常见病的发病条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 寒地 病害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秆锈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 CSCD

摘要:目前国际上已发现近80个小麦抗秆锈基因,其中45个抗秆锈基因已被正式定名,58个抗秆锈基因已定位在小麦特定染色体上,其中12个基因被标记。本文对小麦抗秆锈病基因抗源、抗秆锈性遗传、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加以综述,并对抗秆锈分子遗传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小麦秆锈病 抗秆锈遗传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杂种早代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品质和产量性状不同的4个粳稻品种配制2个杂交组合,研究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水稻杂种早代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各品质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在9.73%-94.99%;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间存在明显的动态关系;稻米味度值先是随着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而增加,当蛋白质含量下降到某一临界值后,随蛋白质含量下降而下降,蛋白质与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的后代株系味度值较高;在蛋白质含量水平较高时,稻米RVA谱特性随着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有所改善,但蛋白质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则又会导致RVA谱特性变劣;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劣,协调蛋白质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平衡关系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关键。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含量 蒸煮食味品质 淀粉黏滞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