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退化及防治措施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马铃薯退化现象,退化原因,危害,引起退化的主要病毒种类及传播途径进行概述,提出相应防治马铃薯病毒性退化的技术措施。


火龙果种质资源的耐寒性综合评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种基因型火龙果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低温胁迫对组培苗冻害率、冻害指数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供试种质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火龙果耐寒新种质。结果表明:-3℃低温处理48h后,不同种质的冻害率与冻害指数差异较大,2个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耐寒性表现最好的是B7,冻害率为31.14%,冻害指数20.67,其次是B,冻害率为38.40%,寒害指数22.10,最差的是B2、B4和ZY;各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与种质的耐寒力相关性不大,SOD、CAT活性和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质的耐寒性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火龙果种质耐寒力鉴定的初选指标。耐寒顺序依次为:B7>B>紫红龙>红龙果>红宝石>红龙>B2>B4>ZY。
关键词: 火龙果 耐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不同类型冷浸田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铁毒致病的生理机理是植物体内积累过量的铁以及铁化合物诱发多种活性自由基,进攻膜脂,导致脂质的过氧化和膜的损伤。在过量Fe2+胁迫下,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与抗铁毒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水稻对Fe2+毒害的响应机制,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类型的冷浸田开展不同浓度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冷浸田加入Fe2+后,水稻叶片和根系的POD、SOD活性及MDA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的环境因子如低温提高了水稻的POD活性及MDA含量,降低了水稻的SOD活性,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水稻叶片和根系受Fe2+伤害的程度高于黄泥田;Fe2+对水稻生理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尤其是水稻分蘖期的叶片和根系更容易受到Fe2+的伤害;适宜的Fe2+浓度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超临界CO_2萃取无籽刺梨挥发油及GC-MS分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析黔产无籽刺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无籽刺梨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分离出3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3个化合物,已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48%,主要成分为β-谷甾醇(14.49%)、三十一烷(13.82%)、二十八烷(7.57%)、己酸(6.80%)、11-(戊烷-3-基)二十一烷(6.75%)、四十四烷(6.56%)等,另外还发现了少量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角鲨烯(3.19%)和羽扇豆醇(1.18%)。结论:黔产无籽刺梨挥发油中含有酯、醇、烷烃、甾体等多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黔东北岩溶地区天然暖性草地变化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铜仁市天然草地变化趋势,掌握草地变化规律,为铜仁市石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007—2012年采取定点监测方法,对碧江区、德江县、江口县、印江县、石阡县9个样地进行观测,从草丛高度、植被盖度和草产量3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展变化总体稳定,呈正向演替变化;降雨因素成为岩溶地区天然草地的关键影响因素;草层高度、盖度与年产草量的变化走势图多呈"波浪形",这与年份间的降雨量有极大的关系;草层高度、植被盖度与年总产草量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0.676,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三者间的线性方程为:Y=3.030X1+3.622X2-208.020。


不同环境条件甘蓝型油菜含油量钝感系数的QTL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GH06和中油821为亲本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法"连续自交8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SWU-2为材料,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三个不同环境下含油量及含油量环境钝感系数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环境中共检测到49个含油量相关QTL分别位于10个不同连锁群上,单个QTL可解释3.31%~12.47%的表型变异,42个含油量环境钝感系数QTL分别位于12个不同连锁群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05%~14.68%;(2)7个含油量相关的QTL与含油量钝感系数QTL相互重叠,分别位于第1、5、8、10、15和20连锁群上。研究结果表明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相关性状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基因表达受环境影响较大,本研究为甘蓝型油菜含油量钝感基因的筛选提供了依据,有助于促进甘蓝型油菜高油稳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发展。


火龙果I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火龙果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的长末端重复序列信息设计引物,采用5因素4水平L16(45)的完全随机正交试验,对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和DNA含量进行优化,建立火龙果I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结果表明,25μL反应体系含基因组DNA 20ng、2.5mmol/L MgCl2、0.10mmol/L dNTPs、10×PCR Buffer 2.5μL、Taq DNA聚合酶0.75U、0.25μmol/L LTR引物,0.080g/mL的非变性PAGE胶适于IRAP多态性检测。
关键词: 火龙果 反转录转座子间扩增多态性标记 正交设计


天麻种子自然萌发和生长特性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揭示乌天麻和红天麻种子自然萌发和生长发育特性,建立野生萌发菌收集方法,采用4℃冷藏、室温贮藏、新鲜种子3种不同贮藏方式的红天麻和乌天麻种子在原生地播种,通过不同时间取样,观察统计种子的萌发率、死亡率和萌发生长指数。结果表明,天麻种子6月播种,8月有较高的萌发率,9月种子萌发生长指数高;不同贮藏方式下的天麻种子其萌发率、死亡率、生长指数差异显著;常温贮藏种子萌发生长指数显著小于4℃冷藏种子与新鲜种子,4℃冷藏种子与新鲜种子之间萌发生长指数相近。因此在6月选择新鲜种子或短时间冷藏种子播种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在9月利于采样,可以获得理想的萌发菌分离材料。
关键词: 天麻(Gastrodia elata) 萌发菌 原生地 萌发率 萌发生长指数


黔产东魁杨梅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化学试剂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东魁杨梅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从东魁杨梅果实挥发油中分离出39个峰,鉴定了其中32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3.45%。其主要组分是石竹烯,相对含量为15.48%;其次是8S,14-雪松烯二醇,相对含量为13.54%;相对含量较高的还有棕榈酸(9.98%)、甲酸芳樟酯(6.11%)、β-谷甾醇(5.96%)、乙酸环阿屯酯(4.37%)、环氧化长叶松烯(4.01%)、金合欢醇(3.53%)、蛇麻烯(3.52%)等,同时研究发现东魁杨梅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东魁杨梅挥发油中主要含有萜、甾体、有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并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其潜在的开发价值,并为其质量指标的制订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 东魁杨梅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 气质联用 抗氧化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