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Gh4CL1基因克隆及表达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棉花纤维特异表达cDNA文库分析得到的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棉花中克隆了1个4CL基因,命名为Gh4CL1(GenBank登录号为FJ479707).结果表明:Gh4CL1基因cDNA全长2 331 bp,具有1个1 722 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64 bp,3′非编码区为445 bp,编码57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61.951 kD,等电点为5.70.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Gh4CL1与来自白杨、大豆和紫草的4CL同源性较高.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Gh4CL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棉纤维中均有表达,在开花后20 d的棉纤维中表达量最大,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棉纤维细胞的伸长和次生壁的增厚.Gh4CL1基因在棉花花瓣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中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
关键词: 棉花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新疆的植物种类丰富而独特,为中国植物栽培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实现新疆及周边国家包括农作物、林木、药用植物及野生植物等植物种质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存储和查询,对于新疆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在研究制定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采集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关系数据库构建技术、ASP软件开发技术和WEB信息发布技术,设计开发系统软件。【结果】通过设计开发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基于INTERNET网络的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的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查询与发布。【结论】设计开发的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合理、功能实用,运行稳定,满足了对新疆植物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及国内外种质资源交流的需要。


新疆南疆石榴树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南疆石榴树平衡施肥技术。【方法】新疆南疆喀什地区的石榴园,进行了氮、磷、钾化肥试验,【结果】在供试条件下,石榴株产与氮肥施用量的效应方程是:Y=17.9+15.5(N)-8.6(N)2,最佳施氮(N)量为0.84 kg/株;石榴株产与磷肥施用量的效应方程是:Y=19.2+17.5(P2O5)-12.0(P2O5)2,最佳施磷(P2O5)量为0.67 kg/株;石榴株产与钾肥施用量的效应方程是:Y=19.23+16.07(K2O)-10.12(K2O)2,最佳施钾(K2O)量为0.70 kg/株;石榴产量可达24.9~25.6 kg/株。【结论】适量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可以提高石榴营养器官的生长量,增加石榴叶片的N、P、K营养水平,提高石榴的产量和品质。


杏及杏产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其比较分析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 2010 CSCD
摘要:以氨基酸总量为主要指标,对杏及杏产品的氨基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做成杏产品,对其氨基酸含量几乎不会造成损失。


六种生物农药防治加工番茄棉铃虫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六种生物源农药对加工番茄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更加适合番茄制品出口食品安全要求的高效农药。【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六种生物源农药对加工番茄棉铃虫的防效差异。【结果】施药后第10 d,各药剂的防效分别为:48%多杀菌素悬浮剂93.28%、600×108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91.44%1、6 000 IU/mgBT可湿性粉剂83.88%、0.3%印楝素乳油73.44%、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68.21%、0.36%苦参碱水剂43.89%,对照化学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为86.67%。【结论】48%多杀菌素悬浮剂6、00×108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6 000 IU/mgBT可湿性粉剂、0.3%印楝素乳油、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5种生物源农药的防效较好,且更适合加工番茄产品出口的食品安全要求。


小白杏杏核开口压力的线性回归建模及验证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关于小白杏杏核开口压力合理、有效的线性回归模型,确定开口的应力范围,为杏核开口的自动化机械加工提供优化参数、方法和途径。【方法】应用万能材料测试仪测定小白杏开口应力,利用SPSS软件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初步的线性回归模型并验证分析模型的输出结果。通过计算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基本参数估计,确定开口的应力范围。【结果】初步回归方程为Y=412.917-9.185X1+25.486X2+17.591X3+9.211X4。经计算,开口压力预测值的双侧95%界限为397.106 1~511.013 9,平均数95%的置信区间为440.460 4~467.659 6。这与实测值的双侧95%界限:394.370 6~513.749 4,平均数95%的置信区间:439.807 2~468.312 8基本一致。【结论】理论上可以通过应用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为自动化机械加工提供优化参数,实现杏核开口的自动化机械加工,并且可以为其它品种的杏核开口应用自动化机械加工提供解决方法和途径。


南疆麦茬复播加工番茄育苗时期对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于南疆喀什地区冬麦收获后复播加工番茄的适宜品种及育苗最佳播种时期。【方法】采用穴盘育苗移栽技术,分三个育苗播种时期,分别为播期Ⅰ(4月23日)、播期Ⅱ(4月29日)、播期Ⅲ(5月5日),每个播期安排早熟8个加工番茄杂交品种,成苗后进行每个播期的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产量:播期Ⅱ的新番36号,表现出良好的产量潜力,在几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屯河33号,屯河35号和新红40号表现出高值;单株结果数:新番36号和屯河33号表现较好;单果重:新红40号表现出大果的特性。【结论】加工番茄麦茬复播最佳育苗播种时期在4月25日~5月5日,移栽时间6月10~15日,选择复播加工番茄品种时必须要选择早熟或特早熟品种,而且集中成熟度好,综合性状显示,新红40号、新番36号比较适宜南疆复播。


鲜核桃乳生产工艺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鲜核桃乳的加工工艺,探讨鲜核桃的加工可行性,开辟核桃资源的利用新途径。【方法】通过设置单因子比较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不同工艺条件对鲜核桃乳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鲜核桃乳关键技术工艺参数为:鲜核桃仁脱膜处理:脱壳后的核桃仁在温度为95℃,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0 min;料液护色处理:磨浆后,核桃乳中加入0.2%的磷酸氢二钠,0.2%的柠檬酸和1.0%的VC;第二次均质前加入复合乳化剂,复合乳化剂最佳比例为0.2%单甘脂+0.2%蔗糖酯。【结论】以干、鲜核桃为原料生产核桃乳,在工艺上有很大不同,鲜核桃可以生产出感官质量和营养质量俱佳的核桃乳新产品。


棉花纤维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一套适合于棉花纤维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为研究棉花纤维发育的蛋白质组学奠定基础。【方法】以陆地棉徐州142为材料,比较了三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以及不同裂解液组成对双向电泳的影响,并在蛋白上样量和染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优化。【结果】利用饱和酚-甲醇醋酸铵法提取的棉花纤维蛋白,其蛋白含量较高,且SDS-PAGE电泳条带清晰;样品溶解于含有硫脲和CHAPS的裂解液中,其蛋白溶解度增加;不同的蛋白上样量比较结果表明,第一向等电聚焦固相pH梯度胶条(7 cm)的最适上样量为300μg;同时,经改良后的考马斯亮蓝染-脱色后,2-D图谱的背景清晰,分辨蛋白斑点数增加。【结论】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棉花纤维蛋白总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


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优势细菌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从发酵0、1、3、5、15、30和60d自然发酵的青贮玉米(CK)和采用菌剂处理的青贮玉米(处理1)上取样,分别进行pH值测定和菌群总DNA的提取。总DNA经纯化后采用引物341F-GC和518R进行细菌16S rDNA V3区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并回收优势条带和变化明显的条带进行测序分析,了解秸秆饲料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多样性及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为现有青贮接种菌的改良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菌剂处理的青贮玉米pH值下降更快,其优势细菌种类更丰富,且各优势菌的丰度比对照组中相应菌的丰度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