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西瓜新品种‘豫园凯旋’

园艺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豫园凯旋’为中熟一代杂种,全生育期105d,果实发育期33d。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1.43,果花皮,耐贮运。果肉大红色,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44%,品质优良,口感好,商品性好。平均单瓜质量7~8kg,产量60 000kg/hm~2。种子麻褐色,千粒质量68g。

关键词: 西瓜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关键因素分析

园艺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54个基因型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对供体材料低温处理,在0~5d范围内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不大,超过5d则明显降低;高温诱导在12~60h范围内差异不大,超过此范围则小孢子胚诱导率明显降低;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添加的浓度过大时小孢子胚诱导率反而降低;活性炭的有无和浓度大小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极大。通过基因型、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活性炭4因素分析表明: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显著;基因型与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的互作差异显著;其它的5个一级互作、4个二级互作和1个三级互作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 白菜 小孢子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07 CSCD

摘要: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创新种质 育成品种 SSR标记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抗链霉素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与竞争ELISA试剂盒的研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备牛血清白蛋白-链霉素(SM-BSA)免疫Balb/c小鼠,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链霉索单克隆抗体(SM mAb)杂交瘤细胞,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M mAb。依据竞争ELISA原理,应用SM mAb研制SM快速ELISA检测试剂盒(SM-Kit),并对其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基质效应性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M-Kit标准曲线呈典型的S型,线性检测范围为1~128μg/L,相关系数R2=0.925 1,灵敏度为0.45μg/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76μg/L,检测限为1μg/L;奶样、猪尿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104.45%和84.1%;SM-Kit与双氢链霉素的交叉反应率(CR)为104.16%,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的CR<0.001%;基质对SM-Kit的检测结果影响不大。可见SM-Kit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等特点,适合于SM残留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链霉素 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竞争ELISA 快速检测试剂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重氮化方法将SDM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合成免疫抗原BSA-SDM和包被抗原OVA-SDM,通过紫外扫描(UV)、SDS-PAGE凝胶电泳试验。结果显示:BSA-SDM和OVA-SDM的UV与BSA、SDM的相比均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峰。这表明半抗原和载体偶联成功。用BSA-SD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上清(pAb)效价。结果表明,获得了高效价的pAb,为SDM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灰性潮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根际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分占26.1%。不施磷肥的各处理(CK、N、NK)中,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均较低,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总量变化不大,Ca2-P和Ca8-P在各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含量均很低。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NP、PK、NPK)中,NP和NPK处理小麦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而PK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增幅明显高于NP和NPK处理。磷肥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和生物学产量,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和总量增加的幅度以1.5(M+NPK)处理最高。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根际各无机磷形态及其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分析表明,Ca2-P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Ca8-P、Al-P、Fe-P达显著水平,O-P、Ca10-P不显著。

关键词: 石灰性潮土 施肥 根际 无机磷组分 有效性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囊尾蚴循环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研究进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囊尾蚴病是由带科(Taeniidae)带属(Taenia)的猪带绦虫(有钩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俗称囊虫病。该病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分离世代的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个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1为父本,与2个不同来源的保持系配置杂交种F1,并构建了F2和F2∶3家系,对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在分离世代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对2个群体杂交种F1两年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具有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在单株产量的3个构成因素中,单株角果总数杂种优势最强,而且不同群体、不同年份结果一致;每角粒数、千粒重的优势较小,而且不同群体、不同年份结果一致。对F2和F2∶3家系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如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比杂种F1杂种优势显著降低,出现严重的分离现象。另一方面,各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同样存在丰富的变异,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显著。在分离群体中还出现了超优亲现象,这为育种选择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F2∶3家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色灯对小菜蛾成虫生物学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室内条件下黄色灯对小菜蛾成虫产卵量、产卵前期、产卵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施以黄色灯照射,小菜蛾群体和单管配对后成虫的产卵量均显著降低。同时,单管配对后成虫产卵率由对照组的70%下降到40%;小菜蛾雌成虫的产卵历期和寿命均缩短了2 d,而对其雄成虫的寿命影响不大。

关键词: 小菜蛾 黄色灯 产卵量 成虫寿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风沙土水稳性团聚体改良效果及机理的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AM、β-环糊精、沃特保水剂、腐殖酸等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通过室内土柱培养,以研究其对风沙土有效的改良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和合理的施用浓度。结果表明,4种改良剂均可促进>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在低浓度(0.05%~0.1%)下其趋势为:沃特保水剂>β-环糊精>PAM>腐殖酸,在高浓度(0.2%~0.4%)下趋势为:PAM>β-环糊精>沃特保水剂>腐殖酸。4种改良剂在浓度为0.05%~0.4%时,均可有效地降低风沙土团聚体的分形维数,改善风沙土结构,尤其沃特保水剂改良效果最明显。在低浓度下,4种改良剂均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容重。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沃特保水剂主要作用于5~1 mm粒径的团聚体,其适宜浓度为0.05%左右。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剂 风沙土 水稳性团聚体 容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