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系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金谷王种业有限公司以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CIP194037-1为母本,多父本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在河南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22)、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18)以及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均为徐薯22)中淀粉产量突出,平均淀粉产量、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6 220.1、29 258.8 kg/hm~2,与对照相比淀粉增产18.38%、鲜薯增产0.90%;平均淀粉率为21.26%,高出对照3.14个百分点;干基淀粉含量为64.43%,高出对照(徐薯22)3.77个百分点。该品种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感黑斑病,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分别于2012、2016年通过河南省、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是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适于春、夏薯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冷冻干燥条件对多谷物全粉品质影响的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取高品质的多谷物全粉制品,将青麦仁、玉米、青豆三种鲜食谷物混合配比磨浆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对其进行干燥处理,以预冻温度、物料厚度、干燥时间为试验因素,从营养品质及物理特性两方面对谷物粉进行考察,并结合感官评价,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真空冷冻干燥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多谷物粉最优质量配比为青麦仁、玉米和青豆按3:3:4比例混合,各因素对产品综合品质的影响强弱顺序为干燥时间>物料厚度>预冻温度,在预冻温度-40℃,物料厚度5 mm,干燥时间35 h条件下,测定多谷物全粉中四类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维生素C 40.73×10~(-2) mg/g,类胡萝卜素6.25μg/g,蛋白质18.36%,总黄酮1.12 mg/g,此种条件下制得的多谷物全粉产品品质优良、溶解性、复水性较好,吸湿率较低,色泽均一、颗粒细腻、有特有的香气,其吸湿性为5.25%,溶解性为19.67%,复水率为200.68%,综合感官品质得分为96。
关键词: 多谷物全粉 真空冷冻干燥 营养特性 物理特性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南省通许县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滴灌和小白龙水肥一体化的对比研究,氮肥施用设置一次性底施、底施70%+拔节期追施30%、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和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以期找出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措施。结果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更有利于改善水肥的协调供应,促进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处理小麦株高增加0.9~7.6 cm,穗长增加0.4~1.6 cm,小穗数增加1.1~2.8个,穗粒数增加0.6~5.2粒,不孕穗数减少1.1~3.3个,千粒质量增加0.1~1.4 g;玉米株高增加2.4~8.2 cm,叶片数增加0.2~0.8片,茎粗增加0.44~0.68 cm,穗行数增加0.2~1.2行,双行粒数增加0.8~7.3粒,有效穗长增加0.04~1.67 cm,穗周长增加0.39~1.40 cm,百粒质量增加0.2~2.1 g,总体上,小麦和玉米均以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处理效果较好。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显著增产14.29%~18.96%,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93~2.79 kg/m3;玉米显著增产21.79%~47.19%,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97~6.07 kg/m~3;小麦-玉米周年显著增产19.98%~33.37%,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26~4.43 kg/m~3,均以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效果最佳。与一次性底施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以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处理最高。由此可见,滴灌水肥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节水增效,氮肥适当后移效果明显。
关键词: 滴灌 小白龙 水肥一体化 小麦 玉米 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香菇柄膳食纤维的双氧水超声波脱色工艺研究
《包装与食品机械 》 2017
摘要:为了改善发酵香菇柄膳食纤维的颜色和品质,以脱色时间、超声功率、氢氧化钠浓度、料液比和双氧水浓度对其L~*值的影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双氧水对发酵香菇柄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进行分析脱色前后其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双氧水脱色的优化条件为:双氧水浓度1.5%、氢氧化钠浓度1.8%、料液比1∶35、脱色时间60min、超声功率120W,在此条件下,脱色后发酵香菇柄膳食纤维的L~*值达79.15,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均显著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和埃塞俄比亚芥菜真杂种外观明显不同于其父母本,处于中间类型,更多偏向于父本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总共对11株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杂种后代的倍性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阳性植株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125)明显小于对照黄籽埃塞俄比亚芥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200),大于亲本黄籽沙逊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75)。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植株染色体为27条,为黄籽沙逊(AA,2n=20)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BBCC,2n=34)的单倍体染色体相加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既有父本也有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以上均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其包含了双亲中的遗传信息。所获得的含有芸薹属A、B和C 3个亚基因组的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80—2013年河南省粮食生产特点及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总结河南省1980—2013年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种植结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及生产总值的变化特点,分析土地资源、粮食总产变化趋势及上升空间,就未来河南省粮食安全机制进行探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耕地面积上升及维持与政策扶持有关,继续上升幅度收窄,但耕地质量提高的空间较大。播种面积的波动同耕地面积的波动日益趋同,前者对后者的依赖性渐强。粮食总产增速放缓,稳产能力渐强,粮食产量继续大幅增加的压力较大。生产要素投入整体逐年增加,农业总产值直线上升,但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直线下降。建议继续完善农业激励政策,稳定现有耕地数量,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高产田的比例及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藏粮于地;加快科技创新,继续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做到藏粮于技。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面积 播种面积 种植结构 粮食总产 增产潜力 耕地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芝麻蛋白结构和性质比较研究
《中国油脂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DS-PAGE电泳、傅里叶红外光谱、氨基酸组成分析对亚临界芝麻粕、天然芝麻和高温芝麻粕中提取的分离蛋白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芝麻蛋白(SPSI)和天然芝麻蛋白(NSPA)的亚基组成与分布基本一致,高温芝麻蛋白(SPHS)与前两种芝麻蛋白的结构有明显的差异,高温造成SPHS缺失NSPA的典型亚基,这会影响其性质和应用范围;SPSI、NSPA和SPHS在酰胺III带的吸收峰分别在1 235、1 237 cm-1和1 240 cm-1;SPSI与NSPA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且相比SPHS的氨基酸配比更符合FAO推荐值;SPSI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从亚临界芝麻粕提取的芝麻蛋白的结构破坏程度低,营养价值较高并且功能性好,更适宜作为食品原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浓香型烤烟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烟100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豫烟7、9、10号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间烤后烟叶外观、内在质量差异明显。与中烟100相比,豫烟7号表现为不易烘烤且处理间差异较大,淀粉含量适宜(平均降低1.21个百分点,平均为5.79%),K_2O含量提高(平均为1.71%),总体以工艺2处理表现最好,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较好,外观质量总体评价较高,淀粉含量适宜(5.93%),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K_2O含量最高(1.96%),钾氯比高(2.33),化学成分协调性相对较佳,感官质量综合得分最高,尤其是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浓香型特征明显;豫烟9号表现为较易烘烤,整体烘烤质量明显好于中烟100,均价提高2.27元/kg,淀粉含量平均降低1.46个百分点,感官评吸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无明显缺点,工业评价较好,具有浓香型特征,总体以工艺1处理表现最好,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好,均价达到19.92元/kg,总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适宜(5.83%)、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香气质较好、刺激性较小、余味舒适,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高;豫烟10号表现为较易烘烤,整体烘烤质量均好于中烟100,稍差于豫烟9号,总体以工艺1处理表现最佳,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高,均价达到19.50元/kg,外观质量评价最高,总糖含量较高、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较好、杂气少、刺激性小,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高。综合分析,豫烟7、9、10号配合适宜烘烤工艺均可烤出浓香型特征突出的烟叶,符合特色烟发展需求,值得在浓香型产区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