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营养代偿效应对育肥猪胴体品质、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肌内脂肪代谢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营养代偿效应对育肥后期猪胴体品质、肉品质、抗氧化能力以及肌内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30头体重相同、健康状态良好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头猪,每头猪为1个重复)。对照组自由采食;限饲组(FAST)每日饲喂2.5 kg,限饲14 d;补饲组(FAST+FED)每日饲喂2.5kg,限饲7 d,恢复自由采食7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FAST组和FAST+FED组中肉色黄度b*显著降低(P<0.05);与FAST组相比,FAST+FED组肌内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有提高趋势,分别提高了17.7%和12.1%。(2)与对照组相比,FAST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FAST组相比,FAST+FED组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3)FAST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FAST+FED组(P<0.05),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AST+FED组(P<0.05);FAST组中HS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AST+FED组(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FAST+FED组(P<0.05),FAST+FED组中FA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本试验条件下,补饲引发的营养代偿效应有促进肌内脂肪沉积的能力,营养代偿效应可以下调脂解过程,上调脂合成过程促进肌内脂肪的沉积,提高育肥猪肌肉抗氧化能力,降低育肥期限饲对育肥猪的胴体和肉品质性状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营养代偿效应 育肥猪 肉品质 抗氧化 自噬 肌内脂肪 脂代谢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感染仔猪引起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对致病相关因子的影响
《中国兽医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仔猪肠道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在肠道中复制并导致肠道出现炎症病变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PDCoV天津地区分离株TJ1经口服感染10日龄仔猪,在攻毒后第4天对仔猪进行剖检,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空肠、回肠、结肠、盲肠组织主要病变表现为肠黏膜间质、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局部黏膜绒毛萎缩等。通过荧光定量PCR试验,对肠道组织中PDCo V M基因、天然免疫基因IFN-α、IFN-β、DDX58、STAT2与炎症因子TNF-α、IL-6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DCoV在4种肠组织中通过抑制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实现自身复制,且在空肠、回肠、结肠中通过增强TNF-α、IL-6的表达促进肠道炎症病变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可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肠道 组织病理学 天然免疫基因 炎症因子


转G2-EPSPS和GAT基因的耐除草剂大豆ZH10-6对田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转基因大豆ZH10-6(转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剂)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安全性,从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大豆病害、大豆根瘤菌和田间杂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ZH10-6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的发生规律、大豆主要病害的发生及根瘤菌数量等方面的影响,与非转基因对照材料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目标除草剂草甘膦的施用,能够有效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因此认为,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对田间生物多样性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为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的推广提供了安全性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 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 生物多样性 节肢动物 大豆病害 大豆根瘤菌 田间杂草


梨网蝽触角嗅觉相关基因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对其寄主植物的化学感受机制,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梨网蝽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7大数据库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筛选获得梨网蝽的主要嗅觉相关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28 017条unigenes,长度在1 000 bp以上的unigenes有9 921条;通过与7大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梨网蝽触角转录组数据中的17 891条unigenes被成功注释;在已成功注释的unigenes中,鉴定得到12个OBP基因和17个CSP基因,其中OBP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有6个属于Classic家族;而CSP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全部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符合昆虫CSP基因的结构特征。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梨网蝽6个OB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OB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聚为3个分支;梨网蝽16个CSP基因与其他昆虫CSP基因的进化树也聚为3个分支。
关键词: 梨网蝽 触角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嗅觉基因 基因注释


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库对红薯贮藏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自动切换库对红薯在贮藏期间中生理指标的影响,研讨贮藏的可行性.方法 以普通地窖库为对照组进行实验,测试库内温湿度变化以及红薯的含水量、硬度、淀粉含量、MDA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指标(含水量和含量均以质量分数计)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贮藏100 d时,双向库内红薯的含水量为72.18%,硬度为677.263 N/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32%,MDA含量为4.25μmol/g,淀粉含量为16.05%,均优于普通地窖库内红薯的指标.结论 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自动切换库与普通窖藏库相比,能较好地维持红薯在贮藏期间所需的温湿度,保持了红薯硬度、含水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减少了红薯在贮藏期间的损耗,对红薯的贮藏起着显著作用.


