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成熟度对柿子片干燥特性及品质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成熟度对柿子加工产品品质影响,确定加工柿子片适宜原料成熟度,本文研究柿子片加工过程中干燥特性及产品质构、色泽、营养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成熟度越高,干燥阶段前5 h柿子片干燥速率越低;柿子片还原糖、可溶性果胶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柿子片VC含量、可溶性单宁、硬度和胶着性随着成熟增加而逐渐下降;成熟度Ⅲ、Ⅳ的柿子片可溶性单宁含量分别为0.095%、0.041%;色泽L*、a*、b*值随着成熟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至30.32、9.77、17.50。成熟度越高,柿子片感官评分越高。综合可知,成熟度Ⅲ、Ⅳ的柿子比较适宜加工柿子片产品,且成熟度Ⅳ加工的产品品质最佳。


唐山市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与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特征
《环境化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日益突出,本文评估了唐山市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并分析其有效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Cd、Cu、Ni、Pb和Zn总量均值分别为0.20、51.98、20.85、20.93、120.15 mg·kg-1,有效态含量均值分别为0.065、7.92、0.62、0.57、11.29 mg·kg-1.地累积指数表明Cd、Cu和Zn污染的土壤样点比例分别为92.5%、68.7%和50.8%,且Cd、Cu和Zn的主要来源为粪肥和化肥输入,而Ni和Pb则为自然源.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量与肥料输入和种植年限呈正比,而p H越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会增加、化肥施用增加可提高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土壤总磷与Cu和Zn的地累积指数关系表明,Cu和Zn的来源可能受磷肥施用的影响更大.另外,化肥和粪肥施用量差异可能是导致重金属累积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丁酸梭菌对不同遗传背景仔猪TLR2信号通路差异调控的分子机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丁酸梭菌对不同遗传背景断奶仔猪TLR2信号通路差异调控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PCR方法从二元杂交黑猪和三元杂交白猪回肠中扩增出TLR2全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和鉴定;利用BioEdit软件分析两种仔猪TLR2基因与GenBank中人、黑猩猩、水牛、家牛、绵羊、马、藏羚羊和宽吻海豚8个物种的同源性;使用MEGA 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ProtParam、ProtScale和TMHMM在线工具分别预测分析蛋白质结构、疏水性和跨膜区,并应用DNAStar软件比较两种仔猪TLR2蛋白序列差异。结果表明:PCR扩增获得二元杂交黑猪和三元杂交白猪的TLR2全基因,大小均为2 358 bp,且目的基因正确连接到了pMD19-T载体中。二元杂交黑猪和三元杂交白猪TLR2基因序列与人、黑猩猩、水牛、家牛、绵羊、马、藏羚羊和宽吻海豚8个物种的同源性分别为78%~82%和79%~82%,亲缘关系较远,而两种仔猪在同一个分支内。二元杂交黑猪和三元杂交白猪TLR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均为785个,等电点分别为7.53和7.78,不稳定指数分别为43.76和42.86,平均亲水系数分别为-0.152和-0.146;二元杂交黑猪和三元杂交白猪TLR2蛋白的疏水性分值相同,但富含疏水性氨基酸的区域不同。TLR2蛋白的第1~588位氨基酸位于细胞膜外,具有识别微生物的功能,且两种仔猪的TLR2蛋白氨基酸在第13,16,17,19~21,143,164,248,249,296位不同。说明TLR2蛋白胞外识别区域氨基酸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丁酸梭菌刺激产生的信号强度,进而影响丁酸梭菌对不同遗传背景仔猪TLR2信号通路的差异调控。
关键词: 丁酸梭菌 二元杂交 三元杂交 遗传差异 Toll样受体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团聚体及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有机质品质,合理开发利用绿肥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沙维诺夫法分级和焦磷酸钠-氢氧化钠提取法对华北地区不同春油菜翻压下土壤结合形态腐殖质、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春闲对照相比,翻压不同春油菜品种可提高土壤各结合形态腐殖质、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松紧比、松稳比,提高>5 mm粒径碳富集系数,提高团聚体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其中,土壤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及紧结态腐殖质均以中油肥1901增加最多,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38.61%,60.22%,67.44%;松紧比以中油肥1907提高最多,较对照提高43.94%;松稳比以中油肥1901提高最多,较对照提高49.43%.不同春油菜品种翻压后土壤大团聚体数量提高较多的是中油肥1901和中油肥190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5 mm粒径碳富集系数以中油肥1901增加最多,土壤有机质贡献率也是中油肥1901最大.


