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食品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河南产花育20、豫花11、豫花14、豫花15、红花1号、海花1号、丰花5号、白沙17A共八种花生根中白黎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这八种花生品种中以红花1号花生根中白黎芦醇含量最高,为103-3μg/g,不同品种花生根中白黎芦醇含量差异比较大。


普通小麦面包体积及加工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在黄淮冬麦区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强筋小麦品种和4个中弱筋品种按NCⅡ设计正反交组配32个组合,对其F2和亲本的种子,按组合混合后分别测定籽粒硬度、面粉GMP含量、泽伦尼一沉降值、粉质图参数和面包体积,结果表明:面包体积的杂种优势非常普遍,而且中亲优势率较高,平均中亲优势率为+15%(-2%~+38%),平均超亲优势率为1%(-19%~+34%)。表明,强筋与中弱筋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F2种子的面包体积杂种优势很强,具有生产利用的潜力;GMP含量平均中亲优势率为+1%(-9%~+16%),正向优势组合多,负向优势组合少,但超亲优势率几乎全为负值。表明,GMP含量以正向部分显性遗传为主,利于面包小麦杂优利用;GMP含量的F2表现型值、中亲优势率和超亲优势率与F2籽粒的面包体积表现型值、中亲优势率和超亲优势率的正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应该作为面包小麦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的组合评选微量评价指标。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杂种优势 面包体积 面包加工品质 谷蛋白大聚合体(GMP) 粉质图


猪IgG Ⅱ类Fc受体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本研究小组克隆的猪IgG Ⅱ类Fc受体cDNA(swFcγRⅡ)基因序列(DQ026064)设计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猪外周血白细胞cDNA中扩增了完整的960 bpswFcγRIIORF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swFcγRIIORF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经PCR及双酶切鉴定:扩增出901 bp的PCR产物;KpnI/EcoR I双酶切,切出5 376和901bp DNA片段,表明重组质粒pcDNA/swFcγRⅡ构建成功。然后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用玫瑰花环试验鉴定了swFcγRII配体亲和特性。
关键词: 猪 IgGII类Fc受体 表达载体 玫瑰花环试验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抗链霉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免疫学特性鉴定
《核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EDC一步法和戊二醛法将SM偶联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和OVA,合成免疫原BSA-SM和包被原OVA-SM。用紫外线扫描、SDS-PAGE进行鉴定;用BSA-SM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SM mAb的细胞株3F9-C4;对SM mAb的效价、亲和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BSA-SM人工抗原分子结合比为1∶25;筛选出3F9-C4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1株,间接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3.2×102,同种型为IgG2a/κ;腹水的亲和常数(Ka)为8.4×1011L/mol;IC50为8.99μg/L,与双氢链霉素交叉反应为109.6%,与其他SM结构相似物和功能近似物无交叉反应性。本试验获得了抗SM高价、敏感、特异的mAb,可用于SM的残留检测。


平菇栽培废料等有机肥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有机肥(CK)、施用平菇栽培废料(T1)、施用干腐熟牛粪(T2)和烘干鸡粪(T3)在种植黄瓜01~50 d内土壤中活性有机质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入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烘干鸡粪>平菇栽培废料>干腐熟牛粪>对照;对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废料>烘干鸡粪>干腐熟牛粪>对照;施用平菇栽培废料的土壤中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最高,施用干腐熟牛粪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质显著相关。用平菇栽培废料做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