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陆地棉芽黄突变体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陆地棉芽黄突变体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为后续对芽黄材料的种质创新及杂交棉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芽黄突变材料和4个常规优良品系配制16个杂交组合,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F1代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从16个组合的竞争优势分析结果看,利用芽黄突变材料进行F1代杂种优势研究,可以提高棉花产量,尤其衣指和籽指的增加;从各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看,芽黄突变体53-39和优良品系XNY16-1 2个材料各性状一般配合力较好,可作为优良的杂交亲本材料;就各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而言,组合K15、K3和K10分别在衣分、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性状上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综合分析各组合的总配合力效应,组合K5,K13,K14,K15,K16的总配合力效应在大部分性状上表现为正向效应,组合综合表现良好。【结论】陆地棉芽黄品系和常规品种杂交,F1代的产量相关性状杂种优势明显;芽黄材料53-39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且与其组配的杂交组合综合表现优良;筛选出5个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总配合力效应,可进一步应用与杂交棉强优势组合选育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量水平下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和植株养分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不同时期枣园土壤和植株养分的关系,为南疆红枣高产提供土壤管理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南疆高中低3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枣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产量水平下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不同土层和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而速效钾含量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MBD)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6 7;土壤微生物量碳与骏枣展叶期0~2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膨大期20~4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各养分含量均保持在良好水平,土壤养分及植株养分能对微生物量碳、氮产生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增李斯特菌耐药基因tetM、ermB接合转移
《中国兽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食品源单增李斯特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和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是否能向粪肠球菌水平传播,选择2株耐受四环素(tetM)和1株耐受红霉素(ermB)的单增李斯特菌为供体,1株耐受卡那霉素的粪肠球菌为受体菌进行滤膜接合试验.对接合子tetM和ermB基因及相关的转座子Tn196、Tn197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分别获得17,23株耐四环素接合子,28株耐红霉素接合子,接合转移率分别为3.4*10-7,4.6*10-7,5.6*10-7.接合子均产生了与供体菌一致的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表型,并且PCR扩增到相应的tetM和ermB基因,其序列与供体单增李斯特菌的耐药基因序列一致,但未扩增到相应的转座子基因;证实单增李斯特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及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可以向粪肠球菌水平传播并发挥耐药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夹杂物对15MnB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金属热处理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5MnB钢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决定了材料中极易出现MnS和TiN这两种夹杂物,研究了15MnB钢中S、Ti两种元素对夹杂物的产生及冲击性能的影响.设计不同S元素、Ti元素含量的15MnB钢,采用相同锻造、轧制及热处理工艺处理后,检测其冲击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夹杂物形貌,并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夹杂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元素含量≤0.0029%,Ti元素含量≤0.03%时,15MnB钢的冲击性能最优;S元素含量≤0.0029%时,材料中形成的夹杂物数量少且尺寸小,15MnB钢的冲击性能稳定性随其含量减少而增强;Ti元素含量≥0.06%时,材料中会形成大量尺寸较大的TiN导致15MnB钢冲击性能大幅度降低.为了获得良好且稳定的冲击性能,建议企业在生产15MnB钢时严格控制夹杂物种类和等级,具体要求:D类(细系)≤1.0级、TiN≤0.5级,不应存在其他类型的夹杂物.
关键词: 15MnB钢 夹杂物 夹杂物等级 冲击性能 MnS T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压升降式打穴机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满足果园气爆深松施肥机快速打穴的技术要求,克服打穴过程中遇到坚硬犁底层或土壤板结层打穴阻力大、打穴时间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液压升降式打穴机构.[方法]分析了液压升降式打穴机构的工作原理,通过逆向分析确定了液压缸的行程及活塞杆顶端的轨迹;利用ADAMS软件分析了在工作过程中运动位移、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验证了机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通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测定土壤坚实度最大值3.61 Mpa、平均值1.95 Mpa作业条件下,打穴深度达到650 mm时,平均打穴时间为8.42 s,达到了设计的技术要求.[结论]该研究为液压升降式打穴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等行距密植棉花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等行距密植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节机制,为等行距密植模式下棉花高效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早熟棉品种新陆早64号为材料,设5个施氮量(N)处理:N0(0 kg/667 m2)、N8(8 kg/667 m2)、N16(16 kg/667 m2)、N24(24 kg/667 m2)和N32(32 kg/667 m2),测定棉花关键生育时期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结果]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单铃重无显著差异,总铃数和产量以N16和N24处理较高、N0和N8处理最低.