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牛朊蛋白基因多样性与抗病性研究进展
《草食家畜 》 2008
摘要: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是近来证明的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的根源,牛朊蛋白基因(PRNP)多样性与抗病性/易感性存在相关关系。本文就朊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和牛PRNP多样性与抗病性/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牛的抗病性评价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PrP 可传播海绵状脑病(TSE) PRNP多样性 抗病性/易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荷斯坦公牛阶段育肥及其效果评价
《中国牛业科学 》 2008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动物管理学、家畜营养学以及家畜营养调控等技术原理,将奶公牛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饲养,即犊牛期、育成期、育肥期和营养调控期。结果表明:奶公犊19月龄平均体重达到538.50 kg,育肥期150 d平均日增重达到1.27 kg,至少较本地传统饲养奶公犊提前出栏4个月左右,多获利润500元左右。本项目充分利用北疆地区奶公牛的过剩和本地的饲草饲料资源,进行的奶公牛阶段性育肥经济效益显著,其效果评价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杂交制种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冬小麦"三系"高产制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育系AL22(A)和恢复系99 AR144-1(R)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父母本行比、氮肥用量和化学调控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影响较大,当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最高,为1 718.1 kg/hm2,比平均制种产量高25.7%;在一定范围内,制种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期追施尿素240 kg/hm2时,制种产量可达1 636.8 kg/hm2,比对照(不施氮肥)高33.9%;拔节期喷施壮丰安和赤霉素对制种产量影响不大。[结论]在该试验中,当父母本行比为2∶6、拔节期追施尿素240 kg/hm2、拔节期喷施壮丰安225 ml/hm2和赤霉素30 g/hm2时,制种产量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户用型上吸式生物质气化炉的改进设计
《农机化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在分析现有户用型上吸式生物质气化炉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气化炉普遍存在的产气可燃成分含量低,焦油及灰尘含量高,燃气热值不高等缺点,对供风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增加了一套水蒸汽介质循环反应系统;同时,设计了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小型净化装置,最大程度实现了产气过程中降焦除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大豆疫霉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小种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石河子、阿勒泰和伊犁大豆种植区采集大豆根腐病病样进行分离,共分离到5个疫霉菌株,经生物学特性测定,供试的新疆大豆疫霉各菌株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最适于菌丝生长的pH值为7左右;其菌丝在胡萝卜、V8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在V8汁、CA和大豆汁培养基上都能产生大量的卵孢子。生理小种鉴定表明,供试的大豆疫霉菌株分属4个不同的毒力公式,它们与当前国内外所报道的53个生理小种的毒力公式均有较明显差别,可能属于新的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源肠球菌溶血素产生条件的优化
《动物医学进展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肠球菌产生溶血素的最佳条件,通过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酸碱度、温度、20 mL/L浓度接种剂量、血清浓度和红细胞浓度等条件下,观察羊源肠球菌溶血素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液以2%接种THB,在pH 8.5,40℃静置培养12 h~24 h,溶血能力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天山北部放牧绵羊牧草营养摄入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08
摘要:本研究每逢双月中旬跟踪绵羊放牧,模仿绵羊摄取可采食性牧草种类、部位和数量,采集各种牧草样品,分类计算重量,按重量比例制成风干混合样品,按常规分析方法测定样品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Ca、P、灰分的含量并计算总能。总体来说,6、8、10月份牧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12、2、4月份牧草营养成分含量较低。因此为了提高新疆天山北部地区放牧绵羊的生产水平,必须对绵羊在冬、春季节进行补饲,以保证绵羊全年营养均衡供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对(石K5×新陆早24号)F2群体进行了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并利用(石K5×新陆早24号)F2:3家系进行了纤维相关性状QTL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①F2:3家系的纤维相关性状呈现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特点,衣分、麦克隆值存在超亲分离。衣分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存在负相关,与麦克隆值、断裂比强度、伸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②在两亲本间筛选了2 100对棉花SSR引物,共选出多态性明显且重复性好的50对SSR引物。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石K5×新陆早24号)F2群体,对50个标记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初步构建了一个包括12个连锁群,34个标记,标记间平均间距18.11 cm,全长615.9 cm的陆地棉和陆地棉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该图约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2.32%。③复合区间作图,检测到1个衣分QTL,解释衣分变异的76.93%;1个断裂比强度QTL,能解释断裂比强度变异的30.82%;1个麦克隆值QTL,能解释麦克隆值变异的13.57%。
关键词: 陆地棉 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