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番茄受伤反应防御信号的遗传解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CSCD

摘要:番茄植株受伤诱导的蛋白酶抑制剂(PIs)为研究诱导抗性提供了模型体系,该模型体系可以说明调控系统防御反应信号传导的各种途径。在细胞间,受伤诱导PIs表达的是多肽系统素和氧脂衍生的植物激素茉莉酸,系统素和茉莉酸在同一信号途径中协同作用激活了PIs和其他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茉莉酸 系统素 局部反应 系统反应 蛋白酶抑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中国草地 2005 CSCD

摘要:中间偃麦草蕴藏丰富的优良基因,是普通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综述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构成及其来源,明确其染色体构成为E1E1E2E2XX(StSt)=EeEeEbEbStSt,详述了小麦黄矮病、锈病、白粉病、条纹病等抗性基因以及繁茂性基因向小麦的转移。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染色体组 优良基因 普通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哺乳动物的性别发育经历了个连续不同时期;受精时期性染色体的构建(XY或XX);性腺 发育和分化(精巢或卵巢);获得恰当的性别表现型(雄性或雌性)。人们已经发现睾丸决定因子 (Testis determining factor)就是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n Y chromosome),并逐渐确定了其他与性 别决定和性别反转相关的基因,如SOX9,DAX1,SF1,WT1,GATA-4等。综述了与哺乳动物性别控 制有关的基因研究进展。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性别决定基因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的特征

大豆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根箱法对2种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的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品种北丰11单位根长及根表面积吸收的氮、磷量及植株体内的氮、磷含量均高于低产品系海9731,北丰11表现出较强的吸收养分能力。土壤有效氮、磷在根际的分布趋势不同,根际有效氮含量高于非根际,而有效磷含量则低于非根际,但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不同基因型间,活化根际养分能力差异较大,北丰11在0-8 mm内的根际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均高于海9731,这种差异的原因与2基因型根际pH值的差异有一定关系,北丰11根际pH较低。

关键词: 大豆 根际 氮磷 根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DUS测试概述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玉米DUS测试的基本含义、玉米DUS测试指南制定的依据、玉米DUS测试的性状、测试中近似品种的选择、试验设计、试验田的基本要求及性状的观察与判别等基本方法,分析了目前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玉米 DUS测试 特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干旱胁迫下HVA1抗旱基因表达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CSCD

摘要:根据大麦(Hordeum valgare)HVA1抗旱基因(X78205)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叶片中的RNA,以反转录后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经回收、连接、转化和酶切鉴定为阳性重组子,其序列长度为324bp。经比较,与大麦HVA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到79.27%,表明所克隆的基因序列为草地早熟禾HVA1基因部分序列。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干旱胁迫 HVA1抗旱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磁诱变育种新方法的探索初报

辽宁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大豆磁诱变育种的试验表明,利用0.12~0.16 T高强恒定磁场处理大豆花器官方法简便,对大豆具有诱导性状变异的作用,许多由磁诱变的性状变异能够传给后代,并稳定早,可缩短育种年限。通过对变异后代进行田间筛选,获得早熟、丰产、花色等突变类型,为大豆育种提供了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材料。

关键词: 大豆 磁诱变 花器官 磁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间偃麦草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 ,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品种烟农 15杂种后代 BC2 F4 中选育的小麦种质系山农 0 0 95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 ,结果表明 :山农 0 0 95株高 78cm,穗长 17.3cm,旗叶长 36 .3cm,旗叶宽 3.0 3cm,茎杆粗壮 ,繁茂性好 ,既长又宽的旗叶、长圆锥型穗是其显著的形态学特征 ;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 n=4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PMC M 染色体构型为 2 n=2 1 ;它与普通小麦的杂种 F1 PMC M 绝大多数细胞出现 2个单价体 ,没有观察到多价体 ,平均染色体构型为 2 n=2 0 .0 8 +1.84 .以上结果表明 ,山农 0 0 95是一个小麦 -中间偃麦草的双体异代换系 .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形态学 细胞学 异代换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山羊草D组染色体对小麦若干产量性状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粗山羊草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对四倍体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合成的双二倍体Am6-1和普通小麦品种Ph85-16的回交一代进行产量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利用从130对D基因组SSR引物中筛选出的60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对粗山羊草中几个产量性状相关的QTL位点进行了定位,发现粗山羊草的D组染色体对小麦的穗长、千粒重、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初步寻找到6个主效QTL,它们分别为与穗长相关的QSl.sdau-5D,与单株穗数相关的QSnp。sdau-4D、QSnp.sdau-7D,与千粒重相关的QT-gw.sdau-3D,与单株穗数、单株产量相关的Q.sdau-2D-1、Q.sdau-2D-2。

关键词: 小麦 粗山羊草 D基因组 产量性状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形态的动态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接种不同外源微生物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试验,研究在堆肥过程中不同形态有机态氮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全氮与酸水解性氮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外源微生物处理能加速全氮与酸水解性氮含量的降低,但至堆肥结束时,与不加外源微生物处理相比,并没有引起氮素的损失。氨基酸态氮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堆肥结束时,外源微生物处理氨基酸态氮含量明显高于不加微生物处理,表明外源微生物处理可促进氨基酸态的形成;酰胺态氮与氨基糖态氮含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各处理都是在堆肥的升温期、高温期增加,随着堆肥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在堆肥的腐熟阶段,则呈现较为平稳的走势。但相对于堆肥的不同时期,由于处理不同,酰胺态氮与氨基糖态氮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外源微生物处理酰胺态氮含量明显低于不加微生物处理,而氨基糖态氮则相反。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外源微生物 堆肥 有机态氮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