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用NCⅡ分析方法,对6个玉米自交系9个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郑311、郑314和掖478的一般配合力高,可直接利用;郑312和郑315综合性状较差,需改良后利用;郑312×Bt1等6个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在育种工作中,对玉米株高等8个性状宜早代选择,对轴粗应进行晚代选择。


基于cox Ⅰ基因对猪囊尾蚴河南分离株种系发育关系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技术从河南部分地域的猪囊尾蚴中获得10个分离株的cox Ι部分基因序列,其长度为344bp;将其克隆入pMD19-T并测序;分别用Clustal 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程序MP法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WDANSIST 2.5程序和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河南猪囊尾蚴分离株的coxΙ部分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属于猪带绦虫亚洲基因型;猪囊尾蚴coxΙ部分基因可有效区分出Asian和American/African两种基因型,并可用于不同种带科绦虫的鉴别诊断。因此,猪囊尾蚴coxΙ基因有望作为一种鉴别基因用于带科绦虫病和囊尾蚴病的PCR鉴别诊断。


链霉素残留检测ELISA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畜牧兽医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EDC法人工合成链霉素抗原(SM-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分泌抗链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快速检测链霉素(SM)残留的酶联免疫方法,并成功研制了试剂盒。然后对其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基质效应性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应用该试剂盒对生长猪尿液中的残留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双氢链霉素外,该试剂盒与其它抗生素类药物均无交叉反应;线性检测范围为1~128μg/L,相关系数R2=0.925 1,灵敏度为0.45μg/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76μg/L,检测限为1μg/L;猪尿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4.1%;基质对该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影响不大。该试剂盒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等特点,适合于SM残留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链霉素 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竞争ELISA 快速检测试剂盒


血清饥饿、汇合培养及放线菌酮对奶牛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动物克隆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认为位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的二倍体细胞对于核移植中供核细胞的重新程序化是必要的。探讨了血清饥饿、汇合培养及放线菌酮(CHX)处理对不同传代次数的体外培养奶牛成纤维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和第13代细胞经血清饥饿处理72h后,细胞周期分布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汇合培养可以显著增加奶牛成纤维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数。CHX处理第3代细胞经CHX处理后处于G0+G1期的细胞数差异不显著,而第13代细胞处理后差异显著。结果表明体外培养奶牛成纤维细胞高代对血清饥饿、汇合培养及CHX处理更敏感。
关键词: 奶牛 血清饥饿 汇合培养 放线菌酮(CHX) 流式细胞分析 细胞周期


优质蛋白玉米赖氨酸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分析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两组样品同时采用染料结合法(DBL法)、茚三酮显色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NILS)和氨基酸分析仪法对赖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并进一步对其中一组样品用赖氨酸添加法对染料结合法和茚三酮显色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法在两组样品的赖氨酸含量测定大小之间趋势相同,即茚三酮显色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染料结合法>氨基酸分析仪法。在赖氨酸添加实验中,茚三酮显色法测得添加工业赖氨酸的混合样品赖氨酸含量的增加值基本与赖氨酸的添加量相当,染料结合法对3个处理测试结果赖氨酸含量差异不大。


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基因的微卫星标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随机交配多代的郑58可育株5280(Ms)与不育株5280(ms)杂交、昌7-2不育株8057(ms)与正常可育自交系黄C杂交,分别构建两个F2定位群体.在田间育性鉴定的128株和146株中,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分别为93株完全可育、35株完全不育和114株完全可育、32株完全不育.适合性测验表明,均符合3∶1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BSA分组方法,分别选用遍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418对和386对SSR标记对两个群体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对应有17对和36对引物出现多态性.对两个F2定位群体进行基因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郑58和昌7-2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分别位于第1和第4染色体上,微卫星标记phi 427913和umc 1160与郑58核不育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3.8和19.4 cM;phi 006和umc 1109与昌7-2核不育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8.0和26.3 cM.
关键词: 玉米 突变体 细胞核雄性不育 微卫星标记 基因定位


茄子新品种‘博杂1号-巨圆茄’
《园艺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博杂1号-巨圆茄’是以北京‘九叶茄’自交系S53为母本,‘紫罐茄’变异株自交系S64为父本配制的中晚熟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黑紫,圆形,果肉白色细嫩,味甜,口感好,不易老,不褐变,种子较少,商品性佳。平均单果质量750g,最大2300g,产量82.5t·hm-2。高抗病毒病,抗褐纹病和绵疫病。适合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露地栽培和春提早、秋延后设施栽培。


活性炭对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4个小白菜品种为材料,通过在NL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活性炭,研究其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0.5 g/L),有利于小孢子胚的诱导和形成,供试材料(N4,N8)添加活性炭处理胚诱导率较未添加活性炭的处理分别提高19,66.5倍。采用添加活性炭(0.5 g/L)的NLN培养基对24份小白菜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为83.3%。表明添加活性炭的培养基对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基因型间胚诱导率差别较大,每花蕾诱导胚数为0.4~86.7个。依据胚诱导率的高低可将其分为极易诱导、易诱导、难诱导和不能诱导出胚4类。B5+6-BA 0.2 mg/L+NAA 0.02 mg/L+活性炭0.5 g/L+3%蔗糖+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幼胚长成植株。


干旱胁迫对转BnDREB1-5基因烟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测了干旱胁迫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后转基因烟草的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增加幅度明显低于野生型烟草;其它荧光参数降低幅度明显小于野生型烟草;虽然干旱胁迫后两个烟草样品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都有所降低,但转基因烟草的降低幅度明显小于野生型烟草;干旱胁迫后,转基因烟草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烟草。表明BnDREB1-5转录因子具有抗干旱胁迫的作用。


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受精胚8细胞以后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牛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谷氨酰胺、EGF对牛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添加谷氨酰胺的4~8细胞发育率和桑囊率(52.52%、30.22%),都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的4~8细胞发育率(55.03%)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桑囊率(32.39%)比对照组(27.46%)高4.93百分点,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组比单独添加谷氨酰胺组的4~8细胞发育率和桑囊率都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单独添加谷氨酰胺对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帮助牛胚胎通过体外发育阻滞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