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叶片反射光谱预测大豆合交98-1667干物重模型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波长光谱反射率的分析,确立大豆地上部干物重的敏感波段,计算出相应的植被指数,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合交98-1667选取510nm和680nm2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地上部干物重的相关性呈极显著;在近红外区域,选取800nm、900nm和1005nm3个波段,其中800nm和900nm的光谱反射率与合交98-1667地上部干物重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波长为1005nm时呈显著相关。4种植被指数经过比较RVI相关性最好。通过RVI植被指数建立模型,Y=4.0216×RVI2(900,680)-99.106×RVI(900,680)+625.36,能较为准确预测大豆地上部干物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形态发生的生理生化特性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研究不同基因型亚麻形态发生过程生理生化特性为目的,采用蒽酮法、考马斯亮蓝法、高锰酸钾滴定法、NBT光还原法和愈创木酚法等方法分别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核酸等内容物及抗氧化物酶CAT、SOD和POD酶活性变化,探讨其形态发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个品种亚麻各生育阶段中,可溶性糖的峰值出现在无菌苗中;不定芽出现之前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当分化出不定芽之后,蛋白质呈下降趋势;核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分化和器官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胚性愈伤中的CAT、POD、可溶性蛋白、核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这些物质含量和组分的变化与胚性的维持和细胞的旺盛分裂分化有关;SOD在无菌苗和不定芽期含量高,初始愈伤组织中的含量是最低的,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可溶性糖、蛋白、核酸以及抗氧化酶CAT、SOD和POD活性变化与之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相适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呋喃丹特性及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呋喃丹作为高毒、高残留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高效、广谱。但是呋喃丹施入土壤后大量残留在水体、土壤及生物体中,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现对呋喃丹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进行了概述,为农药生物降解和土壤污染物的修复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土壤的FDA水解酶活性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素二乙酸酯(FDA)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FDA水解酶活性.结果表明:在黑土和棕壤上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FDA水解酶活性增幅较大,相对于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68.8%和72.4%,也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土壤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黑土和棕壤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和0.871**;FDA水解酶活性能较好地反映微生物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的重要指标;同时,土壤FDA水解酶与参与C、N、P、S等重要养分循环的酶活性关系密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荧光素二乙酸酯(FDA) FDA水解酶 微生物量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化玉米及其后代的抗病性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lucose oxidase,GO)转入玉米自交系,并对转化后代进行了大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授粉后15~20 h为最佳外缘基因导入时间段,最适合的转化质粒DNA浓度为100μg·mL-1.转化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244株,PCR阳性植株13株,对转化的D0代PCR阳性植株的抗病性进行了大斑病抗性鉴定,部分转化植株的抗玉米大斑病能力有所提高,其中3株表现高抗.研究为探索大众化玉米转基因和培育抗病玉米自交系提供了新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CIMMYT种质的改良系的改良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将黑龙江省玉米自交系吉846和K10与CIMMYT种质Pob45、Pob46杂交构建半外来群体并从中选育改良系,再按原杂交种的组配形式或配制成若干改良杂交组合,对其产量和其他性状进行测定并与原杂交种进行比较,研究其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特点与规律,分析改良的效果和进一步改良的方向,为更有效地利用外来种质特别是来自CIMMYT的热带和亚热带多数种质改良黑龙江省现有的种质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半外来群体吉846×Pob45中选育的吉846改良系与K10组配的杂交组合的产量有高于同熟期对照龙单13和原组合的,部分杂交组合的株高、穗位有所降低,部分杂交组合的雄穗一级分枝数、全株叶面积、出籽率、百粒重也有较明显的改良。从半外来群体K10×Pob46中选育的K10改良系与吉846组配的杂交组合的产量都低于同熟期对照龙单13和原组合,但个别性状如百粒重、出籽率、行粒数、穗长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氮、磷、钾配合施用对白浆土区连作大豆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平衡施肥的方法,针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需肥规律,调节氮、磷、钾比例,筛选出适宜白浆土区连作大豆生长的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比为N3P4.5K4.5+N3时增产最多,增产348.1 kg.hm-2,增产率为18.6%;其次为N3P4.5K4.5处理,增产率为16.0%。氮磷钾配比为N3P4.5K4.5+N3时,鼓粒期大豆株高增加最多,比对照增加28.4%;大豆鼓粒期叶面积增加到最大,比对照处理增加93.6%。氮磷钾配比为N4P6K6时,结荚期大豆根长比对照增加12.6 cm,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白浆土中连作大豆最好的氮磷钾配比为1∶0.75∶0.7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猪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GD)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采用比较基因组学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首次获得了民猪的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第9,10,12内含子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第9内含子存在2个点突变(120 G→C和185 C→G),后者造成NlaⅢ酶切位点的缺失;第10内含子存在1个点突变(129 T→C),该点突变造成AceⅠ酶切位点的缺失;第12内含子处没有发现突变位点。
关键词: 民猪 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 PCR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