精准温控贮藏对西兰花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西兰花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生理变化与品质差异,分别用普通冰箱[(4.0±1.0)℃]、精准温控的冰温库[(-0.5±0.3)℃]和相温库([(-0.4±0.1)℃]3种环境贮藏采摘后的西兰花。结果表明:经过冰箱冷藏的西兰花贮藏期可达30 d, 30 d后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品质逐渐劣变;精准温控(冰温与相温)贮藏的西兰花70 d后色泽饱满,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呼吸强度与乙烯生成速率较小,且腐烂率与黄化指数处于较低水平,体现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膜质受损程度较轻、机体防御体系较强。冰温与相温贮藏60 d时,西兰花维生素C质量分数分别为37.70、46.53 mg·100 g-1,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12.30、15.56 mg·100 g-1,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67.20、120.00 U·g-1;在70 d时,西兰花呼吸强度分别为463.79、416.90 mg·(kg·h)-1,乙烯生成速率为83.37、63.07μL·(kg·h)-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为1 543.91、1 588.55 U·g-1。相比较冰温,相温贮藏能延缓西兰花维生素C及黄酮含量下降,抑制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P<0.05)。精准温控(冰温与相温)贮藏可控制西兰花的生理变化,有效延缓其采后品质下降的速率,相温贮藏优于冰温贮藏。


猪葡萄球菌437-2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中国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发生渗出性皮炎的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核苷酸序列分析,确定为猪葡萄球菌,并命名为437-2株.用1×109 CFU/mL剂量的该菌株经皮下感染小鼠、仔猪,均能引起注射部位皮肤脱毛、破渍、有炎性渗出物、结痂等病变,病理学观察可见表皮局部上皮细胞消失、皮下小血管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应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携带的表皮脱落毒素相关基因并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表皮脱落毒素Ex-hD和ShetA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但对痢菌净、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钠、阿米卡星敏感.上述结果为猪葡萄球菌引起的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病原学、发病机理及诊断靶标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仔猪渗出性皮炎 猪葡萄球菌 分离鉴定 表皮脱落毒素


韭菜中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韭菜中吡虫啉等8种农药的使用及残留情况,并对腐霉利在露地韭菜和设施韭菜中的消解差异进行分析评价。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石墨化碳氨基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 mg/kg~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各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1.8%~96.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3%~12.3%。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按照最大推荐剂量(450 g ai/ha)施药1次,腐霉利在露地韭菜和设施韭菜中的消解速率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5.3 d和9.6 d。由残留数据可以看出,大规模生产基地的韭菜中农药种类与残留量均明显低于中小规模的韭菜样品,农药的合理化使用可有效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腐霉利在露地韭菜中的消解速率明显快于设施韭菜。


基于单拷贝核基因的数字PCR定量检测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eneBank搜索牛、绵羊、山羊、猪、马、驴、鸡、鸭、鹅、火鸡、狗、猫、鼠、兔、貂等15种动物的单拷贝核基因组序列信息,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15种动物共有的种间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可同时扩增15种动物源性DNA的内参基因引物和探针;同时分析筛选绵羊和山羊共有且和其余动物种内特异性区域,设计一对只能扩增羊源性DNA的特异性基因引物和探针。基于微滴数字PCR技术,引入内参基因校正羊种属特异性基因测定方法,建立科学准确的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量化判定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通用性,内参基因和羊种属特异性基因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2和26 copies/μL,模拟添加样品的正确度偏差均值为8.66%,符合数字PCR方法制定指南要求不得大于25%,说明量化判定方法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关键词: 单拷贝 核基因组 内参基因 羊种属特异性基因 数字PCR 肉制品


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津粳优2018
《杂交水稻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津粳优2018是天津市国瑞谷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优良BT型三系不育系津20A为母本,优良恢复系津恢18号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河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河以北、安徽沿淮河及淮河以北地区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