一株猪链球菌8型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天津市某猪场保育猪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及其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将猪场一头发病猪扑杀,无菌采集病料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对分离的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和血清型鉴定,确定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8型,命名为TJS3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TJS31株对8种受试药物耐药,4种受试药物中介,1种受试药物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TJS31株经腹腔接种昆明小鼠,24 h内可以引起小鼠出现精神萎靡、扎堆、呼吸急促、发抖、运动迟缓、死亡等,LD50为1.8×108 CFU/mL。毒力基因检测发现TJS31的毒力基因型为sly+/gdh+/orf2+/gapdh+,不携带mrp、epf和fbps基因。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猪链球菌病病原的生物学资料,为猪链球菌8型的防控提供了依据,也为深入开展猪链球菌8型的致病机制和耐药机理奠定了基础。


亚致死剂量溴氰虫酰胺对MED烟粉虱取食行为及传播TYLCV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取食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传播植物病毒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昆虫刺探电位(EPG)技术研究了杀虫剂溴氰虫酰胺亚致死浓度(LC15)对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MED烟粉虱取食行为和传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对未携毒和携毒MED烟粉虱的亚致死浓度(LC15)分别为1.52 mg/kg和1.75 mg/kg,差异不显著.携毒烟粉虱在溴氰虫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的番茄苗上取食,第一次刺探起始时间显著推迟,是对照番茄苗上的3.7倍.在韧皮部取食阶段,处理组烟粉虱在韧皮部分泌唾液平均时间、吸食汁液总时间和平均时间均显著缩短,分别是对照组的0.10倍、0.14倍和0.10倍,韧皮部取食能力显著降低.qPCR试验研究表明,溴氰虫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极显著的降低了烟粉虱的传毒效率,携毒烟粉虱取食48 h的番茄苗培养10 d后,TYLCV相对含量仍接近于0,表明溴氰虫酰胺对烟粉虱传播TYLCV具有良好的控制潜力.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烟粉虱及其传播的双生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


葡萄柚籽提取物和聚乙烯包装处理对香椿贮藏期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香椿因采摘期短、季节性强和极易腐烂变质等问题,以二茬香椿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柚籽提取物(GSE)和聚乙烯(PE)包装对其进行保鲜处理,测定其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及细菌和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0.5%GSE结合PE保鲜膜处理组能够有效地抑制菌落总数以及霉菌酵母菌数的增长;优势细菌门为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为产碱菌属(Alcaligenes)和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优势真菌属为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和斯宾塞马丁氏孢菌属(Spencermartinsia)。香农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5%GSE结合PE保鲜膜处理组的细菌和真菌生物多样性最低,微生物群落更加稳定。
关键词: 葡萄柚籽提取物 聚乙烯包装 香椿 贮藏保鲜 微生物


精准温控保鲜箱对黄花菜冷藏品质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精准温控保鲜箱对黄花菜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甘肃黄花菜为实验材料,经聚乙烯塑料盒包装后,分别装入普通保温箱和精准温控保鲜箱中,并置于(0±1)℃的冷库中贮藏,每隔7 d测定黄花菜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营养指标和色泽变化,并对箱内的温度进行监控。结果相较于普通保温箱,在整个贮藏期间精准温控保鲜箱中温度较低((0.6±0.1)℃);贮藏14d时,精准温控保鲜箱处理组的维生素C、还原糖、总酚和黄酮含量较高,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总质量分数(1.31%)显著(P<0.05)高于普通保温箱处理组。与普通保温箱相比,精准温控保鲜箱能够有效抑制黄花菜pH值、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较好地保持黄花菜色泽。利用SPSS综合评分法得出,精准温控保鲜箱得分较高,精准温控保鲜箱的保鲜效果好于普通保温箱。通过OPLS-DA分析得出,不同保鲜箱处理的差异性指标为总色差ΔE和叶绿素b含量。通过测定通常被认为与氧化反应相关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可知精准温控保鲜箱能有效延缓多酚氧化酶活性上升,维持过氧化物酶活性,且该处理显著降低了黄花菜的褐变速度。结论精准温控保鲜箱处理能较好地维持黄花菜的采后贮藏品质。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7荧光分子标记开发与育种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含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7的水稻品种'IRBB7'与9个感病水稻品种进行序列比对,在Xa7基因位点附近寻找碱基差异,结合PARMS (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技术,开发了与Xa7基因紧密连锁的荧光分子标记PM-Xa7,并利用该标记对72份水稻种子资源中的Xa7基因进行鉴定和对杂交水稻育种亲本'美B'的白叶枯病抗性进行改良.结果 显示,从72份水稻种质资源中鉴定出了两份含有抗病Xa7基因的水稻种质;利用标记PM-Xa7将'IRBB7'中的抗病Xa7基因导入到'美B'中,成功选育出了稳定的抗白叶枯病新保持系材料;在对'IRBB7'与'美B'的382份BC2F2代单株进行选择时,发现289株检测到抗白叶枯病荧光信号,93株检测到感白叶枯病荧光信号,与病原菌Xoo接种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表明标记PM-Xa7可有效地运用于Xa7基因的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Xa7;荧光分子标记


绿豆芽防褐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绿豆芽是我国传统食用芽菜之一,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人体自由基的功效,营养价值丰富,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豆芽的营养成分被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但绿豆芽组织脆弱,含水量大,在采后的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极易出现褐变、皱缩、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其中褐变带来的影响最大。目前绿豆芽防褐变技术的研究体系尚不深入,大多浅尝辄止。因此,该文对绿豆芽褐变的机理、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等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为绿豆芽防褐变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绿豆芽 防褐变技术 酚类物质 酶促褐变 非酶促褐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