盛花至盛铃后期,N16、N24和N3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始终均处于较高水平,但N16和N24处理盛铃期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低于N32处理,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N32处理.不同施氮量处理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在盛花至盛铃期无显著差异,但N0和N8处理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在盛铃后期显著低于其他处理,N16和N24处理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在盛铃后期保持较高值,且N16处理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在盛铃至盛铃后期显著低于N24和N32处理.[结论]在等行距密植条件下,施氮16~24 kg/667 m2有利于保持花铃期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维持盛铃后期叶片对光能的利用,获得较高的棉花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什拜羊miR-486多态性及其表达规律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R-486在动物肌肉组织中高表达,在成肌细胞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阐明miR-486在巴什拜羊(Ovis aries)中的多态性及其表达规律,本研究采用stem-loop qRT-PCR对巴什拜羊胎儿期100 d不同组织,以及胎儿期和出生后共计8个不同发育阶段骨骼肌中miR-486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技术检测了巴什拜羊群体中miR-486前体(precursor miR-486, pre-miR-486)序列的突变情况,并在细胞水平研究了突变对pre-miR-486序列加工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miR-486在巴什拜羊100 d胎儿心肌和骨骼肌组织中高表达,在胃、肠组织中度表达,而在肝、脾、肺、肾、皮肤和脑组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miR-486在胎儿期40~100 d的骨骼肌中表达量持续上升,到胎儿期100 d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至胎儿期120 d时达到最低值,而后又逐渐上升直至出生后90 d;在巴什拜羊群体中发现pre-miR-486序列存在1处G>C突变,位于miR-486成熟序列上游第1个碱基处,在100只巴什拜羊中分别检测到GG、GC和CC 3种基因型,但91%的个体为GC基因型,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骨骼肌卫星细胞中突变型的CC基因型可显著提高细胞中miR-486的表达水平(P<0.05)。本研究可为进一步阐明miR-486对巴什拜羊骨骼肌发育的调控机制及其与巴什拜羊优良肉质性状的关联性提供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水下限对枣树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滴灌条件下适合沙漠绿洲区枣树生长发育的灌水下限。【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4种不同灌水下限T1、T2、T3和T4(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70%和85%),分析其对枣树不同生育阶段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灌水下限的降低使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降低,但是会提高枣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总体来说,T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值最高,且T2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枣树各生育阶段均较高。随着灌水下限的降低,提高了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等品质指标;当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55%时,枣树的单果质量和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43 g和6 832.9 kg/hm2。【结论】综合考虑枣树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建议灌水下限设置为田间持水率的55%,枣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获得较好的红枣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糖酸比 田间持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棉区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研究
《棉花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98%甲哌鎓(1, 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粉剂(以下简称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以及南疆棉区的轮台、沙雅共10个地点开展试验,供试棉花品种(系)为当地主栽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在各地常规DPC系统化控技术的基础上,设早于人工打顶10 d(T1)、与人工打顶同期(T2)2个封顶时期,并设0、90、180、270 g·hm-24个DPC剂量,以人工打顶为第一对照,以不打顶为第二对照.[结果]DPC化学封顶时期显著影响株高(河北邯郸、山东无棣和山东德州除外)和果枝数(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除外),表现为封顶早、控长作用强(植株较低,果枝数较少),封顶晚、控长作用弱(植株较高,果枝数较多).河北河间和新疆石河子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平均株高不仅低于T2期,且分别较人工打顶低3.3 cm和4.6 cm.多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个左右,T2期增加较多,增加2.3~7.7.DPC封顶剂量越大,对株高的控长作用越强(湖北黄冈除外),中(180 g·hm-2)、高剂量(270 g·hm-2)DPC的株高在数个试验点甚至较人工打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水对照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4~8.3,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显著少于清水对照,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河北邯郸T2期DPC化学封顶后遇高温干旱,与人工打顶相比铃数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点DPC化学封顶除个别处理外对产量无显著影响.DPC化学封顶各处理喷施脱叶催熟剂前的吐絮率和一次花率不低于人工打顶,对熟期无不利影响.[结论]初步判断棉花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普适性,生产中建议与人工打顶同期应用中、低剂量(90~180 g·hm-2)DPC进行化学封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张持"式顺向残膜捡拾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残膜捡拾机构工作过程中土和杂物聚集在机组前进的方向造成的拥堵问题,为减小工作阻力,利用捡拾齿与土壤间阻力和弹簧拉力,设计了"张持"式顺向残膜捡拾机构,其包含摇臂装置和捡拾装置等装置仅在拖拉机拖拽下完成残膜捡拾,适应拖拉机前进速度.对捡拾齿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学分析,确定捡拾齿的直径为15 mm、周向排列数量14、轴向间距140 mm;通过分析捡拾齿闭合过程确定了轨道形状.田间试验表明,在机具作业速度5.15 km·h-1、入土深度8.49 cm、张持距离7.61 cm时拾膜率达86.40%.
关键词: 残膜捡拾 机构设计 响应面试验 优化 田间试验 拾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