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省柑橘主产区黄龙病和病毒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调研初报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水果之一,柑橘黄龙病和柑橘病毒病已经对我国柑橘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柑橘黄龙病和病毒病对海南柑橘产业的危害情况,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和反转录PCR(RT-PCR)分别对随机采集自海南柑橘主产区澄迈县3个福橙种植园和琼中县4个绿橙种植园共计109个样品进行了柑橘黄龙病和柑橘5种主要病毒病的检测。结果表明:澄迈县福橙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琼中县营根镇绿橙种植园2个新植橘园的柑橘黄龙病发病较轻,检出率仅为8%和11%,而其他5个橘园的柑橘黄龙病检出率均在75%以上,严重的达100%。除此之外,7个橘园均未检测到柑橘褪绿矮缩病毒;澄迈县和琼中县的衰退病毒病检出率分别在52.9%和77.8%以上,黄脉病毒病在83.3%和90%以上。澄迈县还检测到碎叶病毒病的存在,检出率在38.1%以上,除红湖农场外还存在裂皮病毒病,检出率在11.8%以上。琼中县的绿橙种植园3还存在裂皮病毒病,检出率为43.8%。综上所述,柑橘黄龙病和病毒病已经严重威胁到海南省福橙和绿橙主产区的柑橘生产安全。加强对海南柑橘苗木安全生产的同时,亟需采取有效的田间综合防控措施,以促进海南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中草药种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东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省地处岭南生物资源丰富,盛产南药,道地药材种类繁多,是我国主要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和交易集散地,但是与传统农业相比,中草药种植水平相对落后.中草药种植是中药农业的基础,在生产上,中药材的育种、植保和栽培不受重视,药农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导致种植效益低下.中药农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东省对中药农业的发展日益重视.对广东省在中药农业领域中的资源收集评鉴、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等种植环节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广东省中药农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消毒水源对香蕉植株生长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灌溉消毒水源对香蕉植株生长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首先通过灌溉水消毒试验获得最优的消毒剂及其使用浓度,再进一步采用盆栽试验,探究草地土壤和香蕉连作土壤上灌溉消毒水源对病原菌和其他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香蕉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相比于过氧化氢和氨水,次氯酸钠具有最优的病原菌消毒效果,原液稀释4 000倍后病原菌消毒效率仍为100%。灌溉消毒水源能有效改善香蕉植株的生长状况,与灌溉含病原菌水源相比,灌溉消毒水源处理中香蕉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质量和植株干质量在草地土中分别高出7.57%、15.96%、30.89%、21.36%和61.58%,在蕉园土中分别高出12.10%、29.58%、32.15%、51.18%和63.60%;灌溉含病原菌水源导致尖孢镰刀菌在土体、根际和根内显著富集,在草地土壤和连作蕉园土中的病原菌数量分别为灌溉消毒水源处理的2.32、3.26、3.13倍和1.68、2.53、1.62倍;同时,灌溉消毒水源提高了土体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比值(B/F),改变了土壤和香蕉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论]灌溉含病原菌水源加快了病原菌在香蕉根际的传播和富集,通过灌溉水消毒能够有效减缓病原菌富集,控制病原菌的传播,研究结果为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灌溉水消毒 可培养微生物 次氯酸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运筹下低桩机收再生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中国稻米 》 2019
摘要:机收再生稻是一种省工节本的水稻高效栽培模式.为探索华南地区低桩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施肥方式,以黄华占和深优9516为材料,设置再生稻促芽肥、促苗肥、穗肥3个施肥因素,每个因素设不施氮和施氮60 kg/hm22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再生稻产量差异显著.黄华占和深优9516再生稻产量分别为3.68~5.43 t/hm2和2.38~3.97 t/hm2,均以T8处理(促芽肥、促苗肥、穗肥都施用)的产量最高,其次是T4处理(只施用促苗肥和穗肥),而以T5处理(单施促芽肥)最低,T8处理与T4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再生稻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库容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促苗肥和穗肥均能显著提高这3个产量相关参数,而促芽肥的作用较小;与常规晚稻生产相比,再生稻生产可节本8916~10268元/hm2、增收1583~5046元/hm2.在头季稻施用穗粒肥的情况下,华南地区低桩机收再生稻不必施促芽肥,而只要在头季稻收后施用促苗肥和穗肥即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催熟温度对巴西蕉品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温度是影响香蕉采摘后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优化催熟技术、调控其成熟状态,以最优良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香蕉色泽、风味及营养等方面的需求.选取我国主要香蕉栽培品种巴西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温度(16℃ 、20℃ 、24℃)催熟条件下,对巴西蕉果实的果皮颜色、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催熟温度与香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成正比,与果肉硬度、淀粉含量呈反比.因此,适当提高温度对香蕉催熟有积极作用,适当降低温度对香蕉后熟产生延缓作用,可延长货架期.建议根据香蕉的上市计划或批量加工需求采用不同的催熟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引进辣椒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农学学报 》 2019
摘要:为评价国外引进辣椒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利用ISSR标记对30份国外引进的辣椒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9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多态性引物对30份辣椒材料进行ISSR-PCR的扩增,共扩增1781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1389条,多态性比率为77.99%.用NTSYS-pc2.10统计软件的UPGMA法对30份国外引进的辣椒种质材料的ISSR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GS=0.724(L1)处,可以将30份辣椒种质材料分为3类.第1类共19份辣椒材料,第2类共10份辣椒种质资源,第3类只有编号为167的1份辣椒资源.主坐标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大体一致,交叉分类结果更为直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鲤疱疹病毒3型ORF65基因的DNA疫苗对建鲤鱼苗的免疫保护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针对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 herpesvirus 3,CyHV-3)[又称为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的DNA疫苗,该研究将CyHV-3 ORF65插入pEGFP-N1,构建pEGFP-ORF65重组质粒,通过转染实验与活体成像实验证实p ORF65-EGFP融合蛋白可以在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体外、体内表达;重组质粒按照3μg·尾~(-1)的剂量尾柄肌肉注射免疫10 g左右的建鲤鱼苗,免疫3次,ELISA检测表明pEGFP-ORF65免疫后可以显著提高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攻毒实验显示,CyHV-3攻毒21 d后,PBS组、pEGFP-N1组和pEGFPORF65组的建鲤成活率分别为25%、30%和90%,攻毒建鲤的成活率显著提高(P<0.01)。该研究为ORF65作为DNA疫苗靶基因应用于CyHV-3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鲤疱疹病毒3型 锦鲤疱疹病毒 ORF65 DNA疫苗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测定鲜荔枝果肉中10种有机酸含量
《农药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鲜荔枝果肉中各有机酸的含量及对风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鲜荔枝果肉中苹果酸、柠檬酸等10种主要有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样品采用Poroshell色谱柱分离,以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ESI-)及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0.1~10 mg/L范围内,10种有机酸进样质量浓度与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1~0.8μg/kg,定量限(LOQ)为0.2~2.5μg/kg。10种有机酸在鲜荔枝果肉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1%~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7.9%。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可用于鲜荔枝样品中10种有机酸的测定,同时可为其他水果中有机酸的测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荔枝 有机酸 苹果酸 柠